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 >

姜波做的油饼(姜波美食公众号)

来源:原点资讯(www.yd166.com)时间:2022-11-22 09:05:37作者:YD166手机阅读>>

与侯宝林、溥杰及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艺术家林连昆、李滨等社会名流讨论北京小吃。

:抢?

陈:你比如你这刚买一个油饼拿着走,走着吃呢,他过来就抢过去了。

杨:咬一口、舔一下。

陈:不,抢过来吐两口唾沫。

杨:我好像在影视剧里见过这个。

陈:所以过去“手拿食”就有这样的问题,这就是当时的社会、当时的情景。这种“手拿食”现在也应该说是还有,比如煎饼果子举着,那鸡蛋灌饼坐着汽车、地铁就吃了。

杨:包括馅饼什么之类的。

陈:“手拿食”东西可不少。过去大街上也有卖锅饼的,大锅,棒子面,摊大锅饼,摊得了以后切开,也有卖这个的。应该说凡是主食属于粗粮大众化的这些东西都是。除去这些之外,果腹的东西大街上还有,劳动人民果腹的,像什么荞面条、豆面饸饹等等。“手拿食”还有简单的,像烤白薯。

杨:嗯,烤白薯。

陈:烤白薯、煮白薯、烀小白薯。

杨:烀小白薯?

陈:什么叫烀小白薯呢?就是薯须子。白薯拿起来以后,焖熟,成块的,那小的,不成块的。

杨:嗯,我明白。

陈:那叫薯须子,把它择下来以后洗干净,搁在锅里煮。开了锅以后,把火弄微了,慢慢烀。这个白薯本身都贴在锅上了,出嘎渣儿,铲出来以后把汁浇在上边,就是白薯出的泥,白薯熬的汁搁在盘里,这也是一种果腹的形式。现在找不着了。但是这种东西也是,你看它是个地道品种,香,在那个年代好吃啊!烀小白薯,这个在街头推车的都有卖的。

“吐鲁番”那个厨师长,他爸爸和他大爷都是卖烤白薯的。南横街东口一个、西口一个。他大爷最后落到我那里了,他爸爸最后落在煤厂了。

杨:但是后来这个东西公私合营以后,基本上小吃店也不卖了。

陈:不卖了。但是现在大街卖烤白薯的不少。

杨:对,我记得我小时候就有卖的。

陈:尽是外地人了。

杨:或者是郊区的进城卖烤白薯。

陈:弄个铁桶,这东西省事。

杨:因为卖烤白薯这东西,好像不需要太高的技术含量。

陈:它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只要你掌握了火候就行了。

杨:是,差不多了往上搁。咱们说这是果腹类的,还有好多点心类的,您比如说豌豆黄、芸豆卷。

陈:豌豆黄、芸豆卷,咱们还是讲庙会“碰头食”,不是说逛庙会的所有人都吃。逛庙会的人带着孩子,孩子吃可以,大人瞧着。你别说豌豆黄大家都买,大人买、孩子吃。所以这些东西过去历史上就叫“手拿食”,现在仍然还有。

杨:就是好多东西变了。

陈:变也不一定,你比如说大火烧夹油饼还没变,油饼现在夹焦圈的少了,过去烧饼夹焦圈。就是说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便民食品适应社会的需要。过去历史上就有,那个时候生活困难,有的人就跟现在一样,我等着上班,没时间了,买来一边走,一边吃,有这个问题。

“碰头食”跟“手拿食”都是果腹类小吃

杨:是不是过去还有好多属于“碰头食”,几个小摊搁在一起?

陈:不,所谓“碰头食”,当时说就是我看到了或者碰到了吃,几个小摊连在一起,这又是一种形式,这是得坐下来吃了。

比如你是卖烧饼的,我是卖焦圈的,他是卖豆汁的,得,来个烧饼,来一个焦圈,来碗豆汁,来点咸菜,这就必须坐下吃了。那跟“手拿食”有区别。

杨:但是您说的“手拿食”,其实它形式上是手里拿着的,但是“碰头食”跟“手拿食”其实都是果腹类的小吃,是吧?

