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 >

氓原文注音版及翻译(氓原文带拼音标准版)

来源:原点资讯(www.yd166.com)时间:2023-11-18 17:47:56作者:YD166手机阅读>>

“氓”字读音有二,“流氓”之mánɡ是我们再熟悉不过了;而“氓”ménɡ最为熟知的就是《诗经·卫风·氓》中的“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这首诗讲述了古代一位弃妇的悲催的婚姻历程,语气沉重哀怨。诗的开篇便回忆了“氓”对自己的追求,“氓”假装以布换丝为由来找女子谈论婚事。后来女子冲破枷锁与"氓”喜结良缘,没想到自己却入了苦海,嫁给了一个负心汉。“氓”的反复无常与家暴倾向,使得女子痛下决心与他一刀两断。

此诗之“氓”是负面象形,有人会说此“氓”也是够坏够流氓的,先是死皮赖脸追求,婚后又露出另一副嘴脸。但是,此处之“氓”ménɡ与“流氓”之“氓”显然是两个概念。为了一证清白,我们还是挖掘一下以还“氓”ménɡ之清白。

按照惯例,我们还是先从字形分析,以企找到“氓”字概念之本源。“氓”由“亡”和“民”两部分构成,该字不见于甲骨金文,最早见于篆书,其字形如下:

氓原文注音版及翻译,氓原文带拼音标准版(1)

篆书“氓”

从以上字形可见,该字从“亡”从“民”,但“亡”之本义最初并非失去、死亡之意。“亡”字,许慎《说文》曰:“亡,逃也。”段注:“逃者,亡也。亡之本义为逃。”“亡”字从入从乚(隐声),形似人逃避至隐蔽之处,因此其义本为“逃”。史料有“鲁昭公逃于齐,称亡人”之说。“亡”字古文字形如下:

氓原文注音版及翻译,氓原文带拼音标准版(2)

甲骨文“亡”

氓原文注音版及翻译,氓原文带拼音标准版(3)

金文“亡”

氓原文注音版及翻译,氓原文带拼音标准版(4)

篆“亡”

下面我们再说“民”字,其字形演变如下:

氓原文注音版及翻译,氓原文带拼音标准版(5)

“民”字形演变图(原始素材源于国学大师网站)

关于“民”字字形历来就有不少争议,主流观点有三:第一种观点认为,该甲骨金文字形似以刀锥或尖锐物体刺入眼睛之状态,这种做法源于殷商时期对战俘的处置方式,刺瞎一只眼睛做部落奴隶;第二种观点认为,“民”字上为无眸之眼,以表示农作劳动者的蒙昧无知,下为殷商之时耦耕和军队编制的一种十进位组织形式;第三种观点认为,“民”当为“眠”之初文,上为眼睛,下面符号为指事方向,上眼睑下垂闭合,以示睡眠之态

学界不少人认为第一种解释为上,但是我们认为此种说法欠妥当。本人倾向于第二种解释,殷代五刑墨、劓、剕、宫、大辟,并不见刺目之刑。具体的解释可见于上篇《古时“人”高贵“民”下贱?<论语>和<左传>近400“民”是谁?》

以上鉴于“民”的字形和本义的解释皆为“民”字后来引申义的发展演变提供参考,关于“民”字本义依然有必要再做挖掘考证。就原始义,这里就不再赘述。随着“民”字意义的引申,“民”后来在春秋战国文献资料中的意义愈发显豁,其主要意义包含三个点:第一,被认为是蒙昧无知者,《说文》曰:“民,众萌也。”段注:“萌,犹懵懵无所知貌。”;第二,为农业生产者;第三,为被统治者。如:

《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左传·僖公二十七年》:晋侯始入而教其民;《子张》:君子信而后劳其民。

以上“民”字皆符合上述三点内涵。

捋清了上述“民”和“亡”的字形和意义,下面我们着手探讨“氓”的原始意义。鉴于《诗经》里的“氓”,不少人认为“氓”(ménɡ)与“民”同,训“氓”为“民”。如:

《十三经注疏》毛传:“氓,民也。”孔疏:“氓,民之一名,对文则异。”《诗集传》:“氓,民也。男子而不知其谁何之称也。”《方言》曰:“氓,民也。”

以上文献简单把“氓”释为“民”是不妥的,其实孔颖达已经认识到“民”和“氓”的差别,只是简单地以“对文则异”带过。古文献中“氓民”共用并不少见,如:

《国策·秦策一》:不忧民氓。《淮南子·修务训》:以宽民氓。《管子·轻重丁篇》中有“民”字23个,“氓”字两个。

那么,很明显“氓”和“民”是有区别的,另外《诗经》中对“民”和“氓”的使用也为我们提供了佐证。在《诗经》中“民”字出现了近百次,而唯独“氓”字只有一次。如果相同,为何不统一都用为“民”呢?

