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书籍文档 >

子产不毁乡校阅读答案(子产不毁乡校原文注音及翻译)

来源:原点资讯(www.yd166.com)时间:2023-12-06 02:00:45作者:YD166手机阅读>>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郑人于乡校()

②以议执政之善()  

③不如小使道()

④不如吾闻而之也()  

二、下列与“然犹防川”中的“然”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所以者何(《晏子使楚》) B.坐其中,颓碧窈(《于园》) 

 C.往来视之(《黔之驴》)D.怡自得(《幼时记趣》)  

三、用“∕”标出下列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夫 人 朝 夕 退 而 游 焉  

四、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  

(2)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晏子使楚》)  

五、.说说文中子产有什么品质值得我们学习。(2分) 

参考答案: 一、①游历;②恶,坏;③同“导”,引导;④以……为药  

二、A(例句和A项解释为“这,这样”;C项解释为“然而”B、D项解释为“……的样子”)  三、夫∕ 人∕ 朝 夕 退 而 游 焉 

四、(1)这是我的老师啊,哪能废除它呢?(2)莫非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东西吗? 

五、子产认为人民是老师,人民的意见是补救弊政的良药,因此,不仅不能压制,还要采取适当的方法让它宣泄,子产的开明值得我们敬仰、学习。

子产不毁乡校阅读答案,子产不毁乡校原文注音及翻译(1)

栏目热文

子产不毁乡校简介(孔子为什么说子产毁乡校是仁之举)

子产不毁乡校简介(孔子为什么说子产毁乡校是仁之举)

春秋时,郑国人常在乡校里议论政事得失。大夫然明对执政大臣子产建议毁掉乡校。子产说:“为什么要毁掉?乡人早晚到那里聚会,...

2023-12-06 01:44:59查看全文 >>

子产不毁乡校给我们什么启示(子产不毁乡校蕴含的公关思想)

子产不毁乡校给我们什么启示(子产不毁乡校蕴含的公关思想)

公元前542年,春秋时郑国大夫然明向国卿(相当于宰相)子产建议,毁掉百姓聚集议论政事的乡校。子产未采纳,反而把乡校作为获...

2023-12-06 01:56:20查看全文 >>

纯手工制作银饰教学(手工银饰制作教学视频)

纯手工制作银饰教学(手工银饰制作教学视频)

0102030405060708091011121314151617181920,...

2023-12-06 01:48:52查看全文 >>

怎么在家制作银饰(家庭银饰制作方法)

怎么在家制作银饰(家庭银饰制作方法)

自制银饰,比如制作一个银手镯,银镯子的重量一般也就几十克,熔银所需量并不大,使用小型熔炼炉来熔炼再合适不过了。小型熔炼炉...

2023-12-06 01:57:40查看全文 >>

自己动手做银饰(自己diy做银饰)

自己动手做银饰(自己diy做银饰)

栏目:人文 △风车耳环制作简单有趣!经过自己的双手,银饰包裹满满的爱~□本期老师韵仪丨银饰设计师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许...

2023-12-06 01:33:33查看全文 >>

子产不毁乡校讲述的道理是什么(子产不毁乡校的小故事)

子产不毁乡校讲述的道理是什么(子产不毁乡校的小故事)

最近带学生学习《左传》中的《子产不毁乡校》,读着读着,叶风也蛮感慨的。 主要是为子产的思想而感慨。在他们那,民众常喜欢...

2023-12-06 02:01:11查看全文 >>

子产不毁乡校蕴含的公关思想(子产不毁乡校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子产不毁乡校蕴含的公关思想(子产不毁乡校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谈到“民主”一词的由来,国人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德先生”,正因为如此,“民主”总是或多或少带有些舶来品的味道,尤其是当面...

2023-12-06 01:33:38查看全文 >>

子产不毁乡校的写作特点(子产不毁乡校中的文学常识)

子产不毁乡校的写作特点(子产不毁乡校中的文学常识)

一、什么是子产不毁乡校子产不毁乡校,作品出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故事包涵着典型的公共关系思想。对于乡人聚会议政的乡校...

2023-12-06 02:13:08查看全文 >>

子产不毁背景故事(子产 典故)

子产不毁背景故事(子产 典故)

作者:安立志新闻来源:正义网  公元前536年,子产将其主持制定的国家法律《刑书》铸在鼎上公布,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

2023-12-06 01:32:16查看全文 >>

子产不毁乡校原文内容(子产不毁乡校繁体原文)

子产不毁乡校原文内容(子产不毁乡校繁体原文)

【原文】郑人游于乡校①,以论执政。然明②谓子产③:“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

2023-12-06 01:35:48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