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 >

老梁揭秘冷冻人真相(老梁讲人体冷冻1000年能复活)

来源:原点资讯(www.yd166.com)时间:2022-12-27 04:26:37作者:YD166手机阅读>>

为此,浙江省人民委员会立即召开相关部门会议,调集技术力量,全力做好“663”车厢的改装工作。浙江省政府相关部门也即刻从各工厂抽调了数名技术拔尖的技工组成技术班子,并由铁路机务段抽调一名技术骨干负责“663”车厢的改装技术工作。

“663”车厢在杭州东郊一个机车编组站进行。由于任务涉及到抗美援越的军事机密,为防止敌特的破坏,铁路部门与当地公安部门一起制定了严格的安保措施。

为此,杭州市公安部门抽调20名干警,派出徐晚群科长带队,负责安保工作。

徐晚群科长他们在机车编组站所有岔道口设立隔离带,只留下一个出入口;规定除施工人员外,任何人不得出入。20多名干警分成两班, 24小时守护在施工现场。

主持“663”车厢改装技术工作的负责人是机务段老钳工诸志岱。

诸志岱在机械方面的技术,在整个上海铁路局可是出了名的。五十年代已被评为技师,为钳工顶级职称。

诸志岱除技术拔尖外,为人老实且政治可靠,*、刘少奇、朱德、*等党和国家*每次来杭州,所乘的专列都由诸志岱负责主持检修,他的政治可靠程度和技术水平可见一斑。

然而,令人感到不解的是,这样一位政治可靠的老工人,在 “663工程”开工的第二天,竟蜕变成了一个“小偷”,并离奇地上吊自*了。

情况经过是这样的:

3月16日,“663工程”正式开工。为了保证15天内完成工作任务,施工人员两班倒,日夜轮流干。诸志岱是工程技术负责人,责任重大,他除了跟班工作外,吃、睡都在工地上。

3月17日下午3时,诸志岱骑着一辆自行车,车后架上夹着一个帆布工具包,驶出工地。

车行至工地关卡时,担任警戒的两个干警朝他挥挥手:“诸师傅,忙呀。”

由于诸志岱是工程负责人,待在现场的时间最长,因此与负责警卫的警察熟络。

诸志岱跨腿下车,一面推着自行车,一面微笑道:“不忙,到库房领取一些油漆。”

过了关卡,诸志岱又重新跨上自行车,准备往库房方向驶去。

突然诸志岱听到右侧响起一阵急促的“叮当、叮当——”自行车铃声,没等诸志岱反应过来,一辆自行车“咣当”一声,撞了上来。接着,两人连人带车都倒在地上。

老梁揭秘冷冻人真相,老梁讲人体冷冻1000年能复活(5)

“你怎么这样鲁莽——你是干什么的?”诸志岱从地下站起来,一面拍打身上的尘土,一面嘟囔道。

“对不起,老师傅,我的自行车车闸坏了——你伤到哪了?”撞倒诸志岱的那人一面搀扶他,一面惊慌失措地问道。

“这不是食堂的炊事员小王吗?怎么这样不小心,把诸志岱师傅给撞倒了。”这时在卡口值班的警察立刻跑过来,帮助搀扶诸志岱。

“没事、没事,警察同志。”诸志岱连声对警察说道。

警察接着躬身帮诸志岱捡起摔在地上的工具包。当警察捡起地上那个工具包时,只听到“哗”的一声,工具包里掉出一束银色东西,在太阳光映照下显得银灿灿的。

那位警察顿时警惕起来,问:“诸师傅,这是什么东西?”

