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类主要捕食者是狮狒(Carnopapio spp.)。狮狒是狒狒的后裔,人类时代的草原上曾生活着大量狒狒,而在草原上的大型猫科动物灭绝后,狮狒从杂食性动物变成了肉食性动物。同时,为了提高速度,它们完全用后肢承担体重,变成了两足动物。它们的前肢变小,头部前伸,尾部变得厚重以保持平衡。狮狒的形态与1亿年前早已灭绝的食肉恐龙相似。
狮狒有很多种,捕食不同的猎物。就像它们的祖先狒狒一样,狮狒也以家族为单位生活。长腿狮狒(Carnopapio longipes )体型轻巧,身高约1.8米,捕食小型动物。普通狮狒(C. vulgaris )是分布最广的狮狒,它们的猎物是兔鹿。大狮狒(C. grandis )是狮狒属中体型最大的一种,站立时臀高达2.3米。大狮狒是完全的食腐动物。像斑猿这样的捕食者只吃魁羚腹部和肛门的柔软组织和肌肉,所以,总会给食腐动物留下大量的食物。大狮狒主要吃脖颈和四肢部分的肉,其他部分留给更弱小的食腐动物。
非洲草原上最高效的食腐动物是秃獴(Pallidogale nudicollum ),一种长得像猫鼬的动物。秃獴的头部和颈部几乎完全没有毛发,这样它们就能钻进动物尸体内部,而不把皮毛弄脏。秃獴的犬齿巨大,能够粉碎大部分骨头,食用骨髓。秃獴一般十几只生活在一起,它们与白蚁几乎形成了共生关系。白蚁建造的土丘状巢穴会留出一圈距离地面一米左右的“屋檐”,为秃獴提供遮蔽,躲开正午炎热的阳光,而秃獴带来的骨头和其他食物残渣,则成为白蚁的美食,彼此互惠互利。通常只需要三天左右,捕食者和食腐动物就能把一只魁羚变成几片皮毛碎骨和一片脚印纷杂、污迹斑斑的地面。最后的残余则会被昆虫和微生物吃掉。
地球很可能还会继续存在50 亿年,只要地球还存在,生命就将延续。在未来漫长的时间里生命会如何进化,现在还不得而知。
我们无法预见这次新出现的生命将会是何种形态,但是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新动物将会和我们现在已知的物种完全不同。基因发展的可能性是无限的,最后成型的只是无限个可能组合中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