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中国古典舞,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想起古代女子的曼妙舞姿。其实,中国古典舞除了女子的柔美之舞,还有许多男子的阳刚之舞,更有英姿飒爽的女子武舞。剑舞就是古典舞中继承传统弘扬传统并与时代精神相融合的最具代表性的一种。下面,就让我们来听一听北京舞蹈学院的张军教授如何解读中国古典舞剑舞的文化背景和审美特征。
剑的产生,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剑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礼器和兵器两个方面,在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初期,剑凸显了其重要的军事用途,如秦统六合,是由于秦国兵器的先进,尤其剑的长度増加和冶炼技术的提高,以此完成统一大业,有“剑取天下”的美誉。而提到古代铸剑工艺的精湛就不得不提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剑,这把剑现存于湖北省博物馆,经历几千年不生锈,不腐烂且十分的锋利,可见其工艺之精湛。
湖北省博物馆 越王勾践剑
另一方面,剑在古代也是重要的礼器,剑作为礼器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三星堆出土了一柄玉剑,是作为宗教活动中的仪仗用器,做工十分考究,玉凿清润莹洁,是工具礼仪化的早期表现。在古代,剑有“百兵之君”的美称,不仅君子爱剑,历代帝王将相、文人侠士、商贾庶民,都以持之佩戴为荣,以此体现文武兼备的完美形象。
四川三星堆博物馆 玉剑
剑蕴含着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之精髓,尤其它与其他门类相融合发展,如哲学、文学、美学、艺术、体育、民俗、宗教等等形成为丰富多彩的剑文化。中国舞蹈自古有“不舞不授器"之说。在唐朝,剑与舞的融合,当数"公孙大娘舞剑器”最为著名。中国舞蹈善于利用道具,化器械为舞具,以象征性功能表达人文情怀和艺术精神。当代中国古典舞剑舞是依照历史传统以其审美文化为依托进行的当代建构,是具有舞蹈语言表现的独立性、舞台表演的独特性、教学训练的系统性,并体现中国古典舞审美特征和风格的道具舞蹈形式。
一、中国古典舞剑舞发展历程简述
当代中国古典舞剑舞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到70年代末。1957年,出现了新中国的第一个剑舞作品,由舒巧老师表演和参与编排的《剑舞》。获得第八届世界青年学生和平与友谊联欢节的铜质奖。
《舞蹈》杂志 1958年第一期封面图片
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初到21世纪初,1980年著名演员张玉照老师表演《醉剑》,获得了首届全国舞蹈比赛的表演一等奖。同时北京舞蹈学院李正一、唐满城教授等在创建身韵课之际,邀请了张强老师来协助建立《中国古典舞剑舞》课程工作,并提炼出剑术的主要技法和身法动作。在剑舞课程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又出现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剑舞作品,如《炼》《青霜吟》《垓下雄魂》《剑走流云》《大漠孤行》《龙儿》《易水寒》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