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山脊。
山脊, 是由数个 山顶、 山背、鞍部相连所形 成的凸 棱部分。山脊的最高棱线叫山脊线。如图 4 - 18。
(5)山脚、山腰。 山脚,山体最下部位,下接平地或谷地。图上 山脚是等高线由密变疏的明显部位。山腰指山顶到山脚的中同部分。
(6 ) 斜面和防界线。 斜面是指 从山顶到山脚的倾斜部分 ,又 叫斜 坡或山坡。军事上以敌对双方占领地区为准,把朝向对方的斜面称为正斜面,背向对方的斜面叫反斜面。斜面按其起伏纵断面的形状分为 四种。如图 4 - 19。
- 等齐斜面。 实地斜 面的坡 度基本一致, 全部斜 面均可能通视, 便于发扬火力。在图上,等高线同隔大致相等,又有陡坡和缓坡之 分。陡坡等高线密,间隔小;缓坡等高线桸,同隔大。
- 凸形斜面。实地斜面的坡度上级下陡,斜面部分地段不能通 视,形成观察、射击的死角。在图上,等高线同隔上面稀下面密。
- 凹形斜面。实地斜面的坡度上陡下级,全部斜面均可通视,便于发扬火力。在图上,等高线同隔上面密下面稀。
- 波形斜面。是上述三种斜面的组合斜面,实地斜面的坡度交叉变换,陡缓不一。斜面的若干地段不能通视,形成观察、射击的死角 较多,但便于组织多层火力配置。在图上,等高线同隔疏密不一。
- 防界线通常是斜面上凸起的倾斜变换线。在防界线上能展望其下 方的部分或全部斜面,利于构筑射击阵地和观察所。在图上,防界线一般位于山顶下方 、等高线由桸变密的地方。 如图 4 - 19。
用等高线表示地貌的方法虽然比较科学,但它毕竟是一种相当简化的曲线图形。由于地貌形态复杂多变,不论等高距选择得如何正 确,描绘得又如何精细,它都不可能逼真地反映地形的全貌,在等高 距之间总有陷选的微小地貌,这是等高线本身无法克服的缺点。因 此,还必须采用地貌符号,才能弥补等高线的不足。
( 1) 微型地貌符 号。 微型地貌符 号有以下几种。
- 山隘·是道路通过鞍部隘口的地方。重要的隘口除绘以符号外, 还注有能通行的时间。
- 山洞(溶洞)·是石灰岩地区的主要标志之一。由于地下水的溶蚀作用而形成地下洞穴,虽然洞口不大,但洞内容积一般都很大,在 军事上具有重要的价值,可作为天然大仓库,也可作为防原子、隐蔽兵力的重要场所。地图上以山洞符号的点表示洞口的真实位置,同时还注有洞口的最短直径和洞深。
- 溶斗·是石灰岩地区受水溶蚀而形成的屈斗式小凹地。底部有透水窟的才用该符号表示。黄土地区的溶斗也用些符号,但均注记有“土”字。
- 岩峰:是高耸于山岭、山坡或增地上的柱状岩石,是良好的方位 物。孤立的用“孤峰”符号表示,成群的用“峰丛"符号表示。峰丛 的比高注记是指其中最高的岩峰。变形地符号。变形地符号如图4-20。
- 冲沟:是在土质疏松、植被桸少的斜坡上由暂时性流水冲蚀而成 的大小沟壑。它是黄土地形的典型地貌。根据符号在图上的宽度,可 分为单线冲沟、双线冲沟(依比例)和陡壁冲沟(依比例,用陡壁符 号或加等高线表示)三种。
- 陡崖: 是坡度在 70° 以上难于攀登 的陡峭崖壁。有土质和石质之 分,实线表示陡崖的上缘,齿线表示斜坡降陷方向,一般都注记比高。
- 陡石山: 是岩石大部或 全部裸 露在外、坡度大于 7.0 的山地。 陡石山符号是按照光线法则,以断续的山脊线表示岩顶,以纵横交错的 短线表示陡岩。
- 崩崖:是山坡受风化作用后,岩石碎屑从山坡上崩沼下来的地段。图上用密集的小圆点表示沙土质崩崖,用三角块加小圆点表示石 质崩崖,大面积的崩崖用等高线配合表示。
- 滑坡:是斜坡表层因地下水(或地表水)的影响,在重力作用下 沿着斜坡下滑的地段。滑坡的上缘用陡崖符号绘出,范围用点线描 绘,内部用断续的等高线表示。
- 沙地地貌:是干燥气候区形成的风积地貌。因地表形态多种多 样,所以又分为平沙地、多小丘沙地、波状沙丘地、多垄沙地和沙窝 地。总的起伏与走向用等高线表示,以符号显示沙地地貌的种类。
- 沙砾地:是沙和区石混合分布的地段或是地表面儿乎全为砾石覆 盖的戈壁滩。
- 石块地:是碎石分布的地段,呈现臼色、草木很小的地段。
- 小草丘地:是在沼泽、草原和荒漠地区长有草类或灌木林的小行 成群分布的地段。
- 残丘地:是由风蚀或其他原因形成的成群石质的土质小丘。
- 龟裂地:是荒漠地区,表面土质为粘土的低洼地段。在千燥季节 龟裂成坚硬的块状,下阳后则一片泥厅。
判定起伏,就是判定现地上下坡的方向。在图上判定战斗行动区 域或行进方向上的起伏状况时,首先根据等高线疏密情况、高程注 记、河流的位置和流向,判明各山脊的分布状况和地形总的升降趋势,再具体分析山顶、鞍部、山脊、山谷的分布,详细判明起伏状 况。其判定根据如下。
1. 根据等高线疏密判定
在地图上,一般来说等高线密处地势高,等高线桸处地势低。
2. 根据示坡线方向判定
示坡线与等高线相连接的一端指的是上坡方向,另一端指向下坡 方向。
3. 根据高程注记判定
高程点高程递增的方向为上坡方向,递减的方向为下坡。方向等 高线的高程注记,字头朝向上坡方向。
4. 根据河流情况判定
地形图片河流符号多数由细渐粗,大的河流还绘有流向箭头、从 而能判定河的上下游。当一组等高线横穿河流时,上游等高线的高程高,由此可判定上、下坡方向。
5 . 根据 山的各部形态判定
山顶高,鞍部低;山背高,山谷低;山脊高,山脚低。通过图 上各部形态的等高线图形,就能判定其高低或上下坡方向。具体判定 时应根据上 述方法 ,逐片逐段地进行。 图 4 - 21 标绘的是从亭子经过 1 、2 、3 , 4 、5 、6 各点, 到达独立树丛的路线以及各段路起伏状 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