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培育一批既懂行业又懂数字化的服务商,加大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持。
智能工厂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的主战场。前不久,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名单,共有235家工厂入选。这些智能工厂覆盖超80%的制造业行业大类,产品研发周期平均缩短28.4%,生产效率平均提升22.3%,不良品率平均下降50.2%,碳排放平均减少20.4%,提质增效降碳成效显著,代表着我国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的领先水平。
近日,人民日报记者走进家电、高端装备、农业机械等行业的卓越级智能工厂,看看智能生产线如何高效生产,又给行业发展带来哪些新气象。
金湾格力智能工厂钣金—喷涂车间产线。人民日报记者 程远州 摄
数据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国家统计局等
“订单JC0003524,508台,开始组装。”唐杰的平板电脑上,一个新的生产任务“跳”出来:一名欧洲客户订购的508台空调,进入总装环节。
唐杰是格力电器(珠海金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湾格力”)总装车间的一名班组长,今年初,他所在的工厂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全国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
智能工厂长什么样?
园区里,总装车间居中,钣金—喷涂等生产车间与各种库房分列四周,空中物流环线将车间库房连为一体。“生产车间的零部件,经空中环线传送到总装生产线作业平台,机械臂将其组装好后,再运输至成品仓库。”金湾格力生产计划部部长林华说。
工厂内,3个系列、2000多种型号,两条生产线混线生产,全负荷运转,平均15秒可以下线一台空调。
“从销售下单到产品设计、采购、排产,再到客户服务,全流程实现数字化管理。”金湾格力总经理陈政华介绍。客户在线上下订单后,可通过服务平台实时查询订单状态。管理系统将销售订单根据货期、型号等信息进行处理后,自动下发给相关供应商备料,并传递生产订单到金湾格力的工厂。
智能工厂好在哪儿?
管理效率提升50%,生产制造效率提升100%。智能制造让工厂更高效的同时,质量也更有保证。
电脑前,唐杰确认订单,核对参数;产线上,一个个空调底板被生产出来,机械臂为其贴上条形码。“条形码就是空调的‘身份证’。机械臂识别它,对其进行精准组装。消费者扫描成品上的二维码,可以溯源至每一道生产环节。”唐杰说。
工人负担轻,准确率更高。唐杰长期担任工厂班组长,对此深有体会:“以前接到订单,要制定生产计划、协调补充物料等,繁琐耗时还容易出错。现在,自动化程度更高,只需要核对信息、处理异常预警,确保生产顺畅。”
从无到有,零部件在生产线上“转上一圈”,一台全新的空调便被生产出来。建成这样配合无间的生产线,靠的是什么?
“秘诀是将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起来。”金湾格力研发部部长杨勇说,工厂与多家企业、科研院所合作,研发建立工业大脑智慧中心,合作攻克300多项技术难题,实现产线、设备和软件系统的融合。
钣金—喷涂车间,机械臂抓起一块面板,精准悬挂在积放链上,输送到喷涂工序。“别小看悬挂这个简单的动作,这可是我们的‘绝活’。”杨勇说,面板孔径本身不足1厘米,而传送带一刻不停,精准悬挂非常难。科研人员反复试验,不断改进人工智能视觉识别等相关技术,才让机械臂达到了如今的精准度。
“每一台空调从物料采购到流水线生产,再到交付,要经过800多项质量检测,一样要靠‘5G 人工智能’检测平台来完成。”金湾格力数字智慧实验中心,质量控制部部长赖泽丰正带团队开展噪声检测,“通过人工智能模拟不同湿度、温度环境,我们将空调运行的最大噪声降低到10分贝以下。”
从一个个零件到一台台成品,走完480米长的总装生产线,订单JC0003524的508台空调陆续进入成品库。很快,这批订单通过珠海高栏港出海,开启下一段旅程。
一场供给与需求的双向奔赴
人民日报记者 韩鑫
小到卡扣、螺丝钉,大到压缩机、冷凝器,人工智能视觉检测系统实现关键流程全覆盖;从产品数字化研发设计,到智能排产精准调度,柔性产线配置让生产效率最大化。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一项重要任务。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名单中,海尔、美的、格力等家电企业的10余个典型场景上榜。
“随着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家电行业深度融合,数字化生产管理、质量管理、供应链管理、设备管理和远程运维服务等新模式在全行业得到更广应用。”中国家用电器协会执行理事长姜风介绍。一些家电龙头企业已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并建成多座智能工厂,实现需求实时响应、全程实时可视和资源无缝对接,智能制造达世界先进水平。
向“智”而行、向“高”攀升,是一场供给与需求的双向奔赴。
姜风认为,家电行业的传统需求市场正趋于饱和,但庞大的存量基础意味着家电更新换代、改造升级需求潜力巨大,行业要紧盯新技术发展,以优质供给不断满足消费者新需求。
2024年,中国家电行业累计主营业务收入接近2万亿元,同比增长5.6%,利润总额1737亿元,同比增长11.4%,以旧换新一级能效产品销售额占比超90%。
业内人士表示,个性化、多功能家电日渐成为用户新宠,智能化、绿色化产品广受市场青睐,倒逼家电企业加快推进工厂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带来的产品迭代。
过去一年多,众多家电企业积极布局智能化生产领域。小米在武汉开工建设智能家电工厂;海尔上合冰箱互联一工厂正式投产,成功下线首台超薄零嵌冰箱;华为依托鸿蒙系统为消费者提供更全面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智能工厂”造“智能家电”成为行业趋势。
从单体智能、场景智能到全屋智能,从抢占入口、关注连接到远程操控,智能家电生态日益成熟、市场规模快速发展。
姜风表示,在政策机遇和产业不断转型升级的推动下,2025年家电消费需求仍有释放空间,市场有望持续增长。
两链对接,解锁智能升级密码
韩文榕
上游联动超3万家供应商,下游对接国内外客户,如何协同产业链创新,生产得又快又好?
**强调:“抓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要搭建平台、健全体制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
对于金湾格力智能工厂而言,两链融合是发展的势在必行,也是实现突破的关键路径。
纵向链接打通,从销售下单到组织生产,从成品质检到物流配送,全链条透明可视。数字“身份证”,记录下一台台空调“从0到1”的“成长史”。于企业,能够实时获取生产与质检信息;于供货商,可以共享质量标准数据,提前优化原材料工艺;于客户,通过扫码溯源,轻松掌握关键部件信息。智能技术与传统制造业深度融合,生产设备、物流系统、供应链数据实时互联,为企业转型升级拓展了更多可能。
横向产研融合,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持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重点打造信息技术部、数字智慧实验中心等部门,专注升级智能化生产系统;有效整合企业需求与科研创新,与高校、企业合作,不断更新行业装备前沿技术。前端生产与后端研发的“零中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不仅帮助企业研发出适用性更强的先进设备,还使“生产制造效率提升100%”,提升产业链各环节企业的响应速度。
纵向到底,横向到端,步履不停的智能化探索,是传统制造企业面对市场迭代与需求更新的自主求变。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无缝对接,需要构建协同机制,打通关键环节,从需求出发优化资源配置,以创新驱动产业升级、以产业需求牵引技术突破,形成良性循环。
报道来源:《人民日报》2025.3.20 第2版
人民日报记者 程远州、韩文榕
(来源:人民日报一撇一捺微信公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