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在1988年,牡丹江市东宁成立了鲑鱼(大马哈鱼)放流站,从那时候开始,我国就已经实施人工放流大马哈鱼了,来确保野生大马哈鱼的种群数量。
截止目前为止,我国连续放流大马哈鱼鱼苗36年,累计放流数量超过1500万尾大马哈鱼鱼苗。
最近一次投放大马哈鱼鱼苗,是今年的4月19日,一共向绥芬河水域投放了40万尾,虽然经过这些年的不久,但形式依然不容乐观。
- 拦江筑坝
黑龙江流域共有支流约200多条,比较大的支流有松花江、乌苏里江、结雅河、布列亚河等。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东北地区在黑龙江流域拦江筑坝,修建了很多水电站,阻挡了大马哈鱼的洄游路径。
幼年的大马哈鱼和成年的大马哈鱼,都是需要从海河之间往返洄游,但大坝的修建,导致大马哈鱼丧失了繁殖和长大成熟的机会。
- 过度捕捞
大马哈鱼的鱼肉味道鲜美,不仅适合煎炸,还适合红烧,尤其是鱼肚子里的鱼卵更加名贵,一直以来都被视为高档水产品。
“人怕出名猪怕壮”,大马哈鱼作为高端的食材,在没有限捕和保护之前,一直都被渔民视为重要的捕捞对象。
根据相关捕捞记载显示,1947年至1949年期间,平均捕获大马哈鱼30多万条,1950年至1969年期间,年平均捕获大马哈鱼约为37万条。
1990年至2000年,年捕捞量一下子下降到4.5万条,2004年捕捞大马哈鱼,仅有1.5万条,大马哈鱼的种群已经遭到了严重破坏。
造成“无鱼可捕”的局面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水环境的污染,以及大马哈鱼的产卵地遭到破坏等因素。
最后:
据了解,东宁市已建立起了大马哈鱼资源繁育基地,并且每年坚持人工放流大马哈鱼鱼苗,同时采取封河育鱼和建立休渔期。
在这一系列保护措施下,希望有那么一天,大马哈鱼种群,能再次回到我们的视线当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