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馒头用墨红玫瑰,柔软馥郁(记者周益帆 摄)
2019年7月,高连学的馒头店正式开张,取名为“一个诗人的馒头店”。店铺没有醒目的招牌,最显著的标志,是两张印有高连学照片的小木板,上面写着“左手馒头右手诗歌”。做生意的间隙,高连学随时会把灵感记在朋友圈里。
高连学介绍:“做生意的过程中,我从来没放弃读书,从城市到村子,我要表达我要写,诗歌就是我的日记。我是一个做馒头的,别人吃得好,我有成就感,然后我才会表达出对生命的热爱,所以我的诗发出的光芒是小麦的金黄色。”
鲜花馒头走红之后,小店又推出了肉包(记者周益帆 摄)
高连学坚持店里的馒头、包子都要纯手工,他认为手掌柔软又温暖,揉出来的面团比机打的更有弹性。
现在,店里只有他一个人包包子,来往的人可以透过木质花格装饰的玻璃窗看到他的一举一动。一盘十八个包子,一半大葱肉、一半香菇肉。皮儿是现擀的,褶子捏得细细长长,蒸熟之后,汁水被紧紧裹在面皮里。
“一两皮二两肉,包子150克,真是二两肉,我们做手工的,标准就在心里。”高连学表示。
小院里“诗人”会在忙碌前读一会儿书,这是这么多年一直坚持的习惯(记者周益帆 摄)
“一个诗人的馒头店”门口排起的长队(记者周益帆 摄)
九点半,游客们陆续到来,一般都会绕过排队的人群,走到玻璃窗前,给低着头、专注包包子的诗人高连学拍张“打卡照”,再返回队尾。
“做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谁在拍,或者已经习惯了。人到中年以后,会感觉时间非常紧迫,每天在那里做着馒头、做包子,就会天马行空,会想比如说包装该弄了,这么小一个店要怎么发展?”高连学说。
一些顾客回家后仍对玫瑰花馒头“念念不忘”,又在网上找了电话打过来希望网购——尽管从丽江发一件馒头包裹,邮费甚至要超过馒头的价格。
顾客:你好,你是丽江白沙镇的诗人馒头吗?
高连学:是的,你好,你说。
顾客:前天我去买,鲜花馒头挺好吃,你们可不可以邮寄?
高连学:可以,到下午晚一点的时候我加你微信,然后快递发给你好吧?
顾客:好的,你就是馒头哥?
前两年,有朋友悄悄来白沙,隔着玻璃窗看到高连学低头揉面的样子落了泪,高连学却对现在的日子愈发坦然——不过,还是会不断有人问:靠6块钱一个的馒头怎么还清他四千万的负债?
高连学解释:“一个馒头40%左右的利润,正常情况可以卖个万把块钱一天,今年暑假计划是每天3到5万,白沙元旦以后到春节前,人就超级多了,这段时间有人说开个加工厂来帮我,我说手工行业不适合,它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嘴巴不会骗人,我学会了慢即是快,做一件正确的事,就要一直做,终会有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