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出图中标号a仪器的名称: 。
(2)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分别为:氯化钠 g,水 g。
(3)称量氯化钠时,氯化钠应放在托盘天平的 盘。(填“左”或“右”)
(4)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5)对配制的溶液进行检测发现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 。(填序号)
A.称量时,药品与砝码放反了 B.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C.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29、(6分)【2019四川眉山】某化学小组选用如图装置进行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取。提示:常温下CO2难溶
于饱和的NaHCO3溶液。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为 。
(2)若实验室要加热KMnO4制取较纯净的氧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室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选取B、D装置制取CO2,用此方法制得的CO2中混有HCl.为了除去CO2中混有的HCl,可在B、D装置之间连接F装置,导管口a应连接 (填“b”或“c”),此时F装置中盛装的试剂为 。
五、计算题(30题4分,31题8分,共12分)
30、(4分)【2019山东临沂】过氧化氢溶液常用于家庭、医疗等方面,它具有*菌、漂白、防腐和除臭等作用。医疗上常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消毒。
(1)过氧化氢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2)若配制500g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需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是
31、(8分)【2019江苏宿迁】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测定实验室中某黄铜样品中
铜的质量分数(不考虑黄铜中的其他杂质),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过程。称量10g粉末状黄铜样品放入烧杯
中,量取45mL稀硫酸分三次加到其中,每次充分反应后,测定生成氢气的质量,实验数据如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加入稀硫酸的体积(mL)
15
15
15
生成氢气的质量(g)
m
0.04
0.02
试求:
(1)m的数值 。
(2)此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是少?(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
1、【答案】A
【解析】树干燃烧生成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树叶飘落、大树倒塌和树枝折断只是物质的形态、位置等发生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选A。
2、【答案】A
【解析】A、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符合题意;
B、市区尽量开车出行,增加化石燃料的使用,加重环境的污染,不符合题意;
C、工业废气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不符合题意;
D、化石燃料过度使用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不符合题意。故选A。
3、【答案】A
【解析】A、液态氧是氧气的液态,只有氧分子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故A正确;B、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属于混合物,故B错;C、矿泉水中含有多种矿物质,属于混合物,属于混合物,故C错。D、不锈钢中含有铁、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故选:A。
4、【答案】C
【解析】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其化学式为CO2;消石灰是熟石灰的别称,其化学式为Ca(OH)2;纯
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NaOH;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NaHCO3。故选C。
5、【答案】B
【解析】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正确。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错误。
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淡蓝色火焰,故选项错误。
故选:B。
6、【答案】C
【解析】在亚硝酸钠(NaNO2)中Na显 1价,O显-2价,设N的化合价为x。( 1) x (-2)×2=0;x= 3故选:C。
7、【答案】D
【解析】A、加热后的试管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以防止试管因骤冷而炸裂,故选项说法错误。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故选项说法错误。
C、滴管使用后不一定都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滴瓶上的滴管使用后直接插回原瓶,不能用水清洗,否则试剂瓶中的溶液将被稀释,故选项操作错误。
D、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时,先把玻璃管一端湿润,然后稍用力转动使之插入橡皮塞内,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8、【答案】C
【解析】A.缺锌会引起生长迟缓、发育不良,缺钙易患佝偻病,故错误;
B.缺钙易患佝偻病和骨质疏松症;缺铁易患贫血,故错误;
C.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故正确;
D.缺铁易患贫血;缺乏维生素C易患坏血病,故错误。
故选:C。
9、【答案】C
【解析】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核离子。故选C。
10、【答案】D
【解析】A、Mg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溶液和氢气,故选项错误。B、AgNO3能与盐酸反应氯化银沉淀和硝酸,故选项错误。C、Cu(OH)2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故选项错误。D、FeSO4与盐酸不反应,故选项正确。故选:D。
11、【答案】B
【解析】考查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定义及其判断。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A、煤用作燃料是利用了煤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A错误;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利用了升华吸热的物理性质,B正确;
C、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利用了酸碱中和反应,是化学性质,C错误;
D、生石灰做干燥剂是利用了生石灰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属于化学性质,D错误。故选择:B
12、【答案】B
【解析】有机物一定含有碳元素,故A是错误的。该物质由氢、氮、氧、氯四种非金属元素组成,故B是正确的。一个H25N34O3Cl分子中原子总数为63,故C是错误的。氢、氮、氧、氯的原子个数比为25:34:3:1,故D是错误的。
故选B
13、【答案】B
【解析】根据爆炸是由于急速的燃烧在有限的空间而引起的,因此要满足燃烧的条件,气体必须是可燃性气体遇明火,A、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A错;B、氢气具有可燃性,因此氢气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B正确;C、氦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C错;D、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D错。故选:B。