小王抢先上前看了看,用不确定的口气说道:“这东西有些像银制品。”

诸志岱转身走过来认真地瞅了瞅,顿时被吓得脸都变绿了。他两手直愣愣地垂着,面红耳赤,舌桥不下,嘴唇翕动着却说不出一句话来。

“诸志岱师傅,我问你这到底是什么东西?”警察口气变得严厉起来。

诸志岱面现难堪,支支吾吾道:“是、是……是那个银焊条。”说罢,诸志岱双手抱着头,懊丧地蹲在地上。

这时,撞倒诸志岱的小王弯腰拾起银焊条,用手掂了掂,说道:“不轻,估计有一斤重。”然后把银焊条递给那位警察。

警察接过银焊条,在诸志岱眼前晃了晃,说:“诸师傅,你不是说去仓库领油漆吗,怎么把这个东西从工地给顺出来了?”

诸志岱百口莫辩,吭哧半晌,才喃喃道:“我真的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

这些白银焊条,当时的市场价格约在200元左右。1966年全国职工平均工资仅为583元,200元可不是个小数目。

根据六十年代刑事立案标准,盗窃公私财物的,城市超过25元、农村超过15元,公安机关即应立案侦查。

负责“663工程”安保工作的杭州市公安局徐晚群科长,亲自询问了诸志岱,但诸志岱不承认自己偷盗白银焊条,始终咬定白银焊条是有人故意放到他工具包里的。

注重证据的徐晚群科长,综合诸志岱历来的工作及思想表现情况,也觉得眼前这事不能百分之百肯定就是诸志岱*,还得进一步调查。于是,徐晚群科长决定把银焊条留下,让诸志岱回家等候处理。

徐晚群科长即刻将此情况向联合工作组领导汇报。联合工作组领导听说这事后,认为负责“663工程”的技术组负责人诸志岱存在盗窃公物嫌疑,是政治不纯的表现,而 “663工程”是一项重要的政治工程,政治不纯的人是不再适宜参与“663工程”了。于是,联合工作组决定将诸志岱调出“663工程”。

机务段领导把联合工作组这个决定告诉诸志岱,诸志岱听后一脸茫然和委屈,他想:自己从参加工作那天开始,到成为整个上海铁路局技术拔尖的骨干,全凭自己老老实实做人、扎扎实实工作争取得来的,如今被诬良为盗,开除出“663工程”,自己今后还怎么有脸见家人和同事?

诸志岱是个看面子大于生命的人,他越想越觉得措颜无地,于是他决定以死明志。

诸志岱回家后,紧闭房门,写下了 “我不是小偷!诸志岱绝笔。”的遗书,把它放在桌子上。

当天晚上,诸志岱换上一身干净的唐装,在自己家里上吊自尽了。

三、诸志岱自*牵出蹊跷事

诸志岱的自*,像晴天霹雳,使整个铁路机务段的人们感到震惊,大家纷纷议论:这样一个老实且技术拔尖的老工人怎么会莫名其妙地走上绝路呢?

同时感到震惊的当然还有联合工作组。在实施“663工程”期间,工程的主要技术负责人发生这样的事,不得不引起联合工作组的高度关切和警觉。

联合工作组为此召开了特别紧急会议,分析诸志岱的自*原因。与会者通过对诸志岱的家庭出身、历史、一贯工作表现及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综合分析,认为诸志岱不会去盗窃银焊条的;他之所以自*,实际上就是以死明志,用生命向人们证实他的清白。

“既然是这样,那么,就有一个问题不能解释了。”徐晚群科长困惑不解的说道,“既然诸志岱未偷银焊条,那么银焊条是怎么进到他的工具包呢?”

“会不会是有人诬陷?”与会者中有人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那么,为什么要制造这起诬陷呢?他的目的又是什么?是不是与‘663工程’有某些联系呢?”徐晚群科长连续几个反问。

然而,对这些疑问谁都说不出一个合理的解释来,它成了一个谜。

但由于事情发生在“663工程”技术骨干身上,联合工作组还是决定由徐晚群科长主持对此事件的侦查工作。

但徐晚群科长是去年刚从部队转业到公安部门工作的,在部队他一直搞军事,到地方公安局工作后,主要是负责内勤,从没有接触过刑事侦察工作。

为了保证“663工程”的绝对安全,查清诸志岱自*与“663工程”是否有关联这个问题,徐晚群科长找到联合工作组的领导,说明了自己不能胜任调查诸志岱自*案件的原因,并建议联合工作组调一位精通刑侦工作的侦查员来主持侦查工作,并表示自己保证全力配合。

