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 >

春节的传说参考答案(春节的传说阅读训练题答案)

来源:原点资讯(www.yd166.com)时间:2023-05-02 17:36:08作者:YD166手机阅读>>

类文阅读-1 北京的春节

春节的传说(节选)

很久以前有个叫“万年”的青年,家里很穷,以打柴为生。但他十分聪慧,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影响他人作息与出入,决心把节令摸透弄准。一天,他上山打柴,在树下休息时,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回到家里,他设计了一个专门测日影计天时长短的“日晷仪”。可是,当天气出现阴天雾时,就无法观测,怎么办?后来他到泉边喝水,看见那崖上的泉水很有节奏地往下滴,引起了他的兴趣,便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就这样,他通过测日影,用漏水记时的方法慢慢发现,每隔365天,时间的长短就会重复一次,最短的一天是冬至,最长的一天是夏至 。

那时的国君叫祖乙,由于节令的失常影响农业生产,老百姓叫苦连天,为此他十分苦恼,一个叫阿衡的大臣为了讨好国君,奏称设天台敬祭天神,就可以解决时令失常现象,祖乙听后认为很有道理,便带领群臣祭天,结果却无济于事。万年知道后便带上日晷仪和五层漏壶去见祖乙,他给国君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大悦,感到万年讲得很有道理,于是就把万年留下来,并在天坛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又派12个童子给万年听用。

过了一些时候,国君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的石壁上刻着:日出日落360,周而复始从头来,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12圆。万年指着天象对祖说乙:“现在,申星已追上了蚕百星,星象复原,子时夜交,旧岁已完,时又始春,希望天子定个节吧。”

天子祖乙说:“春为节首,就叫春节吧”,据说这就是“春节”的由来。

(选自《春节文化》李英儒 山西古籍出版社 有删减 )

1.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空。

不断叫苦,形容十分痛苦、烦恼。( )

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或益处。比喻不解决问题。( )

2.根据短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万年虽然家里穷,但他很聪慧。

B.万年发明了日晷仪和五层漏壶可以让节令正常起来。

C.大臣阿衡的做法也可以解决节令失常的现象。

D.“子时夜交,旧岁已完,时又始春”指的是旧年已经结束,新的一年即将开始。

3.说说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4. 读了短文,你知道春节的由来了吗?

【参考答案】

1. 叫苦连天 无济于事

2. C

3.一年有360天,有春夏秋冬四季,有十二个月。

4.示例:万年发明了万年历,让国君祖乙给新的一年的第一天定个节,于是国君就说“春为节首,就叫春节吧”。

春节文化的生活德育智慧(节选)

赵丽娟

春节作为沿袭传统农耕生活的节日,其最原始的意义是在岁末年初之时,将经过一年辛勤农业劳动收获的物品祭祀众神及祖先,感谢大自然的恩赐,祈求神灵和祖先的庇佑,渴望新的一年生活幸福、吉祥。因此,春节本身就是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产物,理应以物质文化生活为基础。

有歌谣唱到:“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吃几天,沥沥啦啦二十三。”腊月二十三祭灶日,春节的幕布正式拉开。祭灶时家家户户都要献麻糖:一方面用贿赂的手段甜了灶王爷的嘴,另一方面粘住灶王爷嘴使其只能“上天言好事。”腊月最后一天(除夕日),则是展示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喷火口:红红火火的窗花、剪纸、春联,叱咤威武的门神画像,迎接诸神的神像、焚香、祭品、鞭炮,全家团聚的饺子、金鱼、花糕、公鸡,为初一准备的红包、糖果、点心、新衣服等等悉数登场。而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则是春节狂欢的最后时刻:喧天的锣鼓、绚丽的烟花、高悬的灯笼、香甜的汤圆,渲染着热闹的节日氛围,自此春节行至尾声。

总之,春节这个特殊的时间节期,将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以集中地形式呈现出来,是人们物质生活世界的集中反映。

(选自《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8期)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辛勤——( ) 祈求——( ) 呈现——( )

2.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空。

( )的锣鼓 ( )的烟花 ( )的灯笼 ( )的汤圆

3.根据课文判断对错。

(1)春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 ( )

