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送书赠语怎么写(送书当礼物赠语怎么写)

来源:原点资讯(www.yd166.com)时间:2025-03-20 04:28:41作者:YD166手机阅读>>

今年三月三日,翻阅了日本作家林哲夫所著的《古本之尘》,我很为作者对旧书的喜爱而感动。翻译这本书的苏枕书,原是京都大学的博士,写过《京都古书店风景》。都是爱书人,书的翻译质量自不必说。外加小开本,很适合旅途翻看。我是在三月的这天,在从武汉到广州的高铁上翻看这一百六十多页的小书。书翻完了,车却还没到广州南站。晃荡的车厢令我有些昏沉,印象较深的,却不是“古本祭”等趣事,而有些旁逸斜出,注意到林哲夫对受赠书籍的姿态来。由此想到古今签赠本的几个故事,以及所经眼的与此有关的一些珍稀资料。

一、“放生”签赠本

在《猫传》一篇中,林哲夫坦陈,一位KYO先生曾送他一本《猫》,八年以后,他在雅虎拍卖上卖掉这本书,而拍下这本书竟然就是KYO先生。林哲夫颇觉“震惊”,不自觉地说“真感谢”。作为普通中国读书人,我不免对林哲夫的态度感到惊讶。直到翻至《乞御高评》一篇,我才晓得林哲夫有把“赠书卖掉的坏习惯”。虽是自称“坏习惯”,林哲夫对这点小癖好实际上颇有些自得。原来日本人赠书的习惯,不管是作者还是出版社,往往都在单独的卡片印上“谨呈”、“乞御高评”等字眼。这类书,林哲夫认为卖掉它们是“好习惯”。因为“卖出去可以增加他人阅读的机会”,可是,“虽然有了这样的理由,但转卖赠书到底令人踌躇。若环衬上写着有上款的签赠,哦!这个不能卖吧。因此旧书店经常能看到署名被涂去或被挖去的书。有只有上款的题签,肯定也有上款和落款都被抹去的。从书本身的角度来看,被故意涂抹,甚至被动刀子,结果仍遭抛弃,实在是没道理的事。”理由虽是这么充分,别人送给自己的签赠本,要散出去,读书人总归有点犹豫,担心送书人看到,心里会不舒服吧。正因如此,林哲夫最终克服这些传统习俗,而理直气壮地出售签赠本,实在让人敬佩。

送书赠语怎么写,送书当礼物赠语怎么写(1)

[日]林哲夫著,苏枕书译《古本之尘》,商务印书馆,2022年

单凭这一点,我就想为《古本之尘》写点什么。原拟在三月五日从广州返回武汉的火车上,完成一篇短短的读后感。只是电脑还没打开,就有一位朋友发来信息,说是在豆瓣看到关于我的消息,随即将截图发我。打开图片一瞧,我忍不住失声笑了出来。原来,有一位豆瓣网友发广播,说“二手书店所见,豆瓣评分9.3呢,有点想买……”配图的《你没读过的诗》的扉页,赫然还有编者杨新宇先生所书“育飞兄惠存,杨新宇,2020.12.28”。看到这里,我才确信,这事的确和我有关。

送书赠语怎么写,送书当礼物赠语怎么写(2)

图自豆瓣网友@邹非周

送书赠语怎么写,送书当礼物赠语怎么写(3)

杨新宇编《你没读过的诗》,东方出版中心,2020年

杨先生是复旦大学中文系研究现当代文学的老师,所编《你没读过的诗》2020年出版,精选现当代227位作者的诗作。这些作者通常的身份是学者、散文家、政治家、翻译家等,而多不以诗人著称。也因此,这本书有极强地打捞现代诗史资料的意味。书很好,却不料早早地进入二手市场,而且还是签赠本。于是,有好事者大概把这件事告诉杨先生。杨先生在豆瓣回复说:“哈哈,将书放生是一种美德。育飞是学古典的,本来没指望他保存,因为向他打听了李长之先生女儿女婿的联系方式,礼貌上应该送一本给他。大概他博士毕业,没用的书都扔了。但如果送给现当代的同学,应该有人要的吧。”看到朋友转来这段话时,我不免有些羞赧,同时也颇觉“冤枉”。