联合工作组立刻将这一情况反馈回卫生部和铁道部。铁道部长吕正操亲自与浙江公安厅吕剑光厅长联系。

吕剑光厅长决定派副处级侦察员牛仲水主持案件侦查工作。

只有37岁的牛仲水,江苏镇江人,19岁那年他参加了中共地下党,并打入国民党江苏省警察厅,当了刑警。解放后在公安部门搞刑事侦察工作。他已经在刑事侦察战线上干了整整20个年头,参与或主持侦破了多起大案、要案,是公安战线上一名资深的侦查员。

牛仲水一到“663工程”工地,就召集会议,听取诸志岱案件的情况汇报。

老梁揭秘冷冻人真相,老梁讲人体冷冻1000年能复活(6)

徐晚群在会上首先向牛仲水详细地介绍了诸志岱涉嫌盗窃银焊条的情况及自*经过。

牛仲水仔细地听完徐晚群的汇报后,问道:“有尸检报告吗?”

“有。”徐晚群从公文包里拿出诸志岱的尸检报告递给牛仲水。

牛仲水详细地看了尸检报告后,他几乎整整沉默了一刻钟。然后一针见血地指出:“刚才听了关于诸志岱涉嫌盗窃银焊条的情况汇报,查看了诸志岱的尸检报告,我认为,我们调查这起事件应该树立这样一个指导思想,那就是必须把它与‘663工程’联系起来考虑——不管这个案件是否与‘663工程’有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防患于未然,保证‘663工程’的绝对安全。

“我们首先要搞清诸志岱是不是真的盗窃银焊条——如果是诸志岱盗窃银焊条,那这就是一件普通的盗窃案件;如果银焊条不是诸志岱盗窃的,那么一定是有人加害于他,我们就要搞清楚加害他的人是谁及加害他的动机。”

“我们打算从哪里入手呢?”徐晚群虚心地问道。

“从查阅档案和走访群众入手。”牛仲水说,“查阅档案和走访群众往往是许多案件的突破口——我们这样做,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第二天一大早,牛仲水带着徐晚群及几名警察,用了足足2天时间,查阅了诸志岱的档案及银行存款,走访了诸志岱的单位领导、同事及亲朋好友。

牛仲水很快就条理化地把调查结果整理出来:

第一,诸志岱的家庭经济条件很好,生活殷实,几个子女都已成家立业,他没有什么经济负担。在当时全国职工平均工资仅为583元的情况下,他每个月工资就达136元,他妻子月薪也有73元,家庭银行存款高达7000元,属于高收入家庭;

第二,诸志岱品行很好,不占单位便宜。平时他工作用的钳子、扳手等工具,都是他自己掏钱买的;

第三,诸志岱经常资助生活困难的职工。有几位跟他一起工作的工友因孩子上学、母亲患病缺钱,他都解囊相助;

第四,诸志岱拾金不昧。他捡到过一个钱包,里面有1000多元钱,交给警察后拒绝留名。后经警察多方查找,才知道是他。

牛仲水根据以上整理出来的走访情况,做出了这样的判断:虽然银焊条是从诸志岱的工具包里掉出来的,但不能证明就是他偷的,因为他不具备作案的动机。

“基于这个判断,就必须考虑是谁要栽赃诸志岱了。”牛仲水向联合工作组领导汇报调查结果时提出了这个问题。

联合工作组的领导提出:按要求,单位材料进出都有登记的,你们何不去查查银焊条的进出库登记表,看看他们是什么时候进的货,用没用过或是谁领的。

“对呀!”牛仲水猛地一拍大腿,“我马上去库房查阅材料进出库登记表。”

