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室准备:中原地区一般采用拱棚栽培,棚高1.8—2.2m,棚宽3—4m,畦长不超过30m,每棚栽4行,上覆黑色塑料薄膜,厚度0.05—0.08mm。
上盆:脚芽扦插约1个月左右可上盆定植,初上盆的菊花浇水后置于阴凉处,4—5天缓苗后逐渐放至阳光充足的地方。
肥水管理:芽苗定植后,头水要浇透,每天傍晚浇水一次,出根后浇水量可酌情减少,盆土湿度保持在80%左右。浇水时间以8—9时或17—19时为宜。在施足底肥的条件下,进行3次追肥:第一次在花芽生理分化期(扣棚时),以磷钾肥为主;第二次在花芽形态分化期(扣棚后30天左右),氮磷钾配合施用;第三次在开花前进行,用发酵好的粪水或豆粕水浇灌。
温度管理:在菊花芽分化期,必须使温度保持在15-28℃之间,温度过高时,须采取相应的降温措施。具体做法是:在遮光棚顺长的两端,各设一进风口,进风口用黑色塑料薄膜做成密封进风管,与鼓风机连接;同样,排风口与排风机连接。当温度高于28℃时,鼓风机与排风机同时工作,以达到降温的目的。
遮光处理:在营养面积达到要求的前提下,于开花前60—70天开始遮光,具体起止日期还应结合各品种对光周期反应特性、当地日照长度的季节变化等来确定。遮光处理从每天下午5点开始遮光,22时揭开薄膜,次日凌晨4时覆膜遮光,8时揭开进行两段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