(2)春节期间有三个重要的日子:腊八、祭灶日、除夕。( )

(3)祭灶日要吃麻糖。( )

(4)汤圆、灯笼是元宵节的标志。( )

4.为什么说“春节本身就是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产物,理应以物质文化生活为基础。”?在文中找出答案,用“ ” 画出来。

5.传统意义上的春节从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有哪些习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辛劳 请求 展现

2. 喧天 绚丽 高悬 香甜

3.(1)√(2)×(3)√(4)√

4. 春节作为沿袭传统农耕生活的节日,其最原始的意义是在岁末年初之时,将经过一年辛勤农业劳动收获的物品祭祀众神及祖先,感谢大自然的恩赐,祈求神灵和祖先的庇佑,渴望新的一年生活幸福、吉祥。

5.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从二十三这天开始,到元宵节结束。最重要的习俗是送灶王爷、贴春联、吃饺子、放鞭炮、闹元宵。

类文阅读-2 腊八粥

腊八粥

冰心

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

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 )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

母亲说: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院来供佛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因为借这机会清理厨柜,把这些剩余杂果煮给孩子吃,也是节约的好办法。最后,他叹一口气说:“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那时我只有14岁。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现在我每年还煮着腊八粥,( )为了供佛,( )为了纪念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1930年1月7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农历腊八!那时我也有了自己的家,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也每年在这一天煮腊八粥,( )我凑不上十八种的干果,( )孩子们也还是爱吃的。抗战后南北迁徙,有时还在国外,尤其是最近的十年,我们几乎连个 “家”都没有,也就把“腊八”这个日子给淡忘了。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作者笔下的腊八粥包括( )(多选)。

A.糯米 B. 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

C. 各种豆子和芝麻 D.各种糖

3.文章的线索是什么,通过这个线索把哪些事情连起来了?

4.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答案:1. 不但 不是 而是 虽然 但是 2.A B C 3.腊八粥,把母亲对她的母亲的怀念和我对母亲的怀念这两件事连起来。 4.对母亲的怀念。

中秋节为何吃月饼

中秋节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吃月饼,那么,中秋节为何要吃月饼呢?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月饼又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

月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太师饼”,这是我国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唐代,民间已有从事生产的饼师,京城长安也开始出现糕饼铺。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玄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脱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

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饼才在民间逐渐流传。当时心灵手巧的饼师,常把与月亮有关的神话故事,如嫦娥奔月等作为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为受百姓青睐的中秋美食。到了清代,月饼的制作工艺有了较大提高,品种也不断增加。

赵之珩表示,中秋吃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元宵节吃元宵一样,都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情感。

(选自“中国在线” 2010-09-16有改动)

1.解释词语。

脱口而出:

2.连一连。

太师饼 汉代

胡饼 宋

月饼 殷、周

宫饼、小饼 唐

3. 根据选文填空。

月饼的 “始祖”称为 ,真正称为月饼是在 ,逐渐流传是在 ,制作工艺得到较大提高是在 。

4.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

5.文章引用了苏轼的古诗来写月饼,查查资料,把写一句其他有关月饼的古诗吧。

答案:1. 不假思索,随口说出。 2. 太师饼——殷、周 胡饼——汉代 月饼——唐宫饼、小饼——宋 3. 太师饼 唐朝 宋朝 清朝 4. 短文主要介绍了月饼的演变。 5.中秋鲜果列晶盘,饼样圆分桂魄寒。

类文阅读-4 藏戏

南昌采茶戏的起源和发展(节选)

南昌采茶戏是江西地方戏的剧种之一,它流传于江西省会——南昌市及周围的新建,安义、奉新、进贤等县份,是一个拥有广大群众基础,深受群众欢迎的戏曲剧种。

南昌采茶戏的起(源 原),参阅道光年间南昌福州抚州府《县志》“风俗”记(栽 载):只见高安有“滚金线”,抚州禁唱“儿郎戏”。 《南昌县志》记载:有灯无戏,也无禁戏事。可能在道光年间“南昌彩灯”尚未成戏。

