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面粉还可以这样做?个个蓬松萱软,做法简单不腻人
上礼拜暴雨天,楼上李奶奶端着个搪瓷盆来敲门,掀开毛巾还冒热气:"丫头快尝尝,比鸡蛋糕还软乎!"我咬了口金黄的小圆饼,惊得直瞪眼——这蓬松得跟云朵似的吃食,居然只用面粉和鸡蛋?
老太太得意地晃着三根手指:"三样法宝,你家厨房准有!"原来她年轻时在国营糕点厂看仓库,偷学了师傅们做"经济蛋糕"的方子。现在改良成不用牛奶不加水,连电子秤都不用,拿喝粥的碗量着做。最绝的是全程手打不碰电动器,搅出面糊往铁锅里一倒,焖出来的蛋糕照样发得老高。
您甭觉得这是老辈人的穷讲究。我特意找开私房烘焙的姐妹试过,她说现在高端定制蛋糕反而流行这种古法,最大程度保留麦香。不过这里头门道深了:鸡蛋打发差一丁点就成蛋饼,火候过了立马塌腰。后来我才知道,当年糕点厂师傅考核新人,就看他能不能用竹筷打发十个鸡蛋!
第二章:灶台变魔法,碗筷当神器
第一步:备料要耍小心机
找五个常温鸡蛋——别用冰箱刚拿的,蛋黄容易结块!面粉用吃饭的瓷碗盛平平一碗,中筋低筋都行。重点来了:舀一勺面粉换成玉米淀粉,这是我从蛋糕房顺来的秘诀,保准组织更细腻。再备半碗白糖,怕甜的减三成就行。
第二步:分蛋绝活看手法
鸡蛋在碗沿磕条缝,两手轻轻掰成两半,让蛋清流进不锈钢盆,蛋黄暂住蛋壳里。这招是和早市卖鸡蛋的大姐学的,她说蛋壳边缘最利落,比什么分蛋器都好使。分完的蛋黄装饭碗里,加两滴白醋,烤出来颜色更鲜亮。
第三步:筷子打发起风云
蛋清盆里撒把白糖,三根竹筷并排捏住,手腕发力画"の"字搅打。前五分钟怀疑人生是正常的,等泡沫变细腻了加第二次糖。教您看状态:插根筷子不倒,或是盆倒扣不洒就成了。我在幼儿园当厨那会儿,天天这么打发蛋白做点心,现在右胳膊都比左胳膊粗一圈!
第四步:面糊融合讲兵法
打发的蛋黄里筛入面粉,像给小孩搓澡似的翻拌。这时候要舍得下力气,从底往上抄,拌到看不见干粉就停手!挖三分之一蛋白霜进来轻轻搅和,这叫"引子糊",拌匀了再倒回蛋白盆。我头回做时心急乱搅,结果消泡成面汤,气得李奶奶直拍大腿。
第五步:铁锅烘烤藏玄机
厚底铁锅烧到滴水滋啦响,刷层薄油垫张烘焙纸。面糊从高处倒进去,颠两下锅震出气泡。重点:盖锅盖前蒙块干净毛巾!这是老糕点厂防止水汽回流的土方法。小火焖25分钟,中途千万别掀盖,跟蒸馒头一个理儿。
第六步:起锅时机定乾坤
闻着麦香从锅盖缝往外窜了,拿根竹签斜插进去,抽出来干干净净就是熟了。关火后垫块湿抹布焖五分钟,这招是和卖鸡蛋仔的阿伯学的,防止蛋糕遇冷塌陷。掀盖那瞬间,看着鼓鼓的蛋糕体,能乐得哼小曲儿!
第三章:烘焙老手说门道
- 鸡蛋温度关乎生死:夏天鸡蛋要提前晾凉,冬天揣怀里捂会儿。我在面包房见过师傅把鸡蛋泡温水,说这样打发体积能大两成。
- 打发蛋白看天气:梅雨天要减糖10%,不然蛋白霜容易泄气。有回暴雨季按原方子做,蛋糕塌得能当飞盘甩。
- 翻拌手法似太极:右手翻拌左手转盆,这个节奏还是跟公园练太极的张大爷偷师的,他说"这劲道跟推手一个理儿"。
- 火候调控凭嗅觉:锅底铺层粗盐能均匀散热,这法子是和卖糖炒栗子的夫妇学的。闻到淡淡焦香马上撤火,余温足以烘透。
第四章:结语
这无水蛋糕如今成了我家娃的早餐标配,掰开蜂窝眼能吸饱蜂蜜。上周同学聚会带了一屉,那帮喝惯星巴克的都市丽人抢着问配方。李奶奶听说后,把她珍藏的梅花形模具塞给我:"当年厂里就剩这套老物件了,给你添个花样!"
要说有啥美中不足,就是太费鸡蛋。楼下超市老板娘现在见我就笑:"又来清仓啦?"最后唠叨句:放凉装保鲜袋扎紧口,第二天吃照样软乎。要是硬了也别扔,切片裹蛋液煎着吃,香得能就三碗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