杨老师的态度,足见达观。不过,假如我的感觉并不坏的话,我想,那句话最后的语气表明,他仍是有些许惋惜,不是为我,而是为这本书感到遗憾。一本钩沉历史,打捞起中国现代诗坛“阴面”的力作,竟这样被随意抛弃。黄钟毁弃,明珠暗投,任谁看来,都是一出悲剧。可惜,我虽是这出悲剧的主角之一,却并非这起签赠本流放事故的制造者。犹记得收到杨老师这本赠书时,心头涌起的那份感动。因为持续收罗李长之的相关资料,我获得一些关注,而不少出版机构也经由我和李先生的后人取得联系。这些年,李长之的著作一再出版,可除去李先生后人的赠书外,其他向我赠书的,杨老师要算是第一位了。我不记得什么时候给杨老师牵线搭桥,只记得有五六年时间,我对李长之研究很上心,也和许多人分享过李长之研究有关的许多信息。如此一来,杨老师的赠书不仅出乎意料,也带给我些许温暖。2020年底,在南京仙林的寒夜里,读着《你没读过的诗》,我隐隐感到一些久已被冰封的力量。如该书所选李长之《泥水的小塘》一首,这样写道:“为人轻蔑的/常是被人倾注着一切污秽的/泥水的小塘/忽然这一天……巍峨的建筑/茂密的树/统统为/这泥水的小塘所吸取/映成了最庄严、最堂皇、最丰富的图画”,就延续了李长之《夜宴》《星的颂歌》两本诗集的“孤勇者”精神,歌颂了现代文坛与学林倔强者的不屈不挠。这些现代诗坛靠边站的诗歌,促使我想写点什么,以记录翻阅这部另类现代新诗总集的感喟。无奈,彼时的我正紧张地写毕业论文,只好轻轻把这份感动放下。

有一回,在一位现当代专业同学宿舍,聊起这本书。他颇有兴趣,只谈了一会儿,我就决定把这本书送给他。毕业以后,因教学科研的事情日渐忙起来,关于这本书和它新主人的故事,我自然早忘却了。后来听说这位同学去了某北方城市当选调生,我和他的联系于是就更加稀少。

直到前些天,朋友把豆瓣网上的截图告诉我。我重又和他取得联系,把这件事当作趣闻加以分享。没想到,他一本正经地和我道歉,大意是说不料他的粗心给我造成这么多麻烦,如果有需要,他预备跟杨老师道歉。我原没有一丝怪罪的意思,听他这么说,倒有些不好意思。这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学林趣闻,想不到竟给他背上一些心理包袱。在我而言,书留待有缘人的,无论是读,还是保管,有缘人不会错过与他有缘的书。人与书的相遇本就偶然,拥有而后放手,本属正常,过于萦怀实属不必。

二、人情的负累与考量

因为豆瓣网友的这些话,引来一些朋友的回应。有的朋友说,因多次搬家,处理过不少旧书,后来被赠书者偶然见到,两人由此不免心生芥蒂。可见,如何处理赠书,对读书人来说,确是一个问题。也有一些朋友谈及师长们处理赠书的经验。譬如,有一位古典文献学的教授是某套丛书的主编,该丛书中有他学生整理点校的古籍。学生原想送他一本,但教授因是主编,手中自有一套丛书,于是对学生说,书不必送了,送一张赠书的卡片就好。这位教授只取卡片而弃书,大概是不想给房间增加额外负担,却又不忍拂了学生好意,两下求全,只好这样办了。又有一位古代文学的著名教授,他处理赠书往往“来者不拒”。如某些书,他自己原有一本,不料还有朋友送来。赠书到了家中,已然成了副本,这位教授便把书转赠给学生。不过,他特别用心,每每在签赠者留言的旁边,另写一行文字,大意为“此书吾有副本,转赠xx贤弟”云云。几句话合情合理,即便将来此书流向二手市场,赠书者看到,大概也只好会心一笑,而丝毫不会怪罪。在书上写几句话以“卸责”,其实也不限于他人赠送的签赠本。自家藏书,预备散出,藏家往往也要写几句话说明一番。如现代著名藏书家徐行可(1890-1959),晚年家累很重,每需售书维持家计。其1954年题跋董康所著《书舶庸谭》时就说:“此书为董绶金康东游日录……癸巳季春,出此易米,漫识册首”(转引自马志立著《徐行可年谱》,崇文书局,2022年,第298页)这样一说明,则以后此书不论散到哪里,于交易各方均好交代。老辈做事往往如此,值得效法。