南昌采茶戏最早是唱“茶灯子”,农村每逢过年过节,有十二个茶婆子,手提花灯演唱,“ 十二月采茶”,每人唱一个月。每句均不离“茶”字,敲锣打鼓在广场演唱,曲调活泼风趣,内容以描写农民春、夏、秋、冬劳动生活为主。因此,南昌采茶戏也曾叫“茶灯戏”或“花灯戏”。后来观众要求提高了,才加演杂套,逐渐才形成了戏剧形式。(居 据)目前所知,南昌采茶戏最早只不过是道光末年左右距今约150多年才开始形成戏剧形式的。

到光绪末叶,有的班社曾请京剧及赣剧艺人交戏,唱小戏以外还加唱一些整本大戏。因而成为 “半班”。在这一阶段里的班社,业余性质的较多,各方面设备,服装,乐器都很简陋,化妆也很简单,场面上只有锣鼓伴唱,没有管弦伴奏。演唱期间,均在农闲时唱神戏,还演赌戏。当时的反动统治者经常烧班社衣箱禁演,更不让三角班在城市里生长,因此采茶戏在城市的影响很小。

1.用“\”画去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汉字。

2.根据课文,判读对错。

(1)南昌采茶戏是江西地方戏的唯一剧种。( )

(2)道光年间,采茶戏还未形成。( )

(3)由于反动统治者的阻挡,采茶戏不能在城市得到发展。

(4)采茶戏最初主要是反映农民春、夏、秋、冬劳动生活。( )

3. 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 表示意思的转换 B. 表示,声音有较大的停顿

C. 表示声音的延长。 D. 表示解释说明。

4. 光绪末叶,采茶戏有什么特点?

答案:1. 原 栽 居 2.(1)×(2)√(3)√(4)√ 3.D 4.特点:成为半班;业余性质多;服装、乐器简陋,化妆简单;在农闲时唱神戏和赌戏。

木偶戏(节选)

布袋木偶产生于明朝。因布袋木偶头部连在布袋上,艺人用手伸入布袋内操纵木偶,故称“布袋戏”。 明清至今,流传于闽南民间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布袋木偶是把木偶头和木偶的衣服连接起来,衣服像一条口向下开的布袋。表演时,艺术家把手伸进这布袋型的衣服里,食指套进木偶头腔内,大拇指和另三个指头套进左右两个衣袖里,靠着灵活自如的手指掌控,把各种木偶角色表演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经典传统剧目有《大名府》《雷万春打老虎》等。布袋木偶分为泉州的南路和漳州的北路两大流派。

关于布袋木偶的起源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据说明代嘉靖年间,泉州有一秀才,姓梁名炳麟,因屡试不第,颇为灰心。这年,他再赴省城福州会试,问卜于九鲤仙公庙,当天晚上梦见仙公执其手,题上“功名在掌中”五个字。梁炳麟醒后,以为神明指示有“掌握”和“易如反掌”之意,不料再次名落孙山。梁秀才认为神明戏弄自己,遂断绝仕意,以其满腹文史知识为材料,在乡里说书为生。一天,他偶见提线傀儡戏的演出,略有所感,乃自雕木偶,以手掌代线操作,而木偶操作更见灵活。梁炳麟于是用裨官野史的记载编造戏文,演于乡里之间,以抒胸中愤懑。但读书人的脸皮薄,他又采用“隔帘表古”的形式表演,也就是隔着帘幕,做有表演性的说书。孰料就此轰动,到处争相聘演,声名鹊起。梁炳麟这才悟出神明所示“功名在掌中”之意,而俗称“布袋戏”的掌中戏也就流传了下来。

(选自《音乐生活》 2014年第4期 有删减)

1. 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空。

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 )

形容名声突然大振,知名度迅速提高。( )

2. 阅读短文填空:

