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培训 >

七年级下册语文竹里馆讲解(七下语文竹里馆思维导图)

来源:原点资讯(www.yd166.com)时间:2023-06-18 11:30:38作者:YD166手机阅读>>

【译文】

迷蒙的月色和轻烟笼罩着寒水和白沙,(船只)夜晚停泊在靠近秦淮河边的酒家。卖唱的歌女不知道亡国的悲和恨,对岸酒楼里还在唱着《玉树后庭花》。

【赏析】

南京是六朝古都,自南朝时渐渐养成奢靡之风,而秦淮一带又是南京城里最为有名的声色犬马之地。诗人夜泊秦淮河,借写眼前景,而抒现实忧,写出了这首成为千古绝唱的七言绝句。这首诗一直被看着杜牧七绝的代表作,情景交融,含蓄蕴藉,极具神韵。诗人即景生情之作,通过写夜泊秦淮所见所闻的感受,揭露了晚唐统治者沉溺声色,醉生梦死的腐朽生活。秦淮河两岸是六朝时的繁华之地,是权贵富豪、墨客*人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场所。诗人夜泊秦淮,在茫茫沙月,迷蒙烟水中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不禁触景生情,顿生家国亡思,将对历史的咏叹与对现实的思考紧密结合,从陈的荒淫之国联想到江河月下的晚唐命运。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沈德潜称之为“绝唱”。

【主题】

这首诗借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讽喻晚唐统治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

【写法】

后两句表面上指责歌女,其实是一种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赏者——封建贵族、官僚、豪绅。

【常见考题】

一、理解性默写

1.《泊秦淮》一诗中,诗人借“商女”而批评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的一句诗是:        

2.杜牧的《泊秦淮》中描写秦淮河特有的夜间景致的句子是:        

3.《泊秦淮》中表现诗人的忧患意识(借古讽今)的诗句是:        

4.抨击统治者沉湎酒色,不理朝政,表现诗人忧患意识的诗句是        

5.鞭打沉溺酒色,醉生梦死的统治阶级,告诉他们将重蹈南朝亡国覆辙的诗句是:        

【答案】

1.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3.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4.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5.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二、阅读理解

1.《泊秦淮》作者    ,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本诗作者为“    ”。本诗从听觉的角度,运用“曲笔”的手法,写出诗人忧国忧民的感慨的诗句是:    

2.诗歌用 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结合在一起,展现了一幅    的画面。

3.这首诗构思细密而精巧。首句描绘的画面迷蒙中透出冷寂,描绘的画面具有    的特点,作用是渲染了    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    。第二句点明悲凉环境,在结构上起枢纽作用。后两句以形象而婉曲的议论作结,针砭时弊,抒发心中的不满。

4.“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作者的本意是斥责歌女吗?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5.赏析“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6.“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7.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8.“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意味深长,试品析。

9.这首诗歌描写了哪些景物?

10.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1.本诗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12.下面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描绘的是社会歌舞升平,国家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B.这首诗描绘了江南处处春景,抒发了诗人流连忘返的心情。

C.这首诗表现了商女只知歌唱,不懂国破家亡之恨的现状。

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不忘历史教训,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答案】

1.杜牧 小杜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两个“笼”字 迷蒙冷寂

3.朦胧迷茫冷寂 迷蒙冷寂 伤感情怀

4.诗人表面上指责商女,其实是应用的一种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婉曲而形象地议论,讽刺那些王公大臣、官僚贵族等封建统治者,不以国家为重,反而寻欢作乐,毫无亡国之忧。

5.这句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如烟的雾气,朦胧的月色,笼罩在河面以及水边的沙滩上。一个“寒”字,不但让人想到时值深秋或冬季,而且在心头掠过一丝寒意。“夜泊秦淮”四字不但为上一句的景色揭示时间、地点,而且照应了诗题。“近酒家”三字则为下文张本。

6.特点是朦胧(迷茫),冷寂(悲凉)。

7.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8.示例:曲笔的手法,讥讽只顾贪图享乐,不顾国家安危的晚唐统治者,抒发了对时局和世风的忧愤。

9.诗的首句写了轻轻的暮霭、淡淡的月光、寒意可感的河水、两岸沉寂的沙滩。

10.示例一: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或国事)的关注与忧虑。

示例二: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也蕴含着对世道的愤慨。

11.讽刺那些王公大臣、官僚贵族等封建统治者,不以国事为重,反而寻欢作乐,毫无亡国之忧。

12.D

七年级下册语文竹里馆讲解,七下语文竹里馆思维导图(21)