在机务段库房,牛仲水询问了保管员,领用银焊条是否办登记手续。保管员拿出那本《材料进出库登记明细表》递给牛仲水,说道:“你可以看看,我们机务段领用任何材料都须登记、签名的,这是基本的制度。

“白银焊条平时仓库里是没有的,因‘663工程’需要用,领导才派人专门去采购回3盒,前两天都全部由该工程电焊工袁海鸣师傅领去了——你看,上面还有他的签字呢。”

“袁海鸣?是你们段的工人吗?”牛仲水一面翻看那本《材料进出库登记明细表》,一面问道。

“不是,听说他在制冷设备厂工作,因此这次‘663工程’需要,他们厂领导选派他到这里参加这项工程。”

说话间,牛仲水看到那本《材料进出库登记明细表》第14页上有这样一行记载:领货日期:3月16日下午;品名:白银电焊条;数量:3盒;领取人签字:袁海鸣。

为了进一步对袁海鸣基本情况的了解,牛仲水打电话到制冷设备厂人事科了解袁海鸣的情况。

“你别看袁海鸣是个只有三十来岁的小伙子,长得矮小,但他精灵能干,他的一手电焊技术却闻名浙江全省。1959年曾代表浙江省参加华东地区青年技工大比武,获得电焊综合项目第四名。正是他的技术过硬,才被选派参加‘663工程’的。”制冷设备厂人事科一位姓江的科长在电话里介绍道。

“政治思想表现怎么样?”牛仲水接着问道。

“表现不错,我们准备把他列为党员培养对象呢。”

牛仲水放下电话,立即与徐晚群科长到“663工程”工地找袁海鸣核实情况。

在工地,袁海鸣戴着电焊面罩正在焊接部件,牛仲水并没有打扰他,而是等他把那根焊条烧完后,才与其打招呼。

牛仲水是一位侦查经验十分丰富的老公安,他没有马上切入正题,而是掏出一支香烟递给袁海鸣,然后给他点上,说:“袁师傅,辛苦了。”

袁海鸣显得十分淡定,深深地吸了一口,说:“这烟味道还蛮正的呀。”

“好抽就送给你。”牛仲水笑眯眯地将那盒香烟放到袁海鸣的手中。

牛仲水与袁海鸣盘腿坐在一排枕木上,聊了几句家常后,牛仲水似乎很不经意地问道:“诸师傅的事听说了吗?”

袁海鸣掐灭手中的香烟,双手拍打着大腿,面现怜悯之情道:“唉,诸志岱师傅不但技术好,人品也好——我觉得他是受了冤枉的。”

“哦,你怎么知道他是受冤枉的?”

“这么跟你说吧,说诸师傅偷银焊条我不信,是因为我这里银焊条一根都没少!”袁海鸣说完,眼睛偷偷地瞟了牛仲水一眼。

“什么?”没等袁海鸣的话落音,牛仲水倏地站了起来,愕然道:“一根没少?”

袁海鸣口气肯定地说:“是的。昨夜我到的工地接班,听工友说诸师傅偷了公物,被叫到机务段去了。

“我以前不认识他,所以也不关心他的事。今天上午听人说诸志岱师傅因盗窃银焊条被发现后自*了。此时我才大吃一惊——因为工地上用的银焊条是我领的,由我保管。我马上查看,才知道一根没少。

“说诸志岱师傅偷银焊条无非是偷工地上的,可我这里保管的银焊条却一根都没少呀——你说这不是冤枉诸志岱师傅吗?

“我本想等会儿下班后找公安同志反映这个情况的,正好你来找我了。”

“能带我去看看你领回的那些银焊条吗?”