姜波做的油饼,姜波美食公众号(5)

陈:对。因为这些东西本身随走随吃,不是咱们家里有条件,在家里吃饭,或者吃早点,这都是属于大众的。劳动人民既要赶时间,又得吃饱了这个意思。

杨:我记得我姥姥说她上中学的时候,家里给钱早上就买个烧饼吃,大概其就这意思。

陈:对。那天赵忠祥说了一个事,人家问他:“你过去吃东西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他说:“我印象最深的是糖油饼。为什么呢?我们那胡同里头就有好几个卖小吃的摊,天天闻那个摊上的香味,但是没钱买。一天姥姥来了,跟姥姥一说,姥姥说:‘走,出去买吧!’姥姥带着买去了,当然要买一个糖油饼。还拽着姥姥的衣襟说:‘让他给我多搁点糖。’人家卖油饼的听见了,就给多搁点糖,这个糖油饼炸得吃着那个香,一辈子都忘不了。”所以现在回忆小时候吃的东西,这些东西就是街上小摊卖的这些“手拿食”,方便了急于上班的大人和忙着上学的孩子们。吃着刚炸好的油饼、刚烙好的烧饼,边走边吃,节约了时间,方便了群众。回忆小时候吃的东西,回味无穷。

杨:对。我觉得您说的“手拿食”,我自己分类这叫果腹类的,就不是有钱人吃的,主要伺候的人群就是那些大众。

陈:大众,普通百姓。

杨:嗯。您看这里头,基本上大概都有什么呢,比较常见的。油饼?

陈:油饼、烧饼、火烧,像什么芸豆饼。

杨:哦,芸豆饼。

陈:什么是芸豆饼,就是煮芸豆,用手压成饼,叫芸豆饼,挎筐的烧饼馃子。过去挎筐卖的马蹄烧饼加一个馃子,或者加一个油饼,叫“论套卖”。

杨:您不是说有“发货屋子”嘛。

陈:“发货屋子”,我订30套,挎筐卖去,像这都是“手拿食”,拿一个一边走就一边吃了。也有的在家门口买到家里边吃的也有,但是总之属于“手拿食”范畴,也是大众化的东西。

杨:对,对。

陈:这样的东西不少,你比如说过去所谓斤饼、斤面。斤饼,大饼也是一样,买半斤大饼卷点什么吃的,或者卷个油条一边走,一边咬也行。有的我告诉你,过去旧社会拉洋车,这吃着,一手扶着把儿,还得在街上遛,所以这东西过去比较大众。另外像贴饼子、窝头。

杨:这东西小摊上都卖。

陈:过去卖贴饼子,有的也卖得很有名、很出色。

杨:哦,但是这东西说实在的就没有什么特色,不能称之为特色小吃。

陈:但是不管怎么说,果腹啊!

杨:是。那是贵了,还是便宜了?

陈:贵倒不一定,但是大油饼和小油饼的做法可不一样。

杨:您跟我说过。

陈:大油饼省油。为什么知道吗?它是平底锅,咱们炸锅的油饼都是斗锅,它那个稍微有点陡,这么大,也厚。整个油饼下去以后基本上就在锅里了,稍微一变色就翻出来了,里面熟了,但是没吃多少油,因为它那个锅大,铁锅也厚,薄底。现在的炸锅,耗油量就高了。过去大概是一斤面有一二钱油就差不多了,现在咱们这个炸锅,等于一个油饼一钱八的油,因为锅不一样啊!

杨:但是价格基本差不多?

陈:价格便宜,它比小油饼的耗油量低,它就便宜。为什么马路上的东西都是劳动人民买的?“贪贱吃穷人”,过去穷人不就是贪便宜嘛!所以“贪贱吃穷人”。这好多东西回忆起来细想,好多事,甚至每一个品种都有故事。

姜波做的油饼,姜波美食公众号(6)

北京小吃锅饼,锅饼条,芝麻锅饼,已经不常见了。

杨:您比如说?

