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百年来,扛在朱高炽的额头上的文字都是肥胖,短命,世子多疾。当他结束自己短暂的十个月皇帝生涯的时候,后人恭敬地称之为明仁宗。中国两千多年的王朝配享仁宗庙号的为之不多,除去那个清朝随波逐流的嘉庆帝后,只剩下宋仁宗。充分体现朱高炽执政期间的卓越的智慧和能力。
由于朱棣在位期间,相当一部分的时间都是用在了御驾亲征上面,且朱高炽原本还是藩王世子之时就已经有了负责地方政治的经验,自然也就顺理成章的在朱棣外出之时代为监国。
明朝靖难之役人物绘画美术品
而且代为监国之时的执政理念也是完全地遵从他自己的“仁义”理念,推行仁政,并没有完全按照朱棣的想法去做。从而也就等同于是形成了一个朱棣主外,稳固疆土;朱高炽主内, 以民为本的特殊执政情景,只不过在名义上还是朱棣一人执掌朝政。
北京故宫角楼
换句话来说,朱高炽那不到一年的在位时间所积攒下来的政绩,其实也只是他一生中所有政绩的一小部分而已,绝大部分其实都包括在“永乐盛世”的治世局面里面。
在朱棣这种雄才伟略的手下监国当太子绝非易事。一方面国家你要治理的稳妥,国家但凡有一点动荡,那必定是太子无才。没有一点真学实干是干不了这苦差事的。同时也要懂得隐忍不能和百官走得太近,功高盖主的下场注定灰飞烟灭。而朱高炽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可见此人智慧。
大力发展农业、手工业、提升生产力的同时与民休息,兴修水利、疏通大运河、减轻百姓税负等等,造福于民。这个看上去软弱的皇帝心里装的却是整个天下臣民。
永乐朝虚假繁荣,财政入不敷出。朱高炽即位后叫停郑和下西洋,迁都南京(未完成),宽松治国和息兵养民。后人都知道朱棣好大喜功,*都是功在千秋的大事。生活在永乐朝的老百姓可以说水深火热,当然短时间内王朝不可能颠覆,但是留给后世之孙的注定一个危机四伏的王朝。可以说,朱高炽休养生息是给帝国崛起创造了条件。不久的将来仁宣之治盛世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