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招商 >

入蜀记二十六日翻译(入蜀记二十六日译文)

来源:原点资讯(www.yd166.com)时间:2023-10-28 09:43:14作者:YD166手机阅读>>

17、初至西湖记 [明] 袁宏道

【原文】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①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②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译文】从杭州城北面偏西的门向西走,望见保叔塔高耸在层层山崖中,可(诗人)已心飞到西湖上。中午时分到了昭庆,喝完茶,就划船进入西湖。山色葱绿,宛若美人的黛眉;(岸上)春花嫣红,恰似少女的面颊;湖上和风,如同酒香一样醉人;湖中波纹,似白绫一样起伏。刚一抬头,已经不觉非常好看,全身心都醉了。此时想用一个词语来描写,但描写不出来。大约好像《洛神赋》中所说曹植由京都洛阳回封地,路过洛水,精神迷离恍惚时,忽见水边有个美女,是河洛之神,于是用大量华丽的文字形容洛神的美以及自己爱慕的心情的时候。我游西湖从这一次开始,当时是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

【注释】①棹(zhào),橹,这里指划船。②东阿王,即三国时的曹植。洛神即曹植所写《洛神赋》中人物。

【文学知识】三国时代文学名家曹植的浪漫主义名篇《洛神赋》。《洛神赋》原名《感鄄赋》,一般认为是因曹植被封鄄城所作;亦作《感甄赋》,甄通鄄,但也有人认为其写作牵涉到曹植与魏文帝曹丕之妃甄氏之间的一段错综复杂的感情。据《文昭甄皇后传载》:甄氏乃中山无极人,上蔡令甄逸之女。建安年间,她嫁给袁绍的儿子袁熙。东汉献帝七年,官渡之战,袁绍兵败病死。曹操乘机出兵,甄氏成了曹军的俘虏,继而嫁曹丕为妻。

曹植天赋异禀,博闻强记,十岁左右便能撰写诗赋,颇得曹操及其幕僚的赞赏。当时曹操正醉心于他的霸业,曹丕也援有官职,而曹植则因年纪尚小、又生性不喜争战,遂得以与甄妃朝夕相处,进而生出一段情意。曹操死后,曹丕于汉献帝二十六年(公元229年),登上帝位,定都洛阳,是为魏文帝。魏国建立。甄氏被封为妃,因为郭后的挑拨最后惨死,据说死时以糠塞口,以发遮面,十分凄惨。甄后死的那年,曹植到洛阳朝见哥哥。甄后生的太子曹睿陪皇叔吃饭。曹植看着侄子,想起甄后之死,心中酸楚无比。饭后,曹丕遂将甄后的遗物玉镂金带枕送给了曹植。曹植睹物思人,在返回封地时,夜宿舟中,恍惚之间,遥见甄妃凌波御风而来,曹植一惊而醒,原来是南柯一梦。回到鄄城,曹植脑海里还在翻腾着与甄后洛水相遇的情景,于是文思激荡,写了一篇《感甄赋》。四年后(公元234年),明帝曹睿继位,因觉原赋名字不雅,遂改为《洛神赋》。

18、莲花洞 [明] 袁宏道

【原文】莲花洞之前,为居然亭,亭轩豁可望。每一登览,则湖光献碧,须眉形影,如落镜中。六桥杨柳,一路牵风引浪,萧疏可爱。晴雨烟月,风景互异,净慈之绝胜处也。洞石玲珑若生,巧逾雕镂。余尝谓吴山、南屏一派皆石骨土肤,中空四达,愈搜愈出。近若宋氏园亭,皆搜得者,又紫阳宫石,为孙内使搜出者甚多。噫!安得五丁神将,挽钱塘江水,将尘泥洗尽,山骨尽出,其奇奥当何如哉!(选自《袁宏道集笺校》)

【译文】莲花洞的前面是居然亭,亭开畅,可以远眺。每次登上观望,湖水清澈透明,(站在湖旁)人的影子像是在镜子里,全部显现。六桥的杨柳,一路上被风吹拂,摇曳多姿,倒好像是杨柳牵引着风,引出了水中波浪,杨柳错落有致,非常迷人。晴朗的月夜和烟雨迷茫的时候,风景各不相同,这是净慈寺最绝妙的地方。洞里的石头玲珑剔透,好像活的一样,比精工雕刻还要巧妙。我已经认识到吴山、南屏山一带都是表层为土,下面是石头,石头中间有孔,可以相互贯通,且这种洞石越发掘越多。近点的如宋氏园亭的石头,都是从这里搜索的,又如紫阳宫的石头,很多是被孙内使从这挖掘出来的。噫!如果能使五丁大力神将把钱塘江的水挑来,将山的表面尘泥洗尽,使山下面石头的奇妙奥秘全部显露出来,该是怎么样的情形呢?

