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门服务 >

春秋玉蝉特征图解(玉蝉的佩戴十大禁忌)

来源:原点资讯(www.yd166.com)时间:2023-11-20 05:49:21作者:YD166手机阅读>>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古人认为蝉的一生餐风饮露,不染尘世纤尘,称之为高洁之虫。自古国人爱玉,于是玉蝉便应运而生。因为蝉在地下黑暗的泥土中多年苦苦“修行”,只待一夏长鸣,一朝见到阳光,便褪去厚重的外壳,振翅一飞,一鸣惊人。这很符合道家的思想,也被志在千里的文人墨客所欣赏。再加上古人对于蝉的生长知识了解不够,认为蝉具有永生的功能,于是蝉便被赋予了很多文化内涵,玉蝉更是成为很多人的爱物。但现在很多人却说玉蝉不兴佩戴,这是为什么呢?玉蝉究竟能否随便佩戴吗?

春秋玉蝉特征图解,玉蝉的佩戴十大禁忌(1)

和田玉玉蝉

要了解玉蝉能否佩戴,咱们先看看玉蝉的相关简史。从最早的红山文化出土的玉蝉来看,其形象简陋,只有大致的形状,并有十字对穿孔或者腰部对穿孔。这些玉蝉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晚期,可见当时人们已经赋予了玉蝉相关的文化寓意。喜欢古玩的朋友都知道,早期的玉石打孔都是纯手工,所以其外孔大,内孔小,属于两面对打,这也是古玉器鉴定的一个小常识。

春秋玉蝉特征图解,玉蝉的佩戴十大禁忌(2)

红山文化中的玉蝉

春秋玉蝉特征图解,玉蝉的佩戴十大禁忌(3)

红山文化中的十字孔玉蝉

商代玉蝉越来越接近实物,也就是说雕刻得更加形象。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蝉就是其代表之一,蝉的隆起的脊背和突出的双眼,甚至包括蝉翼的脉络都开始雕刻出来。其穿孔为内部天地穿孔,外观形象相较红山文化出土的玉蝉更加逼真。

春秋玉蝉特征图解,玉蝉的佩戴十大禁忌(4)

首页 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红山时期的玉蝉图片大全(各时期的玉蝉)

红山时期的玉蝉图片大全(各时期的玉蝉)

青白玉料,局部受沁呈乳白色。本器为一圆雕玉蝉,身型略呈椭圆,头部打磨平整,尾端收小,背上凿有一孔,可系绳配挂。玉蝉造型抽...

2023-11-20 05:58:02查看全文 >>

辽代玉蝉特征图解(各个朝代玉蝉特征)

辽代玉蝉特征图解(各个朝代玉蝉特征)

宝主:山西三哥辽代和田玉蝉鉴赏,...

2023-11-20 05:55:49查看全文 >>

各时代玉蝉有何特征(玉蝉的特征是什么)

各时代玉蝉有何特征(玉蝉的特征是什么)

文艺骨干头条号梳理玉蝉在中国古玉中的地位,颇为神秘,玉蝉出土实物较多,做工也较为精湛,其中尤其以汉代最为典型。通常认为,...

2023-11-20 06:26:38查看全文 >>

明代玉蝉真实图片(历代玉蝉特征图解)

明代玉蝉真实图片(历代玉蝉特征图解)

这只玉蝉,长11.7、宽5.9厘米,重260克。玉蝉品相完整,质地洁白,通体光润晶莹,表面带铁红沁,沁门清晰可见。包浆浑...

2023-11-20 06:18:43查看全文 >>

历代玉蝉的鉴定特征(红山玉蝉的真假鉴定)

历代玉蝉的鉴定特征(红山玉蝉的真假鉴定)

蝉在古代先民的心目中,是一种神秘而圣洁的灵物。古人认为“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蝉在最后脱壳成虫之前...

2023-11-20 06:32:30查看全文 >>

历代蝉特征(十七年蝉和普通蝉有什么区别)

历代蝉特征(十七年蝉和普通蝉有什么区别)

中国古代有这样一个传统的说法,说蝉有先知先觉的特点,能够预知人们所不知道的事。而蝉能够在秋凉时从树上钻入土中,到春暖花开...

2023-11-20 05:59:36查看全文 >>

仰韶玉蝉特征图解(历代玉蝉特征鉴别)

仰韶玉蝉特征图解(历代玉蝉特征鉴别)

从新石器时期的仰韶文化开始,先人们就有了在在死者口中含以物品下葬的习俗。这种死者口中所含的物品名叫“饭含”,“饭”主要指...

2023-11-20 05:52:23查看全文 >>

西周玉蝉特征图片(历代玉蝉特征图解)

西周玉蝉特征图片(历代玉蝉特征图解)

陇原古墓两玉蝉:古人寓寄于一只昆虫的“复生”念想灵台白草坡西周墓出土的玉蝉。武威磨嘴子汉墓出土的玉蝉。国内出土的部分玉蝉...

2023-11-20 05:47:44查看全文 >>

历代玉蝉的演变(玉蝉的历代传说)

历代玉蝉的演变(玉蝉的历代传说)

蝉,寓意永生和复兴!在中华民族的玉文化史上,蝉的形象往往引人注目,形形色色的玉蝉和以蝉为纹饰的玉器,在整部玉器发展史里,...

2023-11-20 06:03:00查看全文 >>

电信套餐介绍(自选归属地19元电信卡)

电信套餐介绍(自选归属地19元电信卡)

通讯科普:电信套餐一览表2023。之前介绍过几款电信套餐,很多人建议将其进行比较,以使其更直观。因此,今天我将为大家提供...

2023-11-20 05:59:46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