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让人喜欢的话,做受人欢迎的人。让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下一个主角就是你。大家好,我是月涵。欢迎大家收看我的第二十八期节目——不要让失言带来失和。
在《论语·卫灵公》这本书当中,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意思是说应该同这个人交流,却没有交流,这就错失了一次互相受益的机会;不应该同这个人交流,却和他无话不谈,这就是交非所人,所以有智慧的人在与别人交往中,能够做到既不失去值得交流的朋友,又不会多说不该说的话。
{!-- PGC_COLUMN --}孔子的这句教导并不是要我们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毫无原则地迎合人,而是与人交流要择言,若对方坦诚,也应当和他以诚相待;若对方别有用心,也不必把心里话和盘托出。要学会判断哪些人可以与他尽吐心声,哪些人要敬而远之;哪些时候可以放言无忌,哪些时候要说一半留一半。但是,如果万一不小心说错了话,失言了应该怎么办呢?
如果是朋友之间为了某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僵持不下时,可以适时说一句“要把这个问题争得明白,比国家足球队赢球还难”;或者说一个笑话,让双方的情绪平缓下来,在轻松的气氛中让尴尬消逝殆尽,使交际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因此,我们在打圆场时要抓住这一点,帮助争论双方换一个角度来看待争执点,灵活地分析问题,使他们认识到彼此看法的相对性和包容性,从而让双方停止无谓的争论。
第二,找个借口,给对方台阶下。有些人之所以在交际活动中陷入窘境,常常是因为他们在特定的场合做出了不合时宜或不合情理,于是就进一步造成整个局面的尴尬和难堪。在这种情形下,最行之有效的打圆场的方法,莫过于换一个角度或找一个借口,以合情合理的解释来证明对方有悖常理的举动在此情此景中是正当的、无可厚非的和合理的,这样一来,对方的尴尬解除了,正常的人际关系也能得以继续下去了。
第三,善意曲解,化干戈为玉帛。在交际活动中,交际的双方或第三者由于彼此言语之间造成误会,常常会说出一些让别人感到惊讶的话语,做出一些怪异的行为举止,从而导致尴尬和难堪场面的出现。为了缓解这种局面,我们可以采用故意“误会”的办法,装作不明白或故意不理睬他们言语行为的真实含义,而从善意的角度来做出有利于化解尴尬局面的解释,即对该事件加以善意的曲解,将局面朝有利缓解的方向引导转化。
古语讲到,“君子约言,小人先言。”意思是说君子谨慎说话,说到做到;小人妄言妄语,说到做不到。有的时候暂时的失言并不是什么大问题,问题出就出在已经出现失言了,没有及时处理,最后导致出现了“失人”的情况,这才是最让人瞧不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