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三五好友相约撸串的季节
大排档里点上几瓶冰啤酒
再来几串烤串
如果能再有一盘爆炒田螺
简直神仙一样的日子
吃田螺最美妙的
就是“嗦”的那一下
螺肉伴着汁水
顺着舌头不经意地滑入口腔
能够顺利“嗦螺”
剪尾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
而这道工序以往都是人工完成
一个熟练的工人
一天最多只能剪一百来斤
从事机械加工的吕传威师傅
从莲子中得到启发
发明了田螺剪尾机
效果如何?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吗?
图左:发明人吕传威
总有漏网之鱼
田螺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又硬又脆
是田螺的天然保护盾
人工要用钳子才能完成
剪尾从第二节开始
要做到大小适宜
口剪得太大
“嗦”的时候
螺肉就会从下面跑出来
影响口感
口太小田螺不入味
也无法顺利“嗦”到螺肉
吃得不尽兴
吕师傅的第一代田螺剪尾机
基本解决了纯手工剪田螺的辛苦
但需要手工控制速度
太快田螺会因为离心力作用
跟着滚筒转起来
太慢刀片又不能把田螺尾顺利剪掉
一盆田螺剪下来
多多少少都会有几个
没有“秃尾”的漏网之鱼
空壳的田螺也难以避免
对于市场上以田螺为生的摊贩来讲
为了不影响销售
一盆里即便只有一个田螺没有处理干净
也需要人工筛选
大家对机器并不是十分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