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产品经理,我们都希望自己能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原型。那么,原型之前,我们需要做些什么?这篇文章,我们看看资深的产品经理,是如何打造高质量原型的。

工作中,你是否遇到过反复修改原型的场景,可能是领导的要求,认为很多地方都不符合他的需求;也有可能是研发的要求,觉得很多逻辑不通,无法进行开发,或是产品设计不合理,担心即使开发完成后,也需要返工重做。
原型是产品经理的产出物,是需求的具体体现,是研发开发的重要依据。原型的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各方对我们评价的好坏。
(这里,我想特别说明一下,我们对原型的理解,不单单是一个界面,还包括所必需的各种图、逻辑说明。)
那么,如何产出,并且持续产出一份高质量的原型,这其实是有方法,具体包括:
需求分析 —— 确认需求 —— 产品设计分析 —— 进一步确认需求 —— 原型设计 —— 最终确认需求—— 与相关方评审
一、需求分析当我们第一次接触需求时,需求方会按照他的思考方式,对信息进行加工,然后呈现给我们,我们需要以系统化的方式,进行快速分类,然后通过提问,快速获取我们想要的信息。
这种系统化的方式是什么呢?就是快速拉业务流程。
前段时间,运营部门的人提了个需求,说想用优惠券,吸引人员来充电。
此时,我头脑快速思考,优惠券业务,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发、领、用。
那么围绕着“发”,我的问题就有了:怎么发?(谁来发?什么时间发?发多少?发什么类型的优惠券(满减?代金券?))。
围绕着“领”问题….
这就是需求分析。
我只是把分析的这步前置了,当然,可能当时的情况下,想得不是很周全。下来后,我会看一下其他平台的优惠券是怎么弄的,把流程拉出来,和我的做对比。有哪些缺失,是不是可以根据已知信息来推断,不能就留着,

这时候的确认,最好是带着你对业务的了解,给出选项。这些东西是你花时间思考的,做出的每个选项都有一定的道理,这时候就变被动为主动了。
下面是我当时确认,后面参考并整理的需求。

通过上面需求分析-需求确认的步骤,能拉齐我们与需求方的90%理解,按照这样的需求来进行产品设计,需求变更的可能就比较小了。下面,就该进行产品设计,也就是画原型了。但画原型之前,我们还是要做一个步骤。
三、产品设计分析这一步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在画原型之前,按照画原型的思维,先进行系统架构,分成哪些端,几个模块来做。每个模块有哪些菜单,每个菜单有哪些操作。每个操作会有哪些字段,哪些影响。
以刚才那个优惠券的需求来说,下面是产品分析的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