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等多个研究所对人工菌及野生菌的成分进行检测也发现:常见可食用野生菌如牛肝菌、鸡油菌等,所含的鲜味、甜味氨基酸总量是香菇等人工菌的2-6倍。
不是肉,却富含优质蛋白成分,还有很多可溶性和氨基酸成分,能刺激大脑分泌让人愉悦的多巴胺。这样的野生菌,也难怪云南人乐此不疲了。
△云南四大菌:松茸、鸡枞、竹荪、牛肝菌
然而,正因云南野生菌种类繁多、形态千差万别,其中不少有毒品种不易鉴别,甚至,还被民间流传的一些不靠谱的鉴别方法所误导。
误区一
颜色鲜艳的有毒,白蘑菇都可以食用?
并非所有颜色鲜艳的蘑菇都有毒,更不是白色的蘑菇就无毒。比如被称为“毁灭天使”的蘑菇,看起来文雅恬静、人畜无害,但从人们给它的名字可见其威力。
毁灭天使菌(剧毒)
红黄鹅膏(可食) 鸡油菌(可食) 花脸蘑(可食)
误区二
彻底煮熟,就能安全食用?
这个原则对于细菌、病毒和寄生虫是有效的。蘑菇中的毒素会有相当一部分可以通过加热破坏,但有一部分极为顽强的能够“熬过”高温酷刑,依然保持毒性。
误区三
有毒蘑菇会让银勺和大蒜变黑?
这是毫无科学根据的民间传说。所谓“银针试毒”只是因为古代所用的毒药不够纯,含有一些硫化物杂质,能跟银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银。蘑菇毒素不跟银反应,也就不会变色。
误区四
有虫吃过的蘑菇就是无毒的?
虫跟人的生理特征相差很大,对虫有毒的对人不见得有毒,对虫无毒的对人也可能有毒。比如一种被称为“死亡帽”的蘑菇,就可能藏有一些昆虫和它们的幼虫。
哪些野生菌有毒?如何分辨?
据统计,全世界毒蘑菇种类超过1000种,我国境内至少有500种,隶属于39科、112属。
常见的毒蘑菇种类,了解一下↓↓↓
A:灰花纹鹅膏;B:致命鹅膏;C:黄盖鹅膏白色变种;D:拟灰花纹鹅膏;E:淡红鹅膏;F:裂皮鹅膏;G:黄盖鹅膏;H:假褐云斑鹅膏近似种;I:条盖盔孢伞;J:毒沟褶菌;K:亚黑红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