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坐标表示电阻箱的阻值R,实验结果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则待测电阻= 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由于电压表V2的分流,待测电阻的测量值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⑥为消除电压表V2分流给实验带来的误差,实验时可以引入辅助电源,如图丁所示,E'为辅助电源,调节电路中的两个滑动变阻器,使通过灵敏电流计G的电流为0,读出此时电压表读数为1.78V,电流表A读数为0.22A,则待测电阻的准确值= 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⑦整理实验器材。
15.(2021•辽宁模拟)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测量电池组的电动势和内阻。除待测电池组外,还需使用的实验器材:灵敏电流表G,可变电阻R1、R2,电压表V1、V2,电流表A1、A2,开关,导线若干。
(1)选择合适的可变电阻R1、R2后,按图1所示电路图连接好电路,将可变电阻R1、R2调到合适的阻值,闭合开关S,反复调节可变电阻R1、R2,直到电流表G的指针不偏转,电压表V1和V2的示数之和记为U1,电流表A1和A2的示数之和记为I1。
(2)断开开关,适当调小可变电阻R1的阻值,闭合开关,发现此时电流表G的指针发生了偏转,缓慢 (选填“调大”或“调小”)可变电阻R2的阻值,直至电流表G的指针不发生偏转,电压表V1和V2的示数之和记为U2,电流表A1和A2的示数之和记为I2。
(3)重复(2)的步骤,记录到多组数据(U3,I3)、(U4,I4)……
(4)实验完毕,整理器材。
(5)利用记录的数据,作出U﹣I图线如图2所示,依据图线可得电池组的内阻r为 ,电动势为 。
(6)理论上该同学测得的电池组内阻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真实值。
16.(2021•黄冈模拟)某实验小组利用伏安法测定某一电池组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原理如图甲所示。虚线框内为用灵敏电流计G改装的电流表A,V为标准电压表,E为待测电池组,S为开关,R为滑动变阻器,R0是标称值为6.0Ω的定值电阻。
(1)已知灵敏电流计G的满偏电流Ig=500μA,内阻Rg=2000Ω,若要改装后的电流表满偏电流为200mA,应并联一只 Ω(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的定值电阻R1;
(2)该小组连好电路进行实验,将测得的六组实验数据描绘在如图乙所示的坐标纸上,利用所描绘的图像,可得电动势E= V,内阻r= Ω(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该小组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为探究图甲电路中各元器件的实际阻值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用一已知电动势和内阻的标准电池组,通过上述方法多次测量后发现:电动势的测量值与已知值几乎相同,但内阻的测量值总是偏大。若测量过程无误,则导致内阻测量值总是偏大的原因是 。
A.电压表内阻的影响
B.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偏小
C.R1的实际阻值比计算值偏小
D.R0的实际阻值比标称值偏小
17.(2021•长安区一模)小华、小刚共同设计了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电路中的各个器材元件的参数为:电池组(电动势约6V,内阻r约3Ω)、电流表(量程2.0A,内阻rA=0.8Ω)、电阻箱R1(0~99.9Ω)、滑动变阻器R2、开关三个及导线若干。他们认为该电路可以用来测电源的电动势、内阻和R2接入电路的阻值。
(1)小华先利用该电路准确地测出了R2接入电路的阻值。
他的主要操作步骤是:先将滑动变阻器滑片调到某位置,接着闭合S、S2,断开S1,读出电流表的示数I;再闭合S、S1,断开S2,调节电阻箱的电阻值为6.3Ω时,电流表的示数也为I.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 Ω.
(2)小刚接着利用该电路测出了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
①他的实验步骤为:
a.在闭合开关S前,调节电阻R1或R2至最大值,之后闭合开关S,再闭合 (选填“S1”或“S2”);
b.调节电阻 (选填“R1”或“R2”),得到一系列电阻值R和电流I的数据;
c.断开开关,整理实验仪器。
②图乙是他由实验数据绘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