“当然可以。”

袁海鸣保管银焊条的地方是一节废车厢。废车厢中放着一个锁着的铁柜。

袁海鸣打开铁柜,指着里面三盒焊条:“你看吧,我从仓库领来的银焊条一直放在这里,由于工程还没用,所以连封口都没启。”

牛仲水拿过那三盒焊条逐盒认真地观察了一番,确实盒口的封贴条都没有打开过,上面还盖着铁路机务段仓库入库日期的骑缝章。

牛仲水问袁海鸣:“可以拆开看看吗?”

“拆吧,没事的。”

牛仲水开封查看,确认三盒银焊条一根都没少。

眼前的情况让牛仲水陷入了沉思中:银焊条一根没少,那么,银焊条是怎么进到诸志岱师傅包里的?根据牛仲水多年办案经验判断,这个案件比原先想象的要复杂,背后一定隐藏着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

牛仲水认为:这个蹊跷的案件发生在“663工程”工地,在很大程度上与该工程有关。为确保“663工程”万无一失,必须尽快解开诸志岱自*之谜。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牛仲水决定从两方面着手调查诸志岱自*案:一方面是重点调查现场施工人员,因为他们有接触诸志岱的机会;另一方面是调查那个撞倒诸志岱自行车的小王,因为他最有可能把银焊条放到诸志岱的工具包中。

四、调查发现袁海鸣说谎,并牵出案中案

骑自行车撞倒诸志岱的那个食堂炊事员小王,名叫王升笠,20来岁,3年前由劳动局介绍到机务段食堂做炊事员。

牛仲水在与王升笠正式接触前,决定先在外围调查了解他的基本情况。

根据走访机务段领导和职工获得的情况,牛仲水勾画出了这个王升笠的“画像”:此人平时表现较差,工作吊儿郎当,油腔滑调,还染上了好吃懒做、酗酒、赌博等不良习气;生活作风放荡,乱搞男女关系,甚至还跟一个比自己大20多岁的有夫之妇长期鬼混。

最令牛仲水怀疑的是,在调查中有一位工人反映,案发前王升笠表现十分异常,他早早就骑着自行车在编组站里转悠,像在寻找什么目标似的。

那位工人还反映,当时他在与王升笠聊天,王升笠显得心神不宁,眼珠四处乱瞟。后来王升笠看到诸志岱过来后,忽然对那位工人说,有一件很急的事需要去办,然后就骑着自行车行色匆匆地离开了。

王升笠的嫌疑陡升。于是,牛仲水决定正面接触王升笠。

当牛仲水去找王升笠时,却得知他不在食堂,他与另一个炊事员换了班。这让牛仲水心情不免有些紧张起来:是不是他察觉了什么?

牛仲水立刻驾着吉普车带上徐晚群科长,赶往王升笠的家。

“老人家,您知道您的儿子小王去哪了吗?单位有重要工作要安排他去做。”

“听说他去旅游了,但到哪旅游他不跟我们父母说——这个逆子,我们也管不了他。”

牛仲水的心咯噔一下:王升笠会不会逃跑了?

牛仲水回到机务段后,立即从徐晚群那里调来十来个干警,分头找到平时和王升笠比较接近的人了解情况,摸排与王升笠来往密切的人员名单和他们的单位、地址。

根据摸排到的与王升笠经常来往的人员名单及地址,牛仲水、徐晚群他们分为两个组,分头去查找王升笠的下落。

然而,令牛仲水他们失望的是,一直折腾到后半夜,却没有获得有关王升笠行踪的任何线索。

王升笠去哪里了?苦苦思索中的牛仲水,突然灵光一闪,喊出了一个名字:“朱乃峨!”

朱乃峨就是和王升笠长期鬼混的那个41岁的女人。牛仲水在查阅王升笠的档案知道,两人一个多月前被人捉奸,虽朱乃峨表示痛改前非,今后要与王升笠断绝关系。但牛仲水知道,男女私情并不是说断就能断的。

“会不会两个人又勾搭到一块儿去了?”牛仲水暗想。于是他决定连夜去查一查朱乃峨。

“朱乃峨住在哪,我们并不知道呀。”徐晚群说。

牛仲水说:“这个事没问题。我记得我们在调查王升笠情况时,编组站保卫科曾提到过,王升笠被捉奸后是保卫科把他从武林派出所领回来的。我想,派出所在问话笔录中一定有朱乃峨的住址。我们马上赶往派出所——查!”

