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倍思 Storm3
主动降噪的原理声音的本质是波的一种,它具有一定的频谱,这其实已经向我们指明了消噪的手段,只要能够发出与噪音完全相反波形的声波,那么理论上噪音就能够被中和,我们就听不到那些干扰的声音信息了。
因此主动降噪的原理是:通过高灵敏度麦克风采集周围噪音,内部处理器计算生成再藉由扬声器发出一个与噪音完全相反的声波,呈 180° 的两种声波互相抵消,以此达到降噪的目的。
* 图源网络
主动降噪的效果为什么更明显?那是因为它能够更加精确地分辨噪音,有针对性地将其在传入耳道前中和,只留下我们想聆听的声音信息,比如耳机播放的音乐。这对耳机的内置处理器与算法都有一定的要求,降噪的效果也因此分高低。
* 倍思 Bowie WM05
主动降噪的类型我们已经知道主动降噪的原理,它有着关键的第一步是声学麦克风对噪音的采集,由此主动降噪依据麦克风的位置区别,分为:
- 前馈式降噪:麦克风位于耳机外侧,暴露于噪音中
- 反馈式降噪:麦克风位于耳机扬声器(喇叭)附近
- 双馈式降噪:同时有多个麦克风,前馈与反馈的结合
前馈式拾取外部噪音,相对比较容易实现,反馈式拾取的噪音更接近于耳道,理论上消除的效果会更好,不过由于麦克风位于扬声器附近,会受到耳机发出声音的影响,因此对于算法的要求会更高。
* 倍思 SIMU S1
双馈式降噪对于噪音的拾取将会更加精准且更全面,能够达到更好的消噪效果,目前较为高端的降噪耳机都是结合了多种消噪方式(被动、前馈、反馈),在某些机型上你甚至可以看到 4 个、6 个麦克风的组合方式。
随着技术的成熟与在不同形态上的不断探索,相应地也会出现更多开拓性的方案,其目的都是为了让用户能够拥有更完善的体验。我们前面提到的倍思 Storm3 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它身上,倍思专门研发设计了创新性的「倍思 U 型声学导管结构」,相比传统的耳机内部声学导管,加长了喇叭发声至麦克风收声的传递路径,让耳机的高频响应更低,声音底噪更低,从而达到更加出色的降噪体验——
不压耳,依旧降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