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庙堂相对,三江五湖的江湖,是隐士和平民所居的“人间世”,与百姓生活紧密相关的能工巧匠荟萃之地。
“十年能中一秀才,十年难学一江湖”。三江五湖、五行八作,以及各有独门绝技师承的七十二“寡门”,很多行业如今我们都没法亲眼得见了。 近日偶得一本查加伍先生的白描图册《江湖百业图》,直观地展示了江湖业态,包括轿夫、滚叉卖艺、挑牙虫、织女、拉洋片、小炉匠和吹糖人。
今天,我们说说吹糖人。
“吹气成人任捏盘,从头到脚 一味甜。一钱难买两全美,到手有吃没有玩”。看了查先生的这本画册册,才知吹糖人它并不是我们今天在景区、民俗表演场偶尔见到的画糖人和塑糖人。吹糖人难度更高,用嘴将麦芽糖糖稀吹出的糖人,无论是葫芦、小鹿、金鱼、耗子、灯笼、猴子等,外薄内空,栩栩如生。据称最绝的是一套被称作“猴拉稀”的吹糖人玩法。
吹糖人在吹出的孙猴背上敲一小洞,猴屁股上再扎一小孔,然后向猴背上的小洞内倒入糖稀。花钱的小主,用一个小江米碗在猴屁股上扎的小孔处接着缓缓流出来的糖稀,在旁人羡慕的眼光中,慢悠悠地用小江米勺舀碗里的糖稀吃。当然,糖稀流尽或冷却凝固后,在也可以连糖人孙猴以及江米碗、勺一块吃掉。
江米碗和江米勺,则是用江米打成糊状烤制成的可食用的糕点。
好甜,是不是?赶紧回家把牙膏挤出来,凑够五个牙膏皮到街上换一个吧?
据说,江湖”七十二”寡门“有不同的祖师爷,吹糖人儿这行的祖师爷是刘伯温。民间传说朱元璋造"功臣楼"火烧功臣,刘伯温就坐在朱元璋旁边。喝酒前,他偷偷地把朱元璋的衣角压了一丢丢在自己身子下面。朱元璋离座时,衣角牵动了喝得晕晕沉沉的刘伯温,他也跟着起身离开功臣楼。然后,功臣楼起火,赴宴的功臣、侍卫和宫女数千人,全部葬身火海。 当然正史中是找不到相关记载的,但晋剧《火烧庆功楼》,以及小说《大明英烈》、《明英烈传》等都有相关描写。
据说,刘伯温逃出功臣楼后,与一位挑糖卖糖的老人换装 ,隐姓埋名扮成挑糖人沿街挑糖、卖糖。后来,刘伯温发明了画糖人、塑糖人和吹糖人,并一一教会了上门求学的人。如此一算,这一甜蜜的玩法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不知道此事真假,但人说“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1369年1-6月朱元璋在南京鸡鸣山所修功臣庙没有刘伯温的位置却是不争的事实。
原来,吹糖人这行并不怎么甜呀!
人在江湖漂,哪能不挨刀。相比杨修、许攸等等被*的谋士,刘伯温似乎更高明一点。
人在江湖混,心智和情商必须得高,但不能心机重,心机重尽早会伤到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