陈:比如说抢油饼。你好不容易买了油饼了,你走着要吃,他从后边给你抢走了,吐两口唾沫。

杨:叫警察有用吗?

陈:没用,那时候哪有像现在这么多警察啊!警察管得过来吗?是不是!另外一个,他本身都彼此理解,我穷,他比我还穷,吃不上饭,才抢我的。我好像还能挣点钱能买,他不行,他没地方挣钱去,他就抢我,所以是这种环境。你现在说,你再想起这个,是不是就是故事。就是当年的历史了?

杨:那这抢了之后就是骂两句?

陈:那可不!你就是追上他,你也要不来了,你也不能吃,他吐了唾沫,你还能吃吗?也有可能追上他打他两下,但是他得吃饱了。是不是?这就是当时的历史,绝不是偶尔的,还属于经常性的。

杨:还是经常性的?

陈:马路边儿要饭的得有多少。我再给你讲一个故事。穷人,过去你知道那个盲人。

杨:盲人自古三条道。

陈:要小钱,这么长一块沙板砖。

杨:砸,往身上砸。

陈:往身上砸,“行行好吧,老爷、太太!”有人觉得确实挺难受,得了,给点。就用这种方法,天天如此。

杨:所以现在好多人都说,现在这要饭的技术含量太低了。

(笑)

陈:天天如此,他没有生计。

杨:我知道,因为我采访过盲艺人。

陈:盲艺人那是另一方面。

杨:对。

陈:你知道过去,盲艺人一个是拉弦、弹弦子、说书、算命,这些好像都是文雅一点的算命的,一般都是拉弦的、唱曲的,带着个小孩儿。

杨:到下处去是吧?

陈:对,到下处去转。等下处,一敲门,点个曲,进来就唱,给点钱,这是一种。真正下场子弹弦的,就是确实技术水平高。弹的玩意儿也多、好,那是下场子的。正经八百说书的不是盲人,弹弦的、拉弦的是盲人。比如说关学曾……

琴书。

陈:他本身就有琴,就有伴奏,就有好拉弦的,就是这个问题。

杨:因为我原来采访盲艺人,他们的师傅是做宅门的盲艺人,比这个还高。就说三条道,就是卖艺、算命、要饭,就这三条道。

不加“面点”小吃,那不叫北京小吃

陈:你比如过去说,身份高一点或者家境条件好一点,吃早点,弄杯牛奶,弄两块蛋糕或者酥皮的点心,这个很正常。过去你知道卖奶的,都是门口搁一个小盒,一瓶、两瓶,定期送奶,那就是家庭条件好,他家里有点点心,或者临时买点属于甜点、焦圈之类的,人家当是吃早点了。但是大众老百姓,老百姓家里还没棒子面吃呢!

不管你是劳动群众也好,总之是生活底层嘛!你要是生活在高层,人家不可能这样。现在也一样,因为现在咱们有些风味特色的食品在街上非常火,有些有身份的人想吃,放不下身段。

杨:开个奔驰,他好像不大好意思去买个鸡蛋灌饼。

陈:咱们就拿致美斋的灌肠来说,很多人说:“这好吃!”你看吃灌肠那个架势,铁定好吃,但是你看他的身份不一定低,不定是哪个公司的经理呢。

杨:那是在致美斋里啊!

陈:因为他毕竟在那坐着,他是上桌的,属于文雅的东西。在大街上你说再好,那摊上的东西真是好,闻着也好,看着也好,放不下身段。所以这个里面有些“手拿食”,或者有些街头小食品,有身份的人放不下身段。

杨:我就觉得爱窝窝、驴打滚这类点心跟一般的小吃不一样。

陈:这不叫点心,回过头来说,按现在的名词说就叫小吃。如果按历史上名词来说,是什么就叫什么,不能称其为点心,因为历史上没有小吃这一说。你比如说过去宫廷里面叫点心,或者叫什么名字,这是在宫廷里说的。如果在大环境里,在社会上不能叫点心。

杨:我觉得它是两个路子。饭庄里也做,也应该叫点心。您说的小吃类,就是庙会啊……

陈:像过去宫廷里的有些东西,有仿膳、听鹂馆,这就是按照那个年代制作的,这些属于从皇家出来的东西。

杨:但是像爱窝窝、豆面糕这些东西,我从小就在小吃店吃。

陈:但是有一个问题,两种路子,在社会上大家认可不叫点心。

杨:对,叫小吃?

