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农历四月十六日起,众多汉传寺院就会开始结夏安居。它作为丛林的一大重要事宜,其中意义非同寻常。本文带您深入了解安居的缘起、意义等,愿您也能心安神定,清凉自在地度过炎炎夏日。
什么是结夏安居
安居,意译为雨期,又称雨安居、结夏、坐夏等。
安,即是形心摄静;居,为要期在住;安居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静心修习,以求证悟。
在佛陀的故乡印度,夏季雨期达三个月之久,为防雨季时间比丘外出可能会踩*地面之虫类及草树之新芽,佛陀规定此三个月中,出家人禁止外出而聚居一处,并致力修行,此为安居。
大乘经典中所结集的言教,大都是佛陀在结夏安居时讲述的修行法门及宇宙人生的真理,众多僧人也会在此期间精进修为。所以,结夏安居也被认为是佛教丛林节日之首。
为什么要安居
根据律藏记载,佛制僧人安居的因缘有三:
一、夏时游行,踩*虫草;
二、疲弊道路,漂失衣物;
三、贻世讥嫌,坏众敬信。
佛世时,弟子略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常随弟子,或因本身还无法独立,必须时常跟随佛陀学习;二是菩萨弟子,自己修学有成,能够住持一方,弘扬佛法,但仍须不断上求佛道,因此需要参加夏安居,随佛陀共住三个月,听闻佛陀说法,与同参道侣互相切磋,交换修行心得。
在这段期间,严禁无故外出,以防离心散乱。因此,夏安居是一种自修自度的观照工夫,也是养深积厚,自我沉潜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