至此,“氓”与“民”二者有别是不可否认的。另据《周礼》载:古时将王畿(为国都),分成两个区域,王城和近郊区域,并设“六乡”,远郊单独为一个区域,设“六遂”。这两个区域所居住之人也有分别,“六乡”的居住者为“国人”,而“六遂”之人则被称为“氓”。此处“氓”就是乡下人或者是外来人,古外来者与现在境遇相似,没有雄厚资产很难在市中心买房置业。

氓原文注音版及翻译,氓原文带拼音标准版(6)

民和氓分布图

“氓”字不见于甲骨文金文,其出现应远远晚于“民”字,“氓”的出现一定是为了弥补“民”字意义的空缺,以满足新义的需求而产生。朱骏声在《说文通训定声》中对“氓”进行了比较准确的阐释:

“氓,民也,从民,亡声,读若盲。”按自彼来此之民曰氓,从民从亡,会意,亡亦声。

朱氏也驳斥了许慎所谓“氓”为形声字的说法,值得肯定。从更早的古籍也可以看出,“氓”当为从他处迁徙而来之人。例如《孟子·滕文公》曰: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

从文献可以知,这个研究神农氏学说的人叫许行,自楚国而来,拜见滕文公,并说:“我远道而来,听说您实行仁政,想得到一个地方,做您的百姓。”(注1)很明显此人便是远道而来想拿该国绿卡的人,以求享受好的福利待遇,自己也称自己为“氓”,类似现在到了国外的“华裔”。

好了,我们回过头来,看这个《诗经》里的“负心人”——氓。之前关于“氓”,有说是“美貌男子”者,有说是“㡿男”者(大概是大汉、壮汉)。但我们从以上分析便知,这些说法均不可靠。

《诗经》中的这个“氓”也当属于“远郊”之人,“氓”要追求的这个女子当是个“城里人”,“送子涉淇,至于顿丘”,足可见“氓”之家较远,又过河又翻丘。此“氓”是外来之人,但是比较富足,当是个又务农又经商的小生意人,“抱布贸丝”、“以尔车来”便是对“氓”家庭生活条件的描绘。

结语:“氓”字原始义为流落或迁徙来的外乡人,与“民”相对,这外乡人安家立业很难,搞不好就成了无业游民,没有职业到处流浪变成了“流氓”,此“氓”也异读为mánɡ。而后“流氓”词义扩大,指称“不务正业,为非作歹”,善于耍赖,做一些猥亵调戏之事的人。

参考资料:注1:《中国当代名家学术精品文库·刘继才卷》,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 , 2015.01。

您的点赞、关注、转发是对我的最大鼓励!期待与您交流国学,非常感谢!

,

栏目热文

靥指什么(脸靥是什么意思网络用语)

靥指什么(脸靥是什么意思网络用语)

“靥”是一个单音字,读yè(第四声),特指酒窝。笑靥:(1)酒窝;(2)笑脸。王安石 《游土山示蔡天启秘校》诗:“纵言及...

2023-11-18 17:45:55查看全文 >>

态生两靥之愁中靥怎么读(态生两靥之愁中的靥是什么意思)

态生两靥之愁中靥怎么读(态生两靥之愁中的靥是什么意思)

第三节赞林黛玉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 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 态生两靥之愁, 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

2023-11-18 18:07:00查看全文 >>

态生两靥之愁其中的靥指的是(态生两靥之愁什么意思)

态生两靥之愁其中的靥指的是(态生两靥之愁什么意思)

69.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玉对黛玉的第一印象,其中“靥”是指:(A)A、酒窝 B、眼睛 C 、嘴角 D 、腮...

2023-11-18 18:04:35查看全文 >>

古琴都有哪些音(古琴哪七个音)

古琴都有哪些音(古琴哪七个音)

点击头像 · 关注我们 古代”琴棋书画“中,琴居首位,此“琴”是指我们的古琴,古琴历史悠久,它作为中国传统的拨弦乐器,属...

2023-11-18 18:18:39查看全文 >>

古琴五声音阶分别是(古琴七根弦分别对哪些音)

古琴五声音阶分别是(古琴七根弦分别对哪些音)

[中国符号漫谈]世界各民族都有其独具代表性的乐器,苏格兰的风笛、日本的三昧线、印度的西塔尔、罗马尼亚的排箫、越南的独弦琴...

2023-11-18 18:05:36查看全文 >>

氓全文朗读(氓全文及翻译)

氓全文朗读(氓全文及翻译)

《诗经·卫风·氓》 诗经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

2023-11-18 17:40:52查看全文 >>

氓原文翻译(氓原文注音版及翻译)

氓原文翻译(氓原文注音版及翻译)

题解:女子遭受虐待与遗弃,自诉其怨愤与悔恨。《诗经》中的著名长篇叙事诗,后世《孔雀东南飞》、《琵琶行》等之所本。氓之蚩蚩...

2023-11-18 18:27:35查看全文 >>

氓拼音版原文(氓原文带拼音标准版)

氓拼音版原文(氓原文带拼音标准版)

【原文】氓(méng)之蚩(chī)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qiān)期,子无良媒...

2023-11-18 18:02:18查看全文 >>

氓的翻译及原文(氓全文及翻译注释)

氓的翻译及原文(氓全文及翻译注释)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2023-11-18 17:38:59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