入蜀记二十六日翻译,入蜀记二十六日译文(9)

19、西山十记(之一) [明] 袁中道

【原文】出西直门①,过高梁桥,杨柳夹道,带以清溪,流水澄澈,洞见沙石,蕴藻萦蔓,鬣走带牵②。小鱼尾游,翕忽跳达③。亘流背林④,禅刹相接⑤。绿叶秾郁,下覆朱户,寂静无人,鸟鸣花落。过响水闸,听水声汩汩。至龙潭堤,树益茂,水益阔,是为西湖也⑥。每至盛夏之月,芙蓉十里如锦,香风芬馥,士女骈阗⑦,临流泛觞⑧,最为胜处矣。憩青龙桥,桥侧数武⑨,有寺依山傍岩,古柏阴森,石路千级。山腰有阁,翼以千峰⑩,萦抱屏立,积岚沉雾。前开一境,堤枊溪流,杂以畦轸11,丛翠之中,隐见村落。降临水行,至功德寺,宽博有野致。前绕清流,有危桥可坐。寺僧多业农事,日已西,见道人12执畚者插者带笠者野歌而归。有老僧持杖散步塍间13,水田浩白,群蛙偕鸣。噫!此田家之乐也,予不见此者三年矣。(选自《中国历代散文选》)

【译文】走出西直门,跨过高梁桥,(路边)杨柳夹道,清溪如带,流水澄澈透明,能十分清楚地看到水下沙石,水草绕枝蔓,像马鬃一般在水中游移,像带子一般相互牵连。小鱼首尾相接地游着,忽而来,忽而去。面对河水,背靠树林,(有)佛寺相连。浓密茂盛的绿叶覆盖着朱红的漆门,寂静无人,鸟鸣花落。走过响水闸,倾听流水汩汩。到了龙潭堤,树木更加茂盛,水面更加宽阔,这就是西湖了。每到盛夏时分,荷花十里如锦缎,香风浓盛。(前来)游玩的男男女女,熙熙攘攘,坐在流水边,将水中飘来的酒杯端起,一饮而尽,这是美好的景致了。休息于青龙桥,桥一侧几步远处,有一寺院,依山傍岩而建,(周围)古柏阴森,有石阶千级。半山腰建有一阁,(两边)万千山峰如同它的翅膀一般,萦绕环抱着阁的和那屏风般矗立于阁前的是浓重的山岚雾霭。前面如同打开的一面明镜,那是绿柳堤岸的溪流,(两岸)阡陌交错,密密丛丛的翠色中,隐约可见村落。向下迎着溪水前行,便到了功德寺,寺内建筑疏疏落落,别有乡野之趣。寺前清溪环绕,上有一桥造型高峻,可坐其上,寺内僧人大多从事农活,夕阳西下,便见僧人们拿簸箕的、铁锨的、戴着笠帽的放声歌唱着回来了。有一老僧人拄着手杖漫步于田埂,水田白茫茫一片,群蛙一齐鸣唱。唉!“田家乐”的景致,我已有三年未见到了。

【注释】①西直门:即今北京西直门。②鬣(liè):兽类颈领上的毛。走:移动。牵:牵扯。鬣走带牵:形容水藻的形态。③翕忽:忽然之间。跳达:轻捷跳跃的样子。④亘(gèn):横断,这里是迎对的意思。⑤禅刹(chà):佛寺。⑥西湖:今颐和园内的昆明湖。⑦骈阗(tián):人多拥挤的样子。⑧临流泛觞(shāng):在水边宴饮。⑨武:半步。⑩翼以千峰:以千峰为翼。11畦轸(zhěn):田间小路。12道人:这里指僧人。畚(běn):簸箕一类器具。插:同“锸”,铁锹一类工具。13塍(chéng):田垅。

