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糖尿病患者是可以适当摄入一些红薯的。那么,糖尿病患者除了对红薯的摄入量要适当以外,在吃红薯时,还需要注意什么呢?
首先,红薯一定要蒸熟、蒸透后食用。红薯中富含的淀粉颗粒若不经高温烹饪会很难消化,容易导致积食;另外,湿阻脾胃、气滞食积者应少食用或不食用红薯,因为红薯消化较慢,停留在肠道的部分容易发酵,可能会引起腹部不适。

其次,红薯应该与其他食物搭配食用。红薯含有一种氧化酶,食用后可能会在胃和肠道产生大量的气体,从而可能会导致出现吐酸水、肚胀排气等不适症状;因此在食用红薯时,建议少量食用并与米面搭配,在食用时还可以配少量蔬菜。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红薯出现黑斑则说明其已经腐烂,含有毒素,不可食用。
三、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习惯上还需要注意什么?有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可以降低肥胖者体重,平均第1年下降8.6%,随诊第8年亦能保持4.7%的体重下降,接受干预者平均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从7.2%下降至6.6%,其中达到HbA1c≤7%的目标者比例从46%增加至73%。可见,生活方式干预对于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水平具有较好的帮助作用,其中主要包括运动和饮食两大方面。在这里,将对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进行详细介绍,即糖尿病患者该怎么吃才能有助于血糖水平的控制。

首先,对于正常体重(BMI处于18.5-24.0之间)的成人糖尿病患者,通常建议将能量摄入控制在20-40kcal/kg。对于体重过低(BMI小于18.5)的成人糖尿病患者,通常建议将能量摄入控制在30-45kcal/kg。对于超重或肥胖(BMI大于24.0)的成人糖尿病患者,通常建议将能量摄入控制在15-35kcal/kg。
另外,对于超重或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建议进行短期内(持续时间小于1年)的低能量饮食(低能量饮食即指每天的能量摄入控制在800~1500kcal范围内),更有助于其对体重和血糖的管理。

其次,糖尿病患者每日摄入的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应在45%-60%,每日摄入的膳食脂肪供能比应在20%-35%,肾功能正常者每日摄入的蛋白质供能比应在15%-20%。其中,对于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建议将部分精制谷物用全谷物碳水化合物替代,且高膳食纤维饮食也更有助于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水平。对于摄入的膳食脂肪,建议限制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应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