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山县盐山镇小韩庄村32岁的贾兆龙和妻子赵杰建起109个大棚(其中有11个棚,每个棚占地面积200平方米,另外98个棚,每个占地100平方米)养殖蚂蚱,去年一年净赚40余万元。9年多来,夫妻俩靠养殖小蚂蚱,不但走上了富裕路,也成为当地有名的“蚂蚱王”。
昨天,记者来到贾兆龙的蚂蚱养殖基地,正赶上贾兆龙和妻子赵杰在给蚂蚱喂麦麸,只见棚内的地上密密麻麻落满了蚂蚱,让人不敢落脚。见有人靠近,蚂蚱立即蹦到大棚的另一头,满棚的蚂蚱跳跃飞腾起来,好不热闹!
贾兆龙和赵杰最早干过室内装修、在企业当过翻砂工。打工期间,贾兆龙听说孟村县辛店有人搞蚂蚱养殖,而且养得很不错。这个消息,让他很心动。
“随着人们对绿色食品的热衷,以草为食的蚂蚱成为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市场需求旺盛。蚂蚱繁殖率高,周期短,经济效益很可观。”贾兆龙介绍,当时,我参观了临近的尹庄、付庄等村的养殖场,也考察了市场。2011年一开春,夫妻俩放弃了打工,毅然投资4万余元,建起15个养殖大棚,买来虫卵,开始了蚂蚱养殖。第一年由于养殖经验不足,产量低,收益不是太理想。当他还是觉得养殖蚂蚱,有很大的利润空间。第二年,贾兆龙、赵杰夫妻俩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寻求实践上的突破。他们没有放弃,反而增加养殖规模。通过自繁自育,又建起15个大棚,大棚数已达到30个。
“每个大棚可出成虫4茬,每茬重量150斤左右,效益可观”贾兆龙说。
以后的几年,大棚数量年年有所增加,蚂蚱养殖逐渐步入正轨,价格最好时,每斤蚂蚱能卖到18元。2015年,贾兆龙、赵杰夫妻俩以每亩一年1000元的价格承包农户土地80亩。共投资50余万元,建起占地23亩的109个蚂蚱大棚,其余土地,种植黑麦草和玉米草作为蚂蚱的食物,从源头上保证了其养殖方式的绿色和环保。扩大养殖规模后,贾兆龙、赵杰夫妻俩雇了7名家庭妇女前来务工。主要工作就是割草、拌麦麸、喂蚂蚱,给蚂蚱分拣、装袋、称重、包装等。
“每年几十万的收入,算是沾了养蚂蚱的光了。”贾兆龙笑着说。贾兆龙、赵杰夫妻俩不仅自己依靠养蚂蚱发了家,还带动了周边群众纷纷建起蚂蚱养殖棚室,夫妻俩便无偿传授养殖技术,提供销路。目前,在贾兆龙夫妻的带动下,我县小庄、圣佛等乡镇的28家蚂蚱养殖户已初具规模,最少的拥有20个蚂蚱养殖大棚,多的达到了四五十个。
当问到今年的销售情况时,贾兆龙、赵杰夫妇告诉我们,今年,受疫情的影响,销售不如往年,但是他们有信心,正在积极拓宽销路,尽量把损失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