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一点钻研精神的话,可能会对低脂牛奶的生产有些疑问,要么全脂要么脱脂,脱脂还能脱一半的吗?
精准脱去牛奶中指定含量的脂肪当然是不现实的,实际上这一半的脂肪是被重新加进去的。
生牛乳从奶牛养殖场运送到加工厂后,需要经过多道工序的处理,第一步通常是过滤处理,目的是去除混在牛奶中的杂质,比如少量的牧草或者灰尘等。
接下来原料乳将会被离心分离,即通过物理手段将牛奶中尺度较大的成分分离出来,也包括脂肪。
牛奶工厂中的离心分离设备
注意,在比较先进的大型牛奶工厂,所有生牛乳都要经过这道工序将脂肪分离,不管生产线最终产出的是全脂、低脂还是脱脂牛奶,都要经过这一个步骤。
脂肪被分离出来后再按照产品的标准重新添加回牛奶中,制成全脂、低脂或脱脂等不同规格的牛奶。
那么为什么要“多此一举”把脂肪分离出来又添加回去呢?关键在于标准化。任何一款走进超市的商品,我们希望它们的品质都是统一的,不希望今天购买到的与昨天购买到的有什么差别。
牛奶就不是一种容易标准化的商品。对于一家大型的乳品企业来说,奶源地有很多,供应原料奶的养殖场也有很多,由于养殖水平或者气候存在差异,奶源的品质也存在差异。
原料奶营养成分随季节的变化
另外,奶牛并不是“无情的产奶机器”,它们的身体状况也会随着环境或者气温的变化发生改变。就以最常见的荷斯坦牛来说,冬季产奶的品质要显著高于夏季,主要体现在乳脂肪的含量上,差值可以达到1g/100g的水平,换算下来达到27%。
所以想要生产出一年四季品质稳定的牛奶,工厂就必须对牛奶中主要的营养成分进行调配,乳脂肪作为一种含量波动最大的成分,同时也是比较容易通过物理手段分离的成分,自然就成了标准化的重点关照对象。
分离出来的乳脂肪被重新按照商品的标准添加进牛奶中,还需要经过匀质化处理。由于油水不亲,乳脂肪实际上是以脂肪球的形式分散在奶中的,通常直径在2微米左右,由于布朗运动的存在,这些脂肪球有相互聚集上浮的倾向。
匀质化处理就是通过物理手段将脂肪球打碎,让脂肪球的直径小于0.8微米,脂肪上浮的问题就会得到加大的缓解。否则牛奶在放置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脂肪附着在包装内层表面的现象,此时用吸管喝到的其实也是一种脱脂奶。
牛奶在匀质化处理前后的照片(1000倍放大)
总之,在现代牛奶生产的工艺中,对脂肪的处理是比较复杂的。而脱脂牛奶从加工上来讲,与全脂牛奶其实没有太多差别,甚至反而少了重新添加脂肪的步骤。
原本属于脱脂牛奶的那一份乳脂则会作为冰淇淋或者其他乳制品的原料,成为附加值更高的产品。理论上讲,脱脂牛奶应该比全脂牛奶更便宜。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大家可以随手查查一些国际品牌的脱脂牛奶产品,往往都要比同系列的全脂牛奶产品更便宜,至少也是同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