在派出所,牛仲水他们查到了朱乃娥的住址。

可是,当牛仲水他们赶到朱乃娥住处时,她丈夫却说她去苏州出差一个多星期了。她丈夫还说,她出差期间还打来过一次电话,说住在拙政园附近的春风旅社。

“春风旅社,这是个至关重要的信息。”牛仲水对徐晚群说。

牛仲水立刻给苏州火车站派出所值班室打去电话,要求他们即刻派人去拙政园附近的春风旅社查房,如果发现一个叫王升笠的小伙子立即扣下。

不得不佩服牛仲水这位经验丰富的老公安,他的分析与判断是那么的准确。一小时不到,苏州火车站派出所来电,说从朱乃娥的客房里发现了王升笠,并把他扣留了。

王升笠被接回后,牛仲水立即对他进行询问。

老梁揭秘冷冻人真相,老梁讲人体冷冻1000年能复活(7)

为提高审讯效果,牛仲水一面对王升笠进行询问,一面让徐晚群科长带部分警员去食堂询问王升笠最近生活中发生的大小事情,收集他制造撞车事故的相关证据,以便在询问中快速地突破王升笠的心理防线。

不出牛仲水的预料,开始对王升笠询问时,王升笠油腔滑调地东扯一句西扯一句,说他撞诸志岱就是一次机缘巧合。

接着,王升笠做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索性闭上眼睛不说话了。

询问进入了僵持状态。正好这时徐晚群科长送来了一份在走访中刚刚获得的,关于王升笠在 “663工程”开工的前一天晚上,和一个人在“楼外楼菜馆”喝酒,次日,与王喝酒的那个人出现在“663工程”工地的情况。

“我问你,3月15日晚上6点半,你在楼外楼餐馆和谁一起吃饭?”牛仲水突然抛出了这个证据。

听到牛仲水这么一问,王升笠不禁一惊,他翕动嘴唇,结结巴巴地说道:“这、这个你们也知道了?”

“我们不但知道这些,还知道诸志岱被你撞倒的那天,你事先到现场踩点的情况。”

听到牛仲水这么一说,王升笠知道无法隐瞒事情的真相了,他耷拉着脑袋,坦白道:“用自行车撞倒诸志岱是参加‘663工程’的电焊工袁海鸣让我帮忙*。”

“详细说说具体经过!”牛仲水用威严的眼神盯着王升笠。

王升笠说:“3月15日下午,我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说他叫袁海呜,和我已故的伯父是老熟人,因他将被抽调到‘663工程’干活,所以想和我认识一下。他说当晚请我在楼外楼饭店喝酒。本来我就好那么一口,很高兴地答应了。

“喝到微醺时,袁海鸣提出托我办一件事。他说让我骑自行车和诸志岱开一个‘玩笑’,把诸志岱的自行车撞翻。他还说办妥这件事,就给我500元钱作报酬。我一听,有这好事,何乐而不为?于是慨然允诺了。

“当我把诸志岱撞倒后,在第二天上班时,袁海鸣付给我500元,他一再叮嘱我要对这事守口如瓶——情况就是这样。”

经牛仲水等人分析,认为王升笠的交代内容基本可信。于是决定传讯袁海鸣。

然而,此时一件蹊跷的事发生了。正当牛仲水他们决定传讯袁海鸣时,袁海鸣驻地所在地派出所打来电话,说袁海鸣到派出所投案自首了,袁海鸣称自己对诸志岱之死负有责任。

五、查案中案却意外发现间谍身影

袁海鸣到案后直言不讳地交代,是他趁诸志岱不注意将银焊条偷偷放入他的工具包中的,目的是栽赃诸志岱。

袁海鸣交代道:“实际上, 早在1957 年,在浙江省修建新安江水库中,我和诸志岱就认识了。当年我俩都作为技术骨干参加了新安江水库建设,在工地共事了3个多月。在此期间,我俩都是水电站技术组的成员,并且同住一间宿舍里。