14、【答案】B
【解析】A、⑤不能表示离子个数,表示每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③中的2表示每个二氧化硫分子含有2个氧原子,⑦中的2表示每个水分子含有2个氢原子,该选项说法正确;C、④表示氧化铜中铜元素化合价是 2,⑤表示每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①表示2个氢原子,②表示2个氨分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B。
15、【答案】B
【解析】由2C2H5SH 9O2
4CO2 6H2O 2X可知,反应前后碳原子都是4个,氢原子都是12个,反应前硫原子是2个,反应后应该是2个,包含在2X中,反应前氧原子是18个,反应后应该是18个,其中4个包含在2X中,X的化学式是SO2;A、X是二氧化硫,不含有碳元素,表示有机化合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二氧化硫中氧元素质量分数:×100%=50%,该选项说法正确;C、X中不含有碳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二氧化硫中硫元素、氧元素质量比为:32:32=1:1,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B。
16、【答案】D
【解析】A、实验开始先通入一氧化碳,排出装置内的空气后,再点燃酒精喷灯加热玻璃管中的氧化铁,先通入一氧化碳后加热的原因是排尽玻璃管中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玻璃管A中出现的现象是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故选项说法错误。
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 Fe2O3
2Fe CO2,参加反应的氧化铁和一氧化碳质量比为160:(28×3)=40:21,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一氧化碳有毒,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环境,本实验的缺陷是没有设计尾气处理装置,可将玻璃管改成尖嘴点燃或用气球收集,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7、【答案】A
【解析】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甲、乙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都等于,A项正确;甲的溶解度比乙受温度影响大,乙中含有少量甲时,可用蒸发结晶法提纯乙,B项错误;t2℃时,甲的溶解度是80g,将50g甲加入50g水中,可得到90g溶液,C项错误;t2℃时相同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甲大于乙,D项错误。故选A。
18、【答案】D
【解析】CO2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石蕊显红色;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放在冰箱中除异味,;用木炭烤火易生成一氧化碳,紧闭门窗易使人中毒;石墨导电性能良好,可以用作电极。故选D。
19、【答案】A
【解析】A、水和白醋均为无色液体,用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故选项正确。
B、氯化铵能与氢氧化钠混合研磨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氯化钾不能,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C、点燃闻气味,产生特殊气味的是合成纤维,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纤维,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D、一氧化碳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故选:A。
20、【答案】B
【解析】把三种物质投入到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依次为:Zn 2AgNO3=Zn(NO3)2 2Ag,Fe 2AgNO3=Fe(NO3)2 2Ag,Cu 2AgNO3=Cu(NO3)2 2Ag。当锌与硝酸银恰好反应,生成Ag的质量为21.6g,滤渣含有三种:铁、铜和银,其质量=5.6g 21.6g 6.4g=33.6g;当锌、铁与硝酸银恰好反应,生成Ag的质量为21.6g 21.6g,滤渣含有两种:铁、铜和银,其质量=21.6g 21.6g 6.4g=49.6g;当硝酸银溶液足量时,滤渣有一种:银的质量=21.6g 21.6g 21.6g=64.8g,即滤渣中含有三种固体,其质量满足33.6g-49.6g之间,故选B。
Zn 2AgNO3=Zn(NO3)2 2Ag Fe 2AgNO3=Fe(NO3)2 2Ag Cu 2AgNO3=Cu(NO3)2 2Ag
65 216 56 216 64 216
6.5g 21.6g 5.6g 21.6g 6.4g 21.6g
故选B。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60分)
21、【答案】(1)④;(2)②;(3)①;(4)③;
【解析】(1)液氧具有助燃性,可用作火箭的助燃剂,故选④;(2)被称为“工业粮食”的是煤,故选②;(3)可用作炼铁原料的是赤铁矿,故选①;(4)可用于焙制糕点的是碳酸氢钠,故选③;
22、【答案】(1)过滤;吸附;(2)肥皂水;煮沸。
【解析】(1)过滤能把水与固体进行分离而除去不溶性杂质,所以,取江河样,经静置、沉淀、过滤等操作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浑水变清水;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可除去水中有异味物质;故答案为:过滤;吸附;
(2)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与肥皂水混合会产生大量的浮渣,软水中不含或含有少量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与肥皂水混合会产生大量的泡沫,故可以使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硬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受热易转化为不溶性钙镁化合物,可以使用加热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故答案为:肥皂水;煮沸。
23、【答案】(1)126.9;I﹣。
(2)CD;BE。
【解析】(1)碘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6.9;碘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7,反应过程中容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离子,碘离子的符号为I﹣。故填:126.9;I﹣。
(2)B~E四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CD,这是因为它们的核内质子数相等,化学性质相似的粒子是BE,这是因为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故填:CD;BE。
24、【答案】可燃物;(1)①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②使热水中的白磷隔绝了氧气;给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提供了热量;(2)C。
【解析】在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故填:可燃物;
(1)铜片上的红磷虽然具有可燃性且与氧气接触,但是其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所以没有发生燃烧;故填: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②烧杯中水的作用一方面是使热水中的白磷隔绝了氧气;另一方面给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提供了热量;故填:使热水中的白磷隔绝了氧气;给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提供了热量;
(2)A.是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标志;B.是禁止吸烟的标志;C.严禁烟火的标志;D.禁止携带火种的标志;故填:C。
25、【答案】(1)CuSO4;NaHCO3;(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3)Fe CuSO4═FeSO4 Cu;(4)CH4 2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