20、西湖七月半 [明] 张 岱

【原文】杭人游湖,巳出酉归①,避月如仇。是夕好名②,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③。轿夫擎燎④,列俟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⑤断桥,赶入胜会。以故二鼓⑥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族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吾辈始舣舟⑦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颒面⑧,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拘人,清梦甚惬。(选自《陶庵梦忆》)

【译文】杭州人游西湖,上午十点左右出门,下午六点左右回来,如怨仇似地躲避月亮。这天晚上爱虚名,一群群人争相出城,多赏把守城门的士卒一些小费,轿夫高举火把,在岸上列队等候。一上船,就催促船家迅速把船划到断桥,赶去参加盛会。因此二鼓以前人声和鼓乐声恰似水波涌腾、大地震荡,又犹如梦魇和呓语,周围的人们既听不到别人的说话声,又无法让别人听到自己说话的声音;大船小舟一起靠岸,什么也看不见,只看到船篙与船篙相撞,船与船相碰,肩膀与肩膀相摩擦,脸和脸相对而已。一会儿兴致尽了,官府宴席已散,由衙役吆喝开道而去。轿夫招呼船上的人,以关城门来恐吓游人,使他们早归,灯笼和火把象一行行星星,一一簇拥着回去。岸上的人也一批批急赴城门,人群慢慢稀少,不久就全部散去了。

这时,我们才把船靠近湖岸。断桥边的石磴也才凉下来,大家坐在上面,招呼客人开怀畅饮。此时月亮仿佛刚刚磨过的铜镜,光洁明亮,山峦重新整理了容妆,湖水重新整洗面目。原来慢慢喝酒、曼声歌唱的人出来了,隐藏树荫下的人也出来了,我们这批人去和他们打招呼,拉来同席而坐。风雅的朋友来了,出名的歌妓也来了,杯筷安置,歌乐齐发。直到月色灰白清凉,东方即将破晓,客人刚刚散去。我们这些人放船在十里荷花之间,畅快地安睡,花香飘绕于身边,清梦非常舒适。

【注释】①巳出酉归:巳(sì):巳时,约为上午九时至十一时。酉:酉时,约为下午五时至七时。②是夕好名:七月十五这天夜晚,人们喜欢这个名目。“名”,指“中元节”的名目,等于说“名堂”。③犒(kào):用酒食或财物慰劳。门军:守城门的军士。④擎(qíng):举。燎(liào):火把。⑤速:催促。舟子:船夫。放:开船。⑥二鼓:二更,约为夜里十一点左右。⑦舣(yǐ):通假“移”移动船使船停船靠岸。⑧颒(huì)面:洗脸。

【文学知识】张岱(1597年(明万历二十五年)-1679年(清康熙十八年),又名维城,明末清初文学家,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是公认成就最高的明代文学家,其最擅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等绝代文学名著。

张岱自称: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自为墓志铭》)可谓兼纨绔子弟的豪奢享乐习气和晚明名士文人纵欲玩世颓放作风兼而有之。张岱博洽多通,经史子集,无不该悉;天文地理,靡不涉猎。虽无缘功名,却有志撰述。一生笔耕不辍,老而不衰。所著除《自为墓志铭》中所列十五种之外,还有《王郎诗集》《有明于越三不朽图赞》《石匮书后集》《奇字问》《老饕集》《陶庵肘后方》《茶史》《桃源历》《历书眼》《涫朗乞巧录》《柱铭对》《夜航船》、杂剧《乔坐衙》、传奇《冰山记》等共三十余种。其中《夜航船》一书,内容殆同百科全书,包罗万有,共计二十大类,四千多条目。张岱涉猎之广泛,著述之宏富,用力之勤奋,于此可见。而他与一般玩物之纨绔、玩世之名士的畛域,也于此分界。

21、游趵突泉记(节选) [清] 怀应聘

【原文】曾有独起卓立、首耸发竖,若与山峰竞其高下,如趵突泉者哉?……呜呼,同一水耳①,谁实使之然邪?岂润下之名水不乐居,故以至柔之质而发为至刚之概,以自见其奇邪?抑水亦有不平于中而怒气迸发、排空直上,势不可遏,如荆卿②悲歌,渐离击筑③,壮士发冲冠时邪?(选自《游趵突泉记》)

【译文】还有卓然独立,昂头竖发,像趵突泉一样似乎敢和山峰一比高下的吗?唉!都是一样的水,什么让它变得这样呢?难道是“水”不喜欢自己湿润的名声,故意以至柔的本质发出至刚的气势,来展现自己的奇特?或者是水也心有不平而怒气迸发,排空直上,无法遏制,就像荆卿悲歌,渐离击筑,像壮士一样怒发冲冠的情形?