11 贾生(李商隐)

【原文】

七年级下册语文竹里馆讲解,七下语文竹里馆思维导图(22)

【译文】

汉文帝在宣室咨询被放逐的大臣,贾谊的政治才能更是无人能比。可惜汉文帝深夜在虚席上向前移动靠近他,不是关心百姓,只是关心鬼神。

【赏析】

《贾生》是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但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诗中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则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该诗寓慨于讽,深刻而具有力度,在对贾谊怀才不遇的同情中,寄寓作者自己在政治上备受排挤、壮志难酬的感伤。

贾谊被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但李商隐独具慧眼,独辟蹊径,抓住不为人们所注意的“问鬼神”之事,讽刺晚唐幻想成仙、荒于政事的帝王。诗歌欲抑先扬,发出了一段发人深省的议论。

首句特标“求”“访”,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求贤”而至“访逐臣”,更可见其网罗贤才已达到“野无遗贤”的程度。次句隐括汉文帝对贾谊的推服赞叹之词。“才调”,兼包才能风调,与“更无伦”的赞叹配合,侧面烘托出贾谊少年才俊、华采照人的精神风貌,诗的形象感和咏叹的情调自然地显示出来。这两句,由“求”而“访”而赞,层层递进,表现了文帝对贾谊的推服器重。

第三句承转交错,是全诗枢纽。承,即所谓“夜半前席”,把汉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状描绘得惟妙惟肖,使历史陈迹变成了充满生活气息、鲜明可触的画面。通过这个生动的细节渲染,把由“求”而“访”而赞的那架“重贤”的云梯升到了最高处;而转,也就在这高潮中开始。不过,它并不露筋突骨,硬转逆折,而是用咏叹之笔轻轻拨转——在“夜半虚前席”前加上“可怜”两字。可怜,即可惜。不用感情色彩强烈的“可悲”“可叹”一类词语,只说“可怜”,一方面是为末句——一篇之警策预留地步;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这里貌似轻描淡写的“可怜”,比剑拔弩张的“可悲”“可叹”更为含蕴,更耐人寻味。仿佛给文帝留有余地,其实却隐含着冷隽的嘲讽,可谓似轻而实重。“可怜”与“虚”连用,增强语气,虽只轻轻一点,却使读者对汉文帝“夜半前席”的重贤姿态从根本上产生了怀疑,可谓举重而若轻。诗人引而不发,并未点出其原因,给读者留下了悬念,诗也就显出跌宕波折的情致,而不是一泻无余。这一句承转交错的艺术处理,精炼自然,浑然无迹。

末句方引满而发,紧承“可怜”与“虚”,一语中的——“不问苍生问鬼神”。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前席”,不是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诗人仍只点破而不说尽——通过“问”与“不问”的对照,让读者自己对此得出应有的结论。诗人同时抓住“虚前席”“问鬼神”这两处细节,借题发挥,在议论中把讽刺君王昏聩弃贤和伤叹贤士怀才不遇两方面的意蕴融于一篇,足见其思想深刻、构思新颖。

《贾生》一诗文辞锋极犀利,讽刺辛辣深刻,感概深沉蕴藉,却又极抑扬吞吐之妙,揭露了封建统治者表面上求贤、敬贤,实际上不能识贤、任贤,揭示出在深受恩遇的表象下隐藏着不遇的实质。整首诗用唱叹有致的笔调发抒警策透辟的议论,在正反、扬抑、轻重、隐显、承转等方面的艺术处理上,都蕴含着艺术的辩证法。

在寓讽为主的同时,诗中又寓有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诗人夙怀“欲回天地”的壮志,但偏遭衰世,沉沦下僚,诗中每发“贾生年少虚垂涕”“贾生兼事鬼”之慨。这首诗中的贾谊,正有诗人自己的影子。概而言之,讽汉文实刺唐帝,怜贾谊实亦自悯。

【主题】

这首托古讽今诗借贾谊的遭遇来抒发自己的感慨,通过讽刺汉文帝虽能求贤却又不知贤的行为,托古讽今,揭示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也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写法】

这首诗在行文结构方面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前两句围绕“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三、四句一转,由强烈对照而形成的贬抑之情便显得特别有力。

【常见考题】

一、理解性默写

1.表现汉文帝诚意十足,贾生才华横溢的句子:        

2.笔锋一转,借古讽今揭示唐晚期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现实,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的句子是:        

【答案】

1.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2.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二、阅读理解

1.“可怜”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首诗在行文结构方面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赏析。

2.“可怜”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这首诗结构上的特点是什么?