布袋木偶产生于 朝;经典传统剧目有《 》《 》等;分为泉州的 和漳州的 两大流派。

3.从文中找出布袋戏是怎样表演的,用“ ”画出来。

4.简要说明秀才梁炳麟是怎样发明木偶布袋戏的。

5. 结合短文,说说你对“功名在掌中”的理解。

答案:1. 栩栩如生 声名鹊起 2. 明朝 大名府 雷万春打老虎 南路 北路 3. 把木偶头和木偶的衣服连接起来,衣服像一条口向下开的布袋。表演时,艺术家把手伸进这布袋型的衣服里,食指套进木偶头腔内,大拇指和另三个指头套进左右两个衣袖里,靠着灵活自如的手指掌控,把各种木偶角色表演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4. 秀才梁炳麟屡次名落孙山,于是断绝仕意,在乡里说书为生。偶见提线傀儡戏,便自雕木偶,以手掌代线操作,采用“隔帘表古”的形式表演,后发展为布袋木偶戏。 5. 屡次失意的梁炳麟发明布袋木偶戏,从此轰动,到处争相聘演,声名鹊起。

栏目热文

春节的传说20字左右(元宵的传说20字左右)

春节的传说20字左右(元宵的传说20字左右)

春节是我国人民最重视的传统节日,人们相信在此时吃些传统饮食,能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好运。春节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一个特殊的节日...

2023-05-02 17:34:31查看全文 >>

春节的风俗作文800(春节的风俗作文)

春节的风俗作文800(春节的风俗作文)

记忆里,家乡的年味是格外的浓郁。每到春节,尽管身居他乡,按照延续下来的习俗,就算再忙也要抽出时间去追溯印象中难以磨灭的思...

2023-05-02 17:23:24查看全文 >>

过春节有什么习俗(走亲访友的最佳礼品)

过春节有什么习俗(走亲访友的最佳礼品)

年初一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到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除夕前扫除干...

2023-05-02 17:38:51查看全文 >>

春节的风俗一般吃什么(春节的习俗和饮食习惯)

春节的风俗一般吃什么(春节的习俗和饮食习惯)

春节吃什么传统食品农历春节可以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了,所以在这期间肯定少不了各式各样的美食,那下面就来看看过春节的时...

2023-05-02 17:46:22查看全文 >>

春节的由来简短20字(春节来历简短20字)

春节的由来简短20字(春节来历简短20字)

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象征团圆、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据记载,中华民族过春节...

2023-05-02 17:35:56查看全文 >>

元宵节传说简短(元宵节传说简介)

元宵节传说简短(元宵节传说简介)

元宵节是正月十五日,又称为上元节。经过数千年的沿袭和演变,一脉相承,代代相传。农历正月十五,是新年第一个月圆之夜,这是一...

2023-05-02 17:54:41查看全文 >>

普通的火车票进站要取票吗

普通的火车票进站要取票吗

经常坐火车出行的朋友,不知道有没有发现,现在坐火车是刷身份证进站,但是我们还要取票,为什么呢?首先其实有很多人并不知道用...

2023-05-02 17:51:56查看全文 >>

新鲜芦荟胶擦脸的正确方法(芦荟胶涂脸的正确步骤)

新鲜芦荟胶擦脸的正确方法(芦荟胶涂脸的正确步骤)

现在是一个全民爱美的年代,不论男女生都越来越注重自身外在形象,大多数都会选择化妆和护肤来提升自己的颜值,综合来看,无疑是...

2023-05-02 17:20:28查看全文 >>

青少年芦荟胶涂脸正确方法(老上海芦荟胶涂脸正确方法)

青少年芦荟胶涂脸正确方法(老上海芦荟胶涂脸正确方法)

学生党也能养出好皮肤第一期。大家好,如何养出好皮肤的三个小方法。评论区有些人看到我的视频就会说:今天就分享三个如何养出好...

2023-05-02 17:16:40查看全文 >>

芦荟胶和蜂蜜涂脸的正确方法(芦荟胶和蜂蜜敷脸正确方法)

芦荟胶和蜂蜜涂脸的正确方法(芦荟胶和蜂蜜敷脸正确方法)

  你想要光滑细腻的皮肤吗?你想要白里透红、肤若凝脂的皮肤吗?你想要晶莹剔透、面若桃花、白嫩如霜的皮肤吗?  正如俗语所...

2023-05-02 17:48:22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