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古代村长是朝廷派的吗(现在的村长相当于古代的什么官)

来源:原点资讯(www.yd166.com)时间:2023-04-14 07:26:48作者:YD166手机阅读>>

农田

北魏分田的对象,最开始就瞄准了这些饱受压迫的部曲佃客。

因为在北魏中期时,部曲佃客制风行一时的原因,这样的贫苦百姓十分之多。比战乱年代流离失所的流民,还要多得多!

将部曲佃客从世族手里挖出来,一方面利于削弱世族对地方的掌控,有利于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另一方面也能给国家带来大量的经济效益。

想一想,要是哪个地广人稀的国家突然多了成倍的农民来种地,这个国家的粮食产量是不是会大大增加?粮食税收是不是也会巨幅增长?

但当时的背景是,部曲佃客是作为家主的私兵而存在的,往往在国家户籍上查无此人。

为了将这部分部曲佃客筛选出来,北魏孝文帝派出了数位定户籍大使前往全国各地,挨家挨户搞人口普查。

早已被巨额俸禄拉拢的世家大族,此时虽然颇有微词,但也没有多加阻挠。

这部分人的身份信息,就这样成功进入了北魏国家户籍档案之中。

古代村长是朝廷派的吗,现在的村长相当于古代的什么官(9)

汉代,部曲将印

但人是有感情的,即使只是战乱年代的临时依附,做世家私兵习惯了后,还是有不少部曲佃客不愿意摆脱世族的庇佑。

如何能让部曲佃客们也心甘情愿地摆脱世族束缚,成为自由民呢?

北魏的方法很简单——土地名义上归国家公有,但是分发给每一个农民的土地,都可以世袭。

在北魏均田制下,一个农民一般会获得国家分得的三块田地,分别为桑田、露田、倍田。

一部分麻布之乡,还会获得专门种麻的麻田。麻布主要用于制衣,但可能因为当时麻布衣服所占市场份额较小的缘故,麻田较小,一般男子只能分十亩。妇女的话,只能分五亩。

《魏书·食货志》卷十五记载了土地世袭这一条,“诸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

当然,如果因为人口减少、耕牛死亡、奴婢减少等原因导致劳动力减少的话,按照当时的标准会发生田地面积的改变。

按照当时的规定,年满十五者,男子受田四十亩,女子受田二十亩,奴婢之间也通行这个标准。一头丁牛可分田三十亩,数量限制为最多四头。

这样算,如果是一夫一妇的话,就可以分得六十亩田地。

如果家中还有更多人口,包括奴婢和有数量限制的耕牛在内,都可以按人数分得田地。

如果家中有人口减少的现象,自然也得按照这种标准,在来年正月呈报有司,并在正月重新受田。

按照这种理论来看,只要家中不绝户,就可以代代有田种。

而如果绝户了,田地则要重新收归国有,再分配给其他人。

均田制的待遇,已经可以说是十分优越了。

保留土地的公有属性,其实也只是为了方便官府主持分田考虑。

土地实际上就是农民私有的。

古代村长是朝廷派的吗,现在的村长相当于古代的什么官(10)

黄河两岸筑桑田

而租调制的改革,将均田制的这种优越性进一步加大。

前文说过,太和八年租调制改革后,一夫一妇每年需交税“帛一匹,粟二石。”

在租调制改革之前,田地租税是“帛八匹二丈,粟二十二石,絮二斤,丝二斤。”

仅仅是“帛”和“粟”两项,就一者变成了原来的八分之一,另一者变成了比原来的十分之一更少。

按照北魏人将聚族而居视为美德的儒家文化背景看,三世同堂或四世同堂十分正常。

也就是说,一户人家完全可以按照最少八口人来计算,即一对夫妇加父母加祖父母加一子一女。

除此之外,当时的家庭普遍蓄养奴婢。

奴婢也是需要交税的。

北魏实行的是按户交税,每一户又再按照人口数计算税额,因此口数不同的人家,交的税额也不一样。

在当时,以一夫一妇为标准。

年满十五未娶的少年,四个人抵一对夫妇。

奴婢,八个抵一对夫妇;

耕牛,二十只抵一对夫妇。

换算一下,也就是一夫一妇都各自视为一个人进行交税,年满十五未娶者缴纳半个人的税款,奴婢缴纳四分之一人的税款,耕牛则缴纳十分之一人的税款。

这也就意味着,在租调制改革后,一户人家交税的总额绝对小了十余倍还不止。

在《魏书·食货志》中也有类似的评价,即“事施行后,计省昔十有余倍,于是海内安之”此句。

古代村长是朝廷派的吗,现在的村长相当于古代的什么官(11)

粟:去壳后叫小米

因为税额大量减少,最开始颇有微词的世族和农民,最后都通通闭上了嘴巴。

可以看到,以上去除世族阻碍,北魏皇室用的是推行俸禄制的方法;而使得民心向隅,用的则是均田制的方法。

但这两者,都是利益层面的策划。真正去执行政策的人,在当时的北魏是没有的。

粗略的人口普查有定户籍大使,那谁来给农民分田、谁去处理分田时的各种琐事呢?难道又把这些事交给世家大族去干?身为地主的他们,不是会想尽办法维持原样吗?