4.贾谊得到皇帝的赏识,作者对此持何态度?

5.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答案】

1.“可怜”是可惜、可悲的意思,是全诗的关键,表达了作者对文帝不顾百姓苍生疾苦的批评之情。在结构上,本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前两句围绕“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三、四句一转,由强烈对照而形成的贬抑之情便显得特别有力。

2.可惜;诗人嘲讽了封建统治者求贤的虚伪,也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3.前两句围绕“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第三句引而不发,末句用强烈的对照形成贬抑,点破而不说尽。

4.文帝把谪居长沙的贾谊召回京城,在宣室接见他,君臣晤谈,直至夜半。尽管文帝求贤若渴,可惜,他殷殷垂询的不是安民之策,虚心听取的只是鬼神之事,虽然听得入神,甚至移膝前席,又有何用?

5.这首咏叹贾生故事的短诗,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诗中的贾生,正有作者自己的影子,慨叹贾生的不遇明主,实际是感唱自己的生不逢时,自伤之意尽在言外。

七年级下册语文竹里馆讲解,七下语文竹里馆思维导图(23)

12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杨万里)

【原文】

七年级下册语文竹里馆讲解,七下语文竹里馆思维导图(24)

栏目热文

七年级下册的竹里馆文学常识(七年级下册语文竹里馆笔记整理)

七年级下册的竹里馆文学常识(七年级下册语文竹里馆笔记整理)

【诗歌讲解】【文学常识】王维(701—761),字摩诘,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王维是盛唐山水田...

2023-06-18 11:49:07查看全文 >>

七年级下册语文竹里馆ppt(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竹里馆课文)

七年级下册语文竹里馆ppt(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竹里馆课文)

人教统(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同步课件 第一单元[精] 1邓稼先 2课时课件(24张PPT 28张PPT)[精] 2 ...

2023-06-18 11:39:34查看全文 >>

语文七年级下册竹里馆重点笔记(七年级语文竹里馆朗读)

语文七年级下册竹里馆重点笔记(七年级语文竹里馆朗读)

记得右上角点击关注,防止丢失,每日更新!七年级语文古诗词鉴赏是很多学生不易攻克的难关,也是考试容易丢分的题型。很多同学仅...

2023-06-18 11:43:12查看全文 >>

七年级下册语文竹里馆鉴赏题

七年级下册语文竹里馆鉴赏题

一、阅读下面的课内古诗,完成相应的题。(一)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1.诗歌表...

2023-06-18 11:38:22查看全文 >>

七年级竹里馆原文(七年级下册语文竹里馆解释)

七年级竹里馆原文(七年级下册语文竹里馆解释)

【作者】王维 【朝代】唐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译文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密林之中...

2023-06-18 11:36:58查看全文 >>

七年级上册语文竹里馆(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

七年级上册语文竹里馆(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

关注我们每日一首古诗文这首诗是王维晚年隐居时所作,描写诗人月夜独自弹琴长啸的情景,表明其宁静、淡泊的心情。“明月”在“深...

2023-06-18 11:59:40查看全文 >>

高速应急车道可以停车下人吗(高速上应急车道可以停车吗)

高速应急车道可以停车下人吗(高速上应急车道可以停车吗)

【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下“关注”,方便与您讨论分享,也能及时观看下一篇精彩文章。非常感谢您的关注!】货车司机林某,在开...

2023-06-18 11:58:14查看全文 >>

高速上的避险车道是免费的么

高速上的避险车道是免费的么

高速紧急避险车道的作用你知道吗?这条路的主要用途是让有刹车问题的车辆强制停止,一般这样的道路都在陡峭的下坡路段,这就是一...

2023-06-18 11:49:36查看全文 >>

在高速上误入避险车道怎么办(误入避险车道可以上高速吗)

在高速上误入避险车道怎么办(误入避险车道可以上高速吗)

10月30日,水城高速公路管理处钟山路政执法大队接到报警电话称,G7611都香高速六威段S04六盘水环线K1 500下行...

2023-06-18 11:57:27查看全文 >>

高速上误入避险车道怎么正确出来(高速误入避险车道会扣分吗)

高速上误入避险车道怎么正确出来(高速误入避险车道会扣分吗)

2022年5月2日11时许,双塔高速公路大队值班民警接司机报警称:“其驾驶的房车冲入G30连霍高速新疆方向1896公里处...

2023-06-18 11:43:46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