24节气与72候图
24节气体系建立后,古人开始只是简单地将一年划分为24等分,每一份对应一个节气,这样划分出来的节气称为“平气”。但是后来发现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是不均匀的,所以这样划分并不准确,于是后来又改为将天球上的黄道分为24等分,太阳每经过一等分,便为一节气,这种被称为“定气”。
在古代,由于不存在其他历法,所以名称上没有必要区分,所以就用一个“历”字就可以了,比如汉代《三统历》,唐代《大衍历》等。到了民国时期,孙中山签署命令“改用阳历令”,从此中国就有了两套历法,西方的历法称作阳历,传统历法称为旧历或废历,而且围绕着旧历出现了很多要不要废除的争论。直到新中国建立之后,才开始流行“农历”的称呼。
大衍历中的黄道度计算
“农历”的称呼与大家普遍认为古代历法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这种观念有关,但是实际上,古代历法也并非专门是为农业服务的。我们来看看西汉末年的《三统历》,这是刘歆根据《太初历》而编写的,同时也成为后代历法的一个标本。
刘歆
《三统历》记载于《汉书·律例志下》,分为7章,第一章为数据,称为“统母”,包含87个数据,其中约2/3与行星运动有关,这些数据后面都会用上。
第二章为“纪母”,列举了一些基本常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