在赠书者而言,大多数读书人应该都能想到赠书的去处,是终不免于废旧市场,或转手他人。其中一些人很是达观,以为书送出去之后,不再属于自己,如何处置,则受书人拥有无限的处置权。那么,大大方方在图书上签上对方和自己的名号,也没什么好顾虑的。自然,也有一些人想得更为周到。为了避免赠书被转手的尴尬,他们干脆不签名,直接送书。另有一些人,则以为古往今来的赠书礼节应当延续,不过为着受书人的方便,他们采取了一些变通的办法。例如,他们常学习日本读书人的办法,另外选用一张便笺,把赠书信息填上,再粘贴到书上。如此一来,受书人想要处理掉这本书,只需把便条取下即可。既全了彼此颜面,又让受书者可心安理得地把签赠本卖掉。无怪乎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送书都采取这一办法。

完成一次签赠本的礼尚往来,要求赠书者费尽心思,也不会让受书人感到轻松。在受书人来说,处理赠书,会让他们的心态变得复杂。假如所赠书籍价值很高,好好保存,未尝不可。若是价值较低,则不免当做鸡肋,内心恐怕隐隐有些希望赠书者不赠为好。因这不仅关乎将来要回赠一本,就是眼下这书处理起来也颇为棘手。随着书籍积置越来越多,受书人难免要处置一些图书。倘若像著名历史学者朱雷(1937-2021)先生等人一样,所有藏书打包捐给广州图书馆这样的公藏机构,那还好办。要是预备卖给旧书店,则处理签赠本时,不免犹疑。因这一回所要丢弃的不仅是一本实体书,还包括一段旧日情谊。于是藏家往往挑三拣四,按照儒家亲疏远近的伦理原则,把同类别用处较小或关系较远人所赠的书处理掉。自然,有人怕将来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在处理旧书时,将所有签赠题字页悉数撕去。如此一来,即便将来这些书流向二手市场,也“死无对证”。这种粗暴的做法,对实体书来说未免是种伤害,其做法却并非当代始创。20世纪50年代,一些旧派的藏书家,将家藏书籍捐赠给图书馆等公藏机构时,常常预先截留题跋页面,藉以斩断书中的人际关系。例如,长沙藏书家叶德辉家族后裔叶启勋等人,就是这样将家藏古籍处理后,呈交湖南省文管会的。自然,也不排除有些人颇为豁达洒脱,将签赠本随意处理。个中原因,恐怕在于这类人士收到的签赠本太多,不卖不行,而一一处理签赠本又过于麻烦。再有一些人,则是一辈子爱书如命,对签赠本更是喜爱有加,只是去世之后,藏书被后人处理掉,从而造成一些误会。

老实说,签赠本的归去来之所以让人关注,无非是因为这些书上留有一些人为的痕迹。这些被归类为手迹的部分,掺杂了人的情感,自然也有了人情的分量,于是要甩脱也就比毫无手迹的书难上许多,也要比处理那些留存与自己无关的手迹的书困难不少。

人情的考量在签赠本的归去来上之所以困难,多半因其中透露一些隐私的秘密。抛掉这些书,好比未经一方同意,另一方擅自将小范围内的私人关系公开。由于未经他人同意(实际上也不可能会去征询),造成双方尴尬的情况就在所难免了。未免难堪,中国古代的文人获得他人手迹,如有可能,总是力图将其交还原作者审阅一番。而读书人知道自己或先辈手泽在他人手中,也总力求罗致到手。凡此,大概是读书人的忠恕之道吧。

清代书法家何绍基手写的一册日记,就曾有这样的遭遇。道光十五年(1835年),何绍基回湖南老家,撰有一册日记,今藏上海图书馆。翁同龢在此册日记上写跋语云:“《蝯叟乙未归湘日记》一本,余以数十钱得于打鼓担上。蝯叟知之,索观甚急,后仍还余。余谓叟‘王氏琼箫同行’一语,何遽涂去耶?叟亦大笑。松禅记。”这段跋文表明,这册日记原本为何绍基偶然遗失,而翁同龢花费数十钱从打鼓担上买得。何绍基得知自家的日记被翁同龢获得之后,内心颇为不安,于是找翁同龢索回阅读。在此期间,何绍基把“王氏琼箫同行”一行字删掉。当何绍基归还之后,细心的翁同龢很快发现这处微小的涂改痕迹,于是打趣何绍基为何急急忙忙删除那一行字。何绍基没有正面回答,只是大笑掩饰过去。考何绍基本年日记数次提及王琼箫,除抹去的一处外,尚有三处提及。分别为十月初二日“琼箫始学写字”,十一月初一日“琼箫求习篆书,亦可喜”,十一月十二日“出城不得出,回署讨帖,始复开门,才头炮耳。琼箫人不适,早睡矣”。这三处关于王琼箫的记载,何绍基并未涂抹,可见他并不避讳“琼箫”二字。如此一来,推其原因,大概是何绍基以为一旦涂去“王氏琼箫同行”,读者就无从知晓其人姓名,无法推测这是他买的妾,更没法知悉他此次乃是携妾旅行吧。

