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人都开始关注自己的体重问题。有人认为胖一点会带来某种益处,有人则认为“千金难买老来瘦”,保持较瘦的体型更健康。所以对于年龄大的人来说,瘦一点真的更有利于健康吗?
体重指数
首先,可以参考一些科学标准,来判断自己的体重是否合适,是否需要调整。这个标准就是体重指数,简称BMI。BMI是一种用来衡量体重和身高之间关系的指标,它的计算公式是:BMI(体质指数)=体重(千克)/身高(米)²。
BMI<18.5,表示体重过轻,需要增加摄入,增加体重。bmi在18.5-24.9之间,表示体重正常,属于健康范围,维持平衡即可。bmi在25-29.9之间,表示体重超重,可能存在代谢紊乱、血脂升高、血压升高等问题,需要减少摄入。bmi>=30,表示体重肥胖,可能存在心脏病、糖尿病、脂肪肝等问题,需要严格控制摄入,大幅度减少体重。
但随着年龄增加,身体代谢机能下降,老年人的体重相较年轻人会有所增加,那么是适当减重控制在上述范围内,还是顺其自然呢?
老人“囤”点肉更健康
研究发现,稍微“胖”点更有利于老年人健康,反而具有良好的功能状态。临床数据也表明,微胖老人不易发生流感等急性感染,外科手术预后效果也更好,在面临疾病或其他风险时,身体储备更充足,有助熬过疾病最严重的时期。
如果以BMI作为判断标准,18~64岁健康成人的体重指数正常范围是18.5~23.9,65岁以上老人的适宜体重指数应为20~26.9,若是高龄老年人(≥80岁)体质指数适宜范围应是 22.0 kg/m²≤BMI<26.9 kg/m²。从而预防不良健康事件的发生、减少或延缓相关疾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老人的理想体重指数之所以更高,是因为随着人体逐渐衰老,体脂成分会重新分布。所以老年人不用刻意追求“轻”体重,并且如果在没有刻意节食减肥的前提下,体重在短时间内出现了大幅度减轻,那么应分析可能的原因,及时就诊。
老年人太瘦的几个风险
1.骨质疏松
如果肌肉量不足,过于消瘦,老年人更易发生脆性骨折。研究发现,老年人体重变化越大,身体机能下降得越快,体重每减轻约9.98千克,死亡风险便会增加23%,臀部骨折几率则高52%。虚弱无力肌肉需要蛋白质才能保持健康和活力,若蛋白质摄入不足,老人过于消瘦,就会影响肌肉形成,使人变得虚弱无力。
2.免疫力下降
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会造成基础代谢率和机体免疫力下降。对有基础疾病的老人来说,消瘦更会加重病情。
3.代谢易紊乱
代谢综合征是导致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等的危险因素,与胖人相比,老人太瘦,代谢综合征风险因素比率更高。
4.更易怕冷
皮下脂肪有维持体温的作用,当感到饥饿或能量摄入不足时,身体会动用该能量库来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以致身体保温功能下降。
此外,一些老人由于害怕患上慢性病或加重病情,很多食物都不敢吃,一味控制摄入量,由此可能带来缺铁性贫血、免疫力下降、疾病易感性增加、在应激状态时(冷、热、情绪、环境变化、劳累等)耐受能力降低、伤口愈合缓慢等一系列危害。
少肌性肥胖
当然我们也要注意,即便BMI在适宜范围内,也可能存在另一种情况——少肌性肥胖。这类人的肌肉质量和力量无法和正常同龄人相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虚胖”。
少肌性肥胖是指个体在肌肉质量下降的同时合并脂肪组织含量的增加,肌少症则被定义为肌肉质量和力量或身体性能的逐渐丧失。
少肌性肥胖比单纯的肥胖更容易合并多种严重健康问题,如各种慢性疾病(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风)、衰弱、营养不良、骨质疏松、骨折、焦虑抑郁等,对老年人危害极大。
如何防治少肌性肥胖
1.运动治疗
常用于老年人的运动训练:抗阻力运动、平衡训练、有氧运动、步行训练等。只要能够引起肌肉收缩,就可以算是一种抗阻力运动。大家在进行锻炼的时候一定要结合自身情况,循序渐进,避免超过自身的身体承受能力。
2.营养治疗
针对少肌性肥胖者,不是不吃而是要调节进食结构,注意蛋白质、特定氨基酸、亚油酸等的补充,在满足自身能量需求的情况下适当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保持“体重稳定”很重要
到了一定年纪后,要保持体重稳定,最重要的是“吃动平衡”,合理调节进食量和运动量。年龄越大越难改变自己的体重,如果你觉得自己过瘦或过胖,建议从四五十岁就要开始调整了。
1.合理饮食,少食多餐
膳食应多样化,保证营养充足。增加肉蛋奶等富含蛋白质食物的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还可补充一些必须氨基酸,促进肌肉生长。肉菜的比例要合理,适当吃些肉食能补钙、强壮肌肉,但是不建议吃油腻的红肉和咸肉。
到了一定年龄要控制好自己的饭量,不可大吃特吃,每天七八分饱是比较合适的。建议采用少量多餐的方式,细嚼慢咽,不要暴饮暴食,也不要节食。
2.适量运动
规律的运动不仅有助于控制体重,还能强壮骨骼肌、增强心血管健康,还可以抵消与年龄有关的肌肉损失和代谢下降。不管什么年龄段,运动都是消耗热量的主要手段,能带来更长寿、更健康的生活。
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老人运动讲究量力而行,舒缓自然,保证安全第一,以轻微出汗的强度为宜,而且运动前最好能进行平衡能力评估,以减少运动损伤的可能。
3.监测体重
很多人没有定期测量体重的习惯,但是对于到了一定年纪的人来说,保持测量体重的习惯是很有必要的。比如要一周测量一次体重,这样体重变化心中有数,及时做出应对措施。
来源: 吉林123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