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马俊芳
记录整理/温暖的时光
我叫马俊芳,1965年7月,在我刚满15岁,正值风华正茂、情情窦初开的花季年龄,从西安市第9中学初中刚毕业,便和广大知识青年一起,响应党中央“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伟大号召,从西安市来到了南泥湾生产建设兵团141团插队劳动。

那个年代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苦中也有乐。在兵团生活劳动锻炼期间发生的一些趣事,至今让我难忘。
满地尽开黄金花
有一年春播,不知怎么回事,一袋玉米种子中混进不少向日葵子,负责操纵条播机的人懒得往外挑,再说那么多种子怎么挑得干净?就这样把两种种子都播进地里了,那一块地有七十多亩。
没出苗时谁也看不出来,等到第一次定苗锄地时,已经明显地看出玉米苗中夹杂着不少向日葵苗。
连长自然很恼火,追问跟播种机操作下种的人是怎么回事。他们当然说是种子的事,自己没责任。
连长也不追问了,很严肃地强调:锄地时一定要认真,向日葵苗要斩草除根,玉米苗要保护下来,否则这块地的产量就受影响了。
连长不强调还好,这一强调倒提醒了大家,何不保护好这些向日葵,到秋天收下来也能有个零食吃。
那时大家和连领导的抵触情绪很大,班排长也都站在群众这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于是不约而同地形成了默契,在这块地的四周大家都把向日葵苗锄掉了,而10米以内的向日葵苗基本都保留下来了。
所幸连长检查锄地质量都是在地边转,从来不往中间走,定苗时向日葵苗也没有高过玉米苗,总算没有露馅。

到了锄二遍草时,大家如法炮制,向日葵苗儿乎一棵未少全都保护下来,它和玉米苗享受了同等的施肥培土待遇,等连长发现时,向日葵已经高出玉米一大截了,那时稻田里正是紧张的拔草季节,根本顾不上玉米地了。
最为壮观的画面是向日葵开花的季节,那片七十亩地的玉米田中央,不是星星点点,而是满地尽开黄金花。
那些硕大的花盘从早到晚跟着太阳转动,灿烂辉煌,我们的心里也乐开了花。
因为向日费长到这么大,连长更没办法了,何况地里的活路那么紧,根本派不出人去砍那些向日葵。
收获的季节到了,那些向日葵个个都有脸盆那么大,饱满的瓜子打下来装了十几麻袋,这还不算,几乎每间房的房檐下都挂着十几个“大盘子”。

那年冬天,向日葵瓜子成了我们每天必嗑的食品,家家户户(那时已有不少战友成了家)做完饭的余火就用来炒瓜子。
最有趣的是开大会的时候,百十号人坐在一起,每人口袋里装的都是瓜子,一旦开嗑,那声音盖过了连长指导员的讲话,那香味儿直往领导鼻子钻,有好几次连长不得不停止讲话,央求大家嗑瓜子的声音能不能小一些。谁理他呀,照嗑不误。
会议结束,俱乐部地上的瓜子皮厚厚一层,走出俱乐部,连长手上自然也会有一把不知是谁塞给他的葵花子。
看 电 影
十几年的兵团生涯中,最难忘的快乐是看电影。
那年我们打起背包,坐上大卡车,在滚滚黄尘中行走了两天,傍晚时分到达团部驻地。
匆匆洗把脸,吃过饭,场上的大喇叭就响了,原来是团部放电影欢迎我们。来不及解开的背包成了坐凳,放映的片子是《老兵新传》,就这样看着老一代军垦人的故事,开始了我们新军垦人的生涯。
第一天就看电影使我们很兴奋,以后才知道,团部大约半个月才放一次电影。
只要听到放电影的消息,那天大家干活的劲头会格外足,连长也会开恩似的提出一个目标,许诺只要干完这点活儿,就让我们提前收工去看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