从另一个侧面来论证这个问题。

在当时,拉拢世族阶层的方法很多,有封给食邑、赐予奴婢牛羊等。

之所以采用俸禄制这种方式,就是为了形成一个架构严谨的官场。

但当时,这个架构的基层,是空的。

因为基层的空缺,针对基层百姓的均田制也难以实行。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三长制出现了。

可以说,三长制的出现,从俸禄制的角度看,是共同完善了北魏的官场体制;从均田制的角度看,是为均田制的成功推行打下了基础。

没有三长制,北魏就缺乏科学有效地进行分田的人手。

无法科学有效地分田,均田制就形同虚设,俸禄制的效果也要打个折扣。

站在北魏一朝的角度看是如此。但站在往后朝代的角度看去,这种对国家极其有利的法子一旦被全面推行,便引起了数千年的争相效仿,也使得“村”在日后的唐代成为了行政单位,也使得中国人在日后有了针对“乡村”的乡愁。

古代村长是朝廷派的吗,现在的村长相当于古代的什么官(12)

栏目热文

马桶疏通器弹簧怎么进入管道(上门疏通厕所价目表)

马桶疏通器弹簧怎么进入管道(上门疏通厕所价目表)

下水道疏通是指在日常生活中,下水道堵塞,包括马桶,地漏,洗手池,洗菜池等的下水管道。这些管道中,一部分是在安装时不小心掉...

2023-04-14 07:30:00查看全文 >>

马桶内部尿垢比较厚怎么清理(怎样清除马桶内部尿垢)

马桶内部尿垢比较厚怎么清理(怎样清除马桶内部尿垢)

马桶总有污垢不好清洁,来几种“去污水”,天天干干净净嗨喽大家好,家中的马桶应该如何清洁,是很多家庭都在烦恼的事情,大家能...

2023-04-14 07:38:49查看全文 >>

马桶反水弯怎么强力除垢(马桶反水弯污垢太厚怎么清理)

马桶反水弯怎么强力除垢(马桶反水弯污垢太厚怎么清理)

盛老伯和老伴每天担心马桶反水污水外溢小区污水窨井内仍有积水春节前后,物业已请专业人员疏通管道 受访者 供图春江小区门口 ...

2023-04-14 07:31:51查看全文 >>

马桶除黄垢的最好方法(马桶顽固黄垢怎么去除小妙招)

马桶除黄垢的最好方法(马桶顽固黄垢怎么去除小妙招)

大家都知道卫生间是家庭清洁最经常的地方,而作为卫生间里重点照顾对象的马桶是最让我们烦心的了,无论再好的马桶,用一段时间后...

2023-04-14 07:39:17查看全文 >>

马桶水路除垢有效方法妙招(马桶去垢最好方法)

马桶水路除垢有效方法妙招(马桶去垢最好方法)

摘要:现在夏日炎炎,家里的卫生间一定要经常清洗干净才行,卫生间最脏最臭的地方就是马桶了,家里的马桶用久了,表面就会有一层...

2023-04-14 07:34:27查看全文 >>

明朝大户人家长辈称呼(明朝普通百姓怎么喊父母的)

明朝大户人家长辈称呼(明朝普通百姓怎么喊父母的)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极其贫苦,幼年食不果腹,衣不遮体,家庭极其贫困,受尽了地主恶霸的欺凌。公元1344年(至正四年),老家濠...

2023-04-14 07:31:08查看全文 >>

明朝农民当时怎么称呼(明朝的正确称呼)

明朝农民当时怎么称呼(明朝的正确称呼)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李贺乍一看,这是一首投笔从戎的诗词,其实这首诗的背后...

2023-04-14 07:38:23查看全文 >>

古代有村长的称呼(古代村长的叫法)

古代有村长的称呼(古代村长的叫法)

村干部,在当今社会被大家广泛熟知,但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被称呼为村干部的呢?我们只知道是由农村地区村民竞选出来的村庄管理者...

2023-04-14 07:20:57查看全文 >>

明朝人怎么互相称呼(明朝对人的各种称呼)

明朝人怎么互相称呼(明朝对人的各种称呼)

在与明朝有关的不少影视剧里面,经常会出现两京十三省这样的称呼,比如《大明王朝》里面,嘉靖就经常这么说,他算是对明朝的疆土...

2023-04-14 07:31:16查看全文 >>

村长在古代怎么称呼(古代村长叫什么和现在好像没区别)

村长在古代怎么称呼(古代村长叫什么和现在好像没区别)

看到这个题目大家是不是吓了一跳?说是不是农村要大改革了?其实没那么复杂,在农村里村委会主任一直被人们叫做村长或者是村官,...

2023-04-14 07:35:44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