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形图上判定高程和高差,是根据等高距和高程注记进行的。 要做到迅速准确,就必须掌握判定的方法。
1、 高程的判定
(1 ) 先从南图廓外查明本图的等高距, 并在判定点 附近找出高程 点的注记或等高线的高程注记。
( 2) 根据判定点与高程点或有高程注记的等高线的关系位置, 判 断上、下坡方向,即高程增减方向。
( 3) 根据判定点与等高线位置, 判定该点高程。
如判定点在等高线上,查出所在等高线的高程,即为该点高程。 如图 4 - 22 , 查独立房 (11 , 71 ) 的地面高程 , 先弄清本图基本等高 距为 1(lm , 在独立房 附近找到计 曲线差 3 个等高距, 且知计曲线 至小房是下坡方向, 所 以独立房高程为 270m 。 也可利用高程点 357 . 4 (12、72 ) 判定独立房 高程。 该山顶闭合 计曲线为 350m , 山顶至独立 房为下坡 , 独立房所在 等高线 为 270m , 即独立房高程为 270m。
当判定点在某两等高线之间时,应判明该点上下相邻等高线的高 程, 再按该点所在等高线间的部位进行估计。 如图 4 - 22 , 判定独立 树 (12 、73 ) 所在地面的 高程, 因独立树位于 310m 与 320m 两等高 线之间, 独立树与 310m 等高线间隔, 约占 310m -与320m 两等高 线 间隔的 4 / 10 , 所以独立树的地面高程 为 310m 加 4n1, 为 314m o
当判定点在山顶时,先判定表示山顶的等高线的高程,然后加上 余高,判定点在凹地里时,先判定凹地等高线的高程,然后再减去余
高(深);判定点在鞍部时,先判定鞍部下一条等高线或上一条等高 线的高程,然后加或减余高。如果所判定的等高线是首曲线时,应加或减半个等 高距,若是间曲线, 应加或减 1/ 4 个等高距, 若是助曲线, 加或减1/ 8 个等高距。
判定点在平地地形上,附近高程点的高程注记就可以看成其高 程。如图 4 - 22 , 独立石 (1 3、74 ) 所在 地面高程约为 325m , 棚房 (13、73 ) 所在地面高程 约为 285m。

利用等高线 判定高程的一般规律, 如图 4 - 23。

2 . 高差的判定
判定两点的高差时,应先分别判明两点各自的高程,然后两数相减, 即得高差。 如图 4 - 22 , 独立房的地面高程为 270m , 独立树的 地面高程 为 314m , 则两点的高差为 314m - 270m = 44m。
五、通视判定地形的通视情况对观察、荫蔽有很大的影响。
两点间能否通视,主要根据观察点、遮蔽点和目标点三者的高程 和相互关系位置而定,与地物的高低及植被的季节性生长等情况也有定的关系。
判定的方法, 先从观察点至目标点连一直线J 若直线通过 的地方 有妨碍通视的遮蔽物,应先查明观察点、目标点和遮蔽点的高程,再 根据情况采用下达方法判定。
1. 直接判定法
直接判定法,是根据观察点、遮蔽点和目标点_三者高程的明显差 别直接判定出是否通视。
当遮蔽点的高程低于观察点和目标点的高程,或与其中较低的一点同高时, 则能通视。 如图 4 - 24。

当遮蔽点的高程高于观察点和目标点的高程,或与较高的一点同 高时, 则能通视。 如图 4 - 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