“在工地共事中,我发现,诸志岱是个多面手,他不仅熟练地掌握电焊、刨工、磨工、车工等技术,而且还会干泥瓦工的活儿。我是个要强的人,1959年曾代表浙江省参加华东地区青年技工大比武大赛,获得电焊综合项目第四名。现在发现有人超过了我,大受刺激,十分嫉妒。我曾对与我要好的同事说过,杭州市有这样的技术人才,我袁海鸣永远出不了头!

“为了在浙江技工圈内独占鳌头,我暗暗下决心,要和诸志岱在技术上决一雌雄。从此,我认真学习机械理论知识,苦练车、钳、刨等技术。经过几年的努力,我的技术理论及实操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和进步。并担任了钱塘江冷冻设备厂电焊班班长。因此,工厂领导还派我到江苏主持建造一个市级机械项目,曾一度被当地工人称为‘专家’。”

“这次杭州启动“663工程”,要抽调技术过硬的技术工组成技术小组,我理所当然地被钱塘江冷冻设备厂选派参加‘663工程’。我想,凭自己过硬的技术,自己肯定能当上‘663工程’的技术总负责人。我当时心里为此美滋滋的。

“可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到‘663工程’报到后,才获知‘663工程’的技术负责人由诸志岱担任。这对我来说刺激太大了,心里出现极度不平衡。”

“一山容不得二虎。于是,我就想起用栽赃的办法,把诸志岱挤出技术组。只要人们发现诸志岱偷盗银焊条,组织就会把他从技工组里撤出来,到时候我便顺理成章地成为技术组负责人。”

牛仲水眼里里透出犀利的迫人目光:“说说你栽赃的具体过程!”

袁海鸣偷偷地瞟了一眼牛仲水,眸子里闪过一丝让人不易察觉的狡黠眼神,说道:“我认识在食堂做炊事员的王升笠的伯父,更知道王升笠是个见钱眼开的混混。因此,我决定利用王升笠实施栽赃计划。我对王升笠说,我要跟诸志岱开个玩笑,因此让他想办法用自行车撞倒诸志岱,把他自行车后的工具包撞开,并答应事成后给他500元。没想到这个愣小子,什么也不问就爽快的答应下来了。

“于是,我用自己的钱去五金店买了一盒白银焊条,然后我去找了杂工小陈,让他编个理由引开诸志岱,我乘机把那盒白银焊条塞进诸志岱工具包里。

“原以为我设计的栽赃计划天衣无缝,但出乎我的预料,诸志岱竟然自*了——我把事情玩大了。”

说到此,袁海鸣故意挤出几滴鳄鱼般的眼泪,面现忏愧之情道:“唉——这都是虚荣心惹的祸,我对不起诸志岱师傅。我愿接受政府的处罚。”

牛仲水是个行事严谨的人,他决定对袁海鸣的坦白交代情况做一次彻底核查,以断定他的坦白是否真实可信。

调查有了结论:袁海鸣当时确实参加了新安江水电站的建设,他回来后也的确对同事说过“杭州市有诸志岱这样的技术人才,我袁海鸣永远出不了头”的话;作为技术员,袁海鸣近些年确实刻苦钻研技术,成绩非常突出;3月17日,袁海鸣确实去过四海五金店购买3盒白银焊条,那家五金店营业员证实了;调查那个无意间配合袁海鸣支走诸志岱的杂工陈某,证明确有其事。

虽然调查结果与袁海鸣交代的情况一致,但侦查经验丰富,行事老道的牛仲水始终觉得哪里有些不对劲,但一时又找不到原因所在。

牛仲水连夜召开案情分析会议,集思广益,分析袁海鸣供词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老梁揭秘冷冻人真相,老梁讲人体冷冻1000年能复活(8)

栏目热文

美国第一冷冻人复活了吗(山东首例冰冻人复活了吗)

美国第一冷冻人复活了吗(山东首例冰冻人复活了吗)

科幻片中出现过这样一个情节,一个人因意外被冰封起来,几百年后当他再次解冻苏醒,面对的是与之前完全不一样的世界。如今这个科...