陈:是什么就叫什么,也不叫小吃。小吃的定义是在1956年以后,综合起来才叫小吃。它属于小吃范畴之内,但是现在还是叫豆面糕、爱窝窝啊!

杨:但是现在咱们说的这种小吃类的,如爱窝窝、豌豆黄这类的东西,它历史上是两条线。

陈:嗯,现在也两条线。

杨:那小吃店的跟饭庄的就不一样。

陈:为什么两条线?上桌压桌的,跟你小吃店卖的还是两个路子。上宴席压桌的毕竟是个头小,做得精致、好看,也好吃。社会上大路货跟你那个不一样,因为小吃这个东西基本上是现制现售,做多了搁半天,就变味了。

杨:那个驴打滚坏得快着呢!

陈:就变味了。因为你想,豆馅用热面这么一卷,它当然坏得快了!所以过去是两种,现在也应该是两种。

杨:我看历史文献,这两条路子存在很长时间。

姜波做的油饼,姜波美食公众号(7)

陈:不是很长时间,是相当长的历史阶段。

杨:我看起码从明代就开始了。

陈:对,什么都是一样。很多东西,穿的东西也一样。宫廷里的人穿的衣服和社会上人穿的衣服不一样,层次不一样。就是说你多有钱,你不能穿这种衣服。

杨:对,那是御制的。

陈:他是有品位、有品级的。说老百姓多有钱,不能穿有品级的衣服,是不是!吃的东西也一样。

杨:但是这个历史渊源考证已经不清楚了。

陈:比如我那天去了姜波那,姜波做了好多点心,结果大家伙儿拍手称赞,我没言语。他叫北京小吃,按说做出来的东西全是点心。他跟刘什么香那个师傅,北京饭店的,跟她学的。他给我讲了三派龙须面,第一派周子杰、第二派刘师傅、第三派是谁。我听了我也没言语。他做的“小吃”其中就一个是北京小吃——姜汁排叉。

杨:是,这是北京的。

陈:其他的都是点心铺的糕点,他引进的河北一个叫什么烧饼,就是一个圈,他说“改进了,做得细”。那么如果说他这个叫北京小吃,我说加俩字恰当,叫“面点”小吃,你不是真正北京的土小吃,要是真正北京的土小吃,做这么一桌子本身就应该是琳琅满目。这如果照个相出来以后,大体相同,一个模样。油糖面,都是这东西。那么要是真正的北京小吃就不能这么做,炸的、烙的、蒸的、煮的,应该什么都有。

杨:那就是点心类的。

陈:让徒弟抻了一把龙须面。那么王作揖是姜波的师傅,刘满来写了一篇文章,大赞这学校,大赞这品种。后来我说了两句话,我说:“今天姜波工作室成立,我衷心祝贺,我非常高兴。何亮、姜波,你们在这个年龄是中流砥柱,承上启下,大有可为。”我就说这么两句,东西没评,因为它不是北京小吃,看不出北京小吃的模样,而且就做那姜汁排叉也不符合要求。当然不是他做的,是他徒弟做的,也不符合要求。所以你站在什么角度说什么话。比如说王作揖,人家是民俗专家,讲历史的。刘满来本身是东安市场的党委*,笔头子挺硬,所以一看这气势,个个都拍照、评论。可能提前通知他了,写了个发言稿,四赞这个学校。我就没言语,最后我就说这么几句,中流砥柱,承上启下,就这么几句。那么你站的角度不同,看的问题不同。那要让我看这个问题,差俩字,加上“面点”,那我就没意见了,不加“面点”小吃,那不叫北京小吃。

本文节选自《变迁中的北京“勤行”: 陈连生口述》,经出版方北京出版社授权刊发。

作者 | 杨原

摘编 | 何安安

编辑 | 王青

校对 | 赵琳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老北京油饼和面配方(回民炸厚油饼的秘方)

老北京油饼和面配方(回民炸厚油饼的秘方)

最地道的老北京糖油饼,就是这个味,家常做法教给你,酥脆掉渣,越嚼越香,甜咸的碰撞,幸福感爆棚,正宗北京糖油饼并非红糖油饼...