送书赠语怎么写,送书当礼物赠语怎么写(4)

首页 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送书简短大气赠言模板(送书当礼物赠语怎么写)

送书简短大气赠言模板(送书当礼物赠语怎么写)

“像电影《情书》或在图书馆无意中发现书本里的小纸条,然后互相留言,引出一段故事那样,我觉得其实生活中这种际遇挺多的,可能...

2025-03-20 04:16:37查看全文 >>

书的作者送书简短大气赠言(送书赠语用什么写)

书的作者送书简短大气赠言(送书赠语用什么写)

“像电影《情书》或在图书馆无意中发现书本里的小纸条,然后互相留言,引出一段故事那样,我觉得其实生活中这种际遇挺多的,可能...

2025-03-20 04:08:02查看全文 >>

送别人书的赠语八个字(送别人自己写的书怎么写赠语)

送别人书的赠语八个字(送别人自己写的书怎么写赠语)

​1.秦失其鹿,天下共逐。2.以子之矛,攻子之盾。3.书读百遍,其义自见。4.​浮生若梦,为欢几何?5.与朋友交,言而有...

2025-03-20 04:25:07查看全文 >>

送书简短清雅寄语一句话(送书简短大气)

送书简短清雅寄语一句话(送书简短大气)

图书馆的工作就是为读者服务,但是,如何为读者服务得更好,却大有潜力可以挖掘。当我从网上一篇文章中看到,唐山市图书馆从十月...

2025-03-20 04:23:53查看全文 >>

送书简短大气赠言(送书赠言简短清雅)

送书简短大气赠言(送书赠言简短清雅)

“像电影《情书》,还有一些在图书馆无意中发现书本里的小纸条,然后互相留言引出一段故事那样,我觉得其实生活中这种际遇也是蛮...

2025-03-20 04:14:19查看全文 >>

感谢作家送书赠言短句(送书简短大气赠言)

感谢作家送书赠言短句(送书简短大气赠言)

答谢诗友赠书文/王巧英君书一读皆新意,凤采华辞似玉章思韵成文才逸美。挥毫落笔墨留香诗承太白舒豪气,赋秉东坡越大唐。且待闲...

2025-03-20 04:27:27查看全文 >>

送书怎么写赠语(赠别人自己写的书一般怎么写赠语)

送书怎么写赠语(赠别人自己写的书一般怎么写赠语)

一所百年老校的重生——山东省青州第一中学推动学校整体变革纪实本报记者 王家源 魏海政■本期关注:学校整体改革山东省青州第...

2025-03-20 04:23:59查看全文 >>

送小才女书简短大气赠言(送书赠言简短清雅)

送小才女书简短大气赠言(送书赠言简短清雅)

张鸿《蛮巢诗词稿》。 在前现代的漫长岁月里,一个标准的父亲形象最好是严慈并济;次一等,苛酷如贾政,犹不失父纲体统;倘若父...

2025-03-20 04:08:56查看全文 >>

送书简短清雅赠言古诗(古诗中带有书字的唯美诗句)

送书简短清雅赠言古诗(古诗中带有书字的唯美诗句)

今日分享的是朱元璋在实施一项旨在缩小南北儒家教育水平差距的文化政策时,对群臣所说的一句原话。自唐末乱世以来,唐帝国北部长...

2025-03-20 03:51:28查看全文 >>

用粘土做花(100个简单粘土花)

用粘土做花(100个简单粘土花)

因为有花,生活充满无限美好,很多艺术家热衷用各种材料造出漂亮的花朵,如纸花、布花、永生花,今天来分享一种新的粘土花。在J...

2025-03-20 04:10:05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