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时,在学习之外,最大的任务就是准备特长生考试。
同组的另一个女生在候考现场立马哭出声来,我当时除了难过,更多的是生气,我不服气也不甘心。我和那个正在哭的女生说:“别哭,大不了咱们裸考考上来。”
回家后,我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文化课上,复习备考的压力也比之前更大了。有一天晚上突然就很消极,发消息给妈妈说,我不想参加高考了。唯一一次因为学习而情绪崩溃。当时觉得,无论是父母也好、老师也好,对我有很高的期望,觉得我可以考到特别好的学校,我特别担心让他们失望。还好最后的结果是好的,2013年高考,我拿到了福鼎市的理科状元,成绩在全省排24名。
北大和清华招生办打电话来,清华是除了经管以外,其他专业都可以选,北大的光华管理学院我也不能选,但北大有一个元培学院,可以修全校所有的专业,我当时的兴趣倾向于学经济相关的专业,并且北大招生办的老师知道我喜欢跳舞,跟我说去了之后就可以进舞团,我心动了。去北大!做出决定的那个瞬间,我非常释然,后来在北大的四年时光,也足以让我不后悔这个选择。

大一刚进校,我参加北大的新生舞会(右边是我)。
去到元培学院之后,我选了不少经济专业相关的课程,货币银行学、金融学、营销学。商人是我儿时的理想职业之一,小学我就试过批发小文具拿去班里卖,还会把废旧物积攒起来,回收的钱用作班费,高中时也参加学校跳蚤市场的竞标,对“买卖”我从小就很有兴趣。
除了必修大类,选修类我挑了学校里各种各样有意思的、跟我兴趣相关的课程,其中就有艺术学院的《表演理论与实践》这门课。我每周都期待着上表演课,老师会布置一些小作业,让同学们练台词、拍小作品,这些都是我喜欢的。
在课堂之外,我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在舞团跳舞。舞团每周五有培训课,其他时间的训练会根据演出任务来安排,每年我们舞团都会参加全国大学生艺术节展演,展演之前可能一天四到七个小时都泡在舞团里,大家一起编舞、练习。

大学时,舞团课程照。
印象特别深的是,在北大新太阳活动中心建起来之前,我们其实没有固定的排练场所,有时去邱德拔体育馆找空闲场地排练。窗户是大的落地玻璃,排练熬得晚了,从体育馆里往外望,还能看得见亮着灯的中关村北大街。结束了,可能几个好伙伴约着去五道口吃个夜宵,这样的日子至今都让我怀念。

我和舞团团员们在邱德拔体育馆排练的照片(我在第一排左二)。
虽然不是艺术特长生,但因为从小练舞的童子功,可能反而让我比舞团里的一部分特长生有更扎实的基本功。最开始排练,团长可能会默认非特长生的水平没那么好,他们排练其他没有让我加入的舞蹈时,我也会在一旁跟着学,想要证明自己。久而久之,他们发现我跳得甚至比已被编排到节目里的团员还好,就会把我也排进去。熟悉了之后,我也和许多特长生成为了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