2022-12-27 04:29:34查看全文 >>

冷冻人骗局揭秘(山东首例冰冻人复活了吗)

冷冻人骗局揭秘(山东首例冰冻人复活了吗)

受冬眠动物的启发,上世纪六十年代,诞生一项据说可以延长寿命的人体冷冻术。把人体放在液氮中急速冷冻,若干年后再解冻复活,进...

2022-12-27 03:50:10查看全文 >>

渐冻症一针1300万(渐冻症打一针70万的药可以痊愈吗)

渐冻症一针1300万(渐冻症打一针70万的药可以痊愈吗)

“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抢救更多患者!”很多人并不知道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张定宇院长是一位渐冻症患者,新冠前线,他怕...

2022-12-27 03:45:47查看全文 >>

国外冷冻人的真实成功案例(美国冷冻人体成功案例)

国外冷冻人的真实成功案例(美国冷冻人体成功案例)

在很多影视剧里,我们能看到,有部分人为了追求生命永恒,一直在探索长生不老之术。古代有皇帝们求取仙丹灵药,而现在则依靠医疗...

2022-12-27 04:19:27查看全文 >>

冷冻人的真实现状(真实的冰冻人现状)

冷冻人的真实现状(真实的冰冻人现状)

“冷冻”、“休眠”,在科幻小说和电影中这些已经不是什么新颖手法了。故事中,人类通过某种技术,可以给生命按上暂停键,在需要...

2022-12-27 03:47:08查看全文 >>

冷冻人弊端(冷冻人有唤醒案例吗)

冷冻人弊端(冷冻人有唤醒案例吗)

几乎没有一个家庭,可以完全避开速冻食品。尤其是我们每天加班加点地工作,速冻食品简直就是解决温饱的神器。方便是真方便,但物...

2022-12-27 04:02:50查看全文 >>

冷冻人已经宣布解冻了吗(第一批冷冻人解冻成功了吗)

冷冻人已经宣布解冻了吗(第一批冷冻人解冻成功了吗)

第一位冷冻人在科幻小说中,宇航员在进行长时间的星际穿越时,往往会采用冷冻技术来冷冻自己的时间,等到了一定时间之后再次进行...

2022-12-27 04:14:55查看全文 >>

民勤人祖籍来源(民勤100大姓排名)

民勤人祖籍来源(民勤100大姓排名)

吐蕃统治了凉州,自然包括民勤。从4个千户军长中不包括突厥语系民族,说明当时民勤地区居住的突厥各族和汉人一样,完全处于被统...

2022-12-27 03:53:28查看全文 >>

甘肃省的东乡族生活条件怎么样(东乡族在甘肃有多少人)

甘肃省的东乡族生活条件怎么样(东乡族在甘肃有多少人)

碧小福说 “有了新宿舍,我再也不用每天走5公里这样的山路上学了。”碧桂园帮扶的甘肃省东乡自治县是怎么样的地方视频有亮...

2022-12-27 03:43:40查看全文 >>

甘肃的东乡族与其它民族通婚吗(东乡族和汉族结婚怎么样)

甘肃的东乡族与其它民族通婚吗(东乡族和汉族结婚怎么样)

01这几天大家有没有在斗音平台上刷到了一个“东乡族新娘”的婚礼视频,新娘据说才18岁,长得非常漂亮,她在自己的婚礼上不是...

2022-12-27 04:02:56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