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剧组团建,女生们的合影(我坐在第一排右边)。
在经济方面,不可避免的比过去紧缩很多。排练话剧所得的收入是可以忽略不计的,生活都是靠我之前攒下的钱维持。最明显的,我在北京,房子越住越远,也越来越便宜,前不久刚搬到朝阳和通州的交界。从2018年到现在,我在北京搬了七八次家了。
这个话剧后,我接到了一些影视项目拍摄,基本都是自己试戏试上的。在镜头前的表演和在舞台上又有不同,它需要我收敛一点,不过这个调整过程相比于之前顺利很多。
接戏最频繁时,一年也才有三四个组,演大项目里的小角色,比如在蒋勤勤老师主演的悬疑剧《迷雾追踪》里演一个参加选秀的小城女孩;要么就是小项目里的大角色,主演了武侠电影《狂刀》、《长江妖姬》,爱情片《那片沙那片海》等。不知道哪一部戏你会突然间被大家看到,只能做好自己,听天由命。

在电影《狂刀》拍摄中,摄像机中的我。
2019年底,我看到《创造营》栏目的招募信息,比起演戏,参加综艺的曝光度更高,让你在短时间内被看到,对我来说可能是一个更好的机会。我和当时带我的学长商量后,决定报名参加。2020年1月,我接到了《创造营》节目组的电话,经过两个月的选拔,我入选了。
节目中其他选手都是经纪公司签约的,我是唯一一个个人学员。进组前我很紧张,突然间要和这个行业里100个女孩一起相处会不会很恐怖?我也会想这些。真正进组了之后,就是不断适应的过程,你得长大、得懂事,没办法做一个小女孩了;训练也是,后期公演前基本一天只能睡一两个小时,不会觉得疲劳,像打了鸡血一样,人好像适应那个强度了。
因为没有经纪公司,有一些公司可以跟节目组沟通的地方,我都得自己来。有的公司会给选手做一些宣传和话题,这些我也没有,演出的道具和编排,也都要我自己准备。节目组会把他们想推的选手放前面,“你跟谁谁谁换个位置”、“你坐后边去”,这种情况还挺多的。

我的初舞台照片。
第一次参与这种节目,我没什么经验,也没有找到自己的定位,不懂得表达自己,后期镜头很少。节目对选手的定位可能是“少女”,很元气、很可爱,但我本身就看起来相对比较成熟,为了适应节目,就会泯灭掉自己的特性。穿着呀、打扮呀、发色啊各种,就算这些都改变了,还有表达方式。如果表达不够少女,你就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
有一次特别有意思,有个工作人员姐姐说,摄像大哥说你会躲镜头,我说,呀,我没躲。我确实没躲,实际上镜头在哪里,就会有其他人凑到镜头前,你不往前凑,人家哪里拍得到你、找得到你。这就是我不太会去*事情,但你说你不做行吗?不行。不适应也要适应,这是这个行业艺人的基本技能,就如要找镜头一样,你要自己找饭吃,镜头不会来找你。
结果就是,我拿到了人生最低排名。我不记得具体是多少名淘汰的,只记得我复活过一次,但一直都在淘汰边缘。以前念书时也好,大学时也好,我从来没拿过这样一个等级和名次,心里是会有落差感的。从能力上来看,我好像是处在中上水准的啊,但出来结果,排名怎么在那么后面。我就觉得,大家是不是不喜欢我?
节目组里有工作人员姐姐跟我聊天,她说我太要强了,给人的感觉好像我什么都可以做好,别人并不会把他那一份关注、帮助给到你,要强会让人变得很辛苦。这可能是我的一个习惯,我对自己的情绪管理比较严,不习惯把脆弱展示给别人。

创造营录制时的花絮照(我是右一)。
【如果你也想讲述自己的故事,请发“私信”告诉“自拍”】
这个节目对我来说最大的影响,就是在短时间内刺激到我。我对这个行业的认识应该还算比较全面、现实的,真的没有很天真,但网上投票这种很直接的反馈。
得知自己淘汰以后,我跟营里的小伙伴借了手机,给妈妈打了个电话。因为封闭训练和拍摄,我已经太长时间没有和妈妈联系过了,她接电话的时候甚至没有反应过来,恍若隔世的感觉。她比我自己更关心我在节目中的表现和网络上那些评价,盯着屏幕看,几乎找不到我的镜头,很心疼。听到我要回家了,她说快回来吧,回来就好。
从节目组出来之后,我遇到了低谷期,整个人特别不好,闲下来了,也开始吃很多东西,体重一下子飙升。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体重焦虑,节食减肥法、生酮减肥法,8 16进食法,各种我都试过,就差吃减肥药了。最严重的时候,会有神经性贪食症的症状,先暴食,再吐,折磨自己。
不得不说,这个行业对体重是有要求的,当你的外形没有达到一个很好的状态,你的工作状态也会随之变得不好。四五月份时,我集中进行了一段比较科学的减重训练,在健身房找了教练,每天一小时的健身课,自己再加练一小时单车骑行,或者爬楼梯爬100层,在吃方面制定健康的减脂食谱。一个月的时间,掉了10斤体重的同时增了5斤肌肉,体脂从23.2%掉到1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