【注释】①耳,罢了,这里表感叹的语气。②荆卿,即荆轲(?—前227)战国末期人,人称庆卿,据说本是齐国庆氏的后裔,后迁居卫国,始改姓荆。渐离,即高渐离。高渐(jiān)离,战国末燕人,荆轲的好友,擅长击筑(古代的一种乐器,是古代的一种击弦乐器,颈细肩圆,中空,十三弦)。荆轲刺秦王时,高渐离与太子丹送之于易水河畔,高渐离击筑,荆轲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③筑(乐器名)

(全文完)

栏目热文

锅盖狼尾发型要留多久(怎么留狼尾发型从平头开始)

锅盖狼尾发型要留多久(怎么留狼尾发型从平头开始)

18~28岁的男士作为最具潮流的一个群体 ,可以说各个方面都体现着流行的元素 ,除了穿着之外,发型应该是最具代表性的体现...

2023-10-28 09:09:54查看全文 >>

狼尾发型怎么从短的开始留(狼尾发型一开始怎么留教程全过程)

狼尾发型怎么从短的开始留(狼尾发型一开始怎么留教程全过程)

木北造型指出,狼尾头发型是上面短下面长的发型,前期先将头发留长一点,在理发的时候让发型师把前面的头发剪短,两边的头发剪短...

2023-10-28 09:46:03查看全文 >>

狼头代表发型(武士头发型加狼尾)

狼头代表发型(武士头发型加狼尾)

光遇:哪个毕业礼压箱底?玩家不敢穿阿努比斯,怕被叫狗头前言:大家好,我是喜欢玩游戏、聊游戏的孟婆小叔。随着装扮越来越多,...

2023-10-28 09:29:01查看全文 >>

狼尾发型女生适合吗(狼尾发型适合圆脸女生吗)

狼尾发型女生适合吗(狼尾发型适合圆脸女生吗)

既然你我相遇,那就是缘分,关注时尚,关注发型,关注刘丽丽对于女人来说,爱美的心从未停止,从穿衣化妆到发型的改变,可以说是...

2023-10-28 09:27:15查看全文 >>

平原君约其门下食客翻译(春日许征君见访翻译)

平原君约其门下食客翻译(春日许征君见访翻译)

【原文】赵王使平原君求救于楚,平原君约其门下食客文武备具者二十人与之俱,得十九人,馀无可取者。毛遂自荐于平原君。平原君曰...

2023-10-28 09:24:32查看全文 >>

信陵君列传原文及翻译(信陵君列传原文及翻译古诗文网)

信陵君列传原文及翻译(信陵君列传原文及翻译古诗文网)

魏公子列传 别名 信陵君列传作者 司马迁《魏公子列传》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传记文学佳品,出自《史记·卷七十七·魏...

2023-10-28 09:19:47查看全文 >>

晋侯饮赵翻译(伯牙鼓琴翻译原文)

晋侯饮赵翻译(伯牙鼓琴翻译原文)

是什么类型的词类活用?尔欲吴王我乎?(《左传·定公十年》)你打算使我成为吴王吗?项伯杀人,臣活之。项伯杀了人(该被判为死...

2023-10-28 09:27:15查看全文 >>

平原君列传原文及翻译(商君列传全文原文及翻译)

平原君列传原文及翻译(商君列传全文原文及翻译)

老子曰①:“至治之极②,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③,美其服④,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必用此为务⑤,...

2023-10-28 09:13:36查看全文 >>

入蜀记26日翻译(入蜀记二十六日翻译及赏析)

入蜀记26日翻译(入蜀记二十六日翻译及赏析)

宋 陆游 撰  二十七日,解舟,击鼓鸣钲,舟人皆大噪拥堤,观者如堵墙,泊新河口,距沙市三四里,葢蜀人修船处。  二十八日...

2023-10-28 09:11:21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