2022-11-22 09:18:28查看全文 >>

大厨视频讲解老北京炸油饼的做法(北京炸油饼正宗做法和配方)

大厨视频讲解老北京炸油饼的做法(北京炸油饼正宗做法和配方)

北京人早餐都吃什么?除了豆汁配焦圈儿,油条配豆浆,肯定还少不了一份外酥里软,焦糖飘香的糖油饼,尤其在配上一碗香喷喷的豆腐...

2022-11-22 08:33:05查看全文 >>

北京炸油饼正宗做法(老式油饼做法)

北京炸油饼正宗做法(老式油饼做法)

大家好,今天来跟大家分享一款老北京人人喜爱的美食——炸油饼(葱香)/葱油饼。我在北京长大,对油饼再熟悉不过,人们喜欢早餐...

2022-11-22 08:51:30查看全文 >>

老北京炸油饼的做法放苏打粉(小苏打烙饼的做法大全)

老北京炸油饼的做法放苏打粉(小苏打烙饼的做法大全)

老北京炸油饼是一种非常有北京特色的早餐品种,每天早晨,都会在胡同里看到排队买早点的大爷大妈们,早点的种类有炸油饼,炸油条...

2022-11-22 08:36:35查看全文 >>

老北京炸油饼的做法全过程(北京炸油饼正宗做法和配方)

老北京炸油饼的做法全过程(北京炸油饼正宗做法和配方)

油饼在中古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自从有了胡麻油之后,油饼也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唐代有一种胡麻饼,大诗人白居易在忠州写下...

2022-11-22 08:55:04查看全文 >>

老北京炸油饼凉了不硬的做法(央视老北京炸油饼视频)

老北京炸油饼凉了不硬的做法(央视老北京炸油饼视频)

自己做的葱油饼总是又干又硬,教你新做法,按照这个步骤,在家你也可以做出柔软多层,凉了不硬的葱油饼。【食材】面粉、盐、水、...

2022-11-22 09:01:07查看全文 >>

姜波大厨炸油饼(姜波炸油饼的视频)

姜波大厨炸油饼(姜波炸油饼的视频)

听说你们中秋借着国庆收了很多月饼?苏式的、广式的、五仁的、蛋黄的...中秋不努力,吃饼到年底为了帮助你们消化一盒又一盒的...

2022-11-22 08:33:52查看全文 >>

南眉籽简介(井冈山南眉籽500g多少钱)

南眉籽简介(井冈山南眉籽500g多少钱)

热火朝天的夏天吃什么最重要?毫无疑问,冰凉凉的、消暑的、解渴的才是夏天味蕾的最爱。除了千篇一律的西瓜、冰激凌、汽水,还是...

2022-11-22 09:04:34查看全文 >>

眉籽的功效与作用(特级金骏眉茶价格表)

眉籽的功效与作用(特级金骏眉茶价格表)

你看到新疆丫头子巴郎子们的时候吸引到你的又是什么?在内地生活的这几年经常听到有人说你们新疆人的眼睛好大!睫毛好长!眉毛好...

2022-11-22 08:43:44查看全文 >>

什么是金眉籽图片(金眉籽功效与作用禁忌)

什么是金眉籽图片(金眉籽功效与作用禁忌)

晚秋时节,下了几天雨,天又放晴了,约伴抽空到后山找松菌,菌子还在酝酿中,只露出嫩细的小伞,但满山红艳艳的小野果却特别抢眼...

2022-11-22 09:04:28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