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山主注:文中每一条,是评估太极练得好坏的标准,同时也是自己练功的标准,自己做到了,功夫一定不会差了。
一、先看练拳者的两脚,看看其双脚是否是外八字,正常练太极拳两脚应该是基本平行或者微微外撇,外撇的角度不能大于十度角。还要看他的双脚是不是在乱动,是不是在喝风。
太极拳要求脚落地生根,不许乱动,在套路里为了衔接,需要调整方向,才能转动。转动时,每家要求不同,我们门里要求不许翘脚尖,是以脚跟为轴,脚掌贴地外转或者里扣。目的是在技击过程中,可以随时停下来进攻或者防守,如果要是翘脚尖,你上步时必须前脚掌落地才能上步,这样就浪费了时间和战机。
二、看其两膝盖是不是前后摆动,两腿是两个桩,不许前后摆动,摆动了就失去了根基,下盘不稳,在技击中必败。还要看其两膝的方向是否是跟脚尖方向一致,如果不一致,很容易损伤膝盖,很多练太极拳的膝盖损伤,跟这种情形有关。
三、看其胯是否松开。这点最难看,因为没练到的人基本上看不出来,胯松沉下去的量很小,几乎不到一毫米的量。有的人胯一转身体就往前挺了一点,沉不下去,这点很容易看。要是你能亲自摸一下他的腹股沟,看看其大筋是否是松开的,有一根筋紧的都不对。
四、看他转体时,是否肩胯同动,很多人练拳肩胯动的不一致,肩比胯动的过大,这样子肩胯就合不住劲,散了。人体的脊柱前后可以涌动,左右类似蛇动,唯独不能直接扭转,直接扭转很容易伤到腰间盘,需要转动,得靠松胯来配合。
五,看其肩肘手的劲力是否顺达一致,大多数人练拳,肘的劲力与手的不一致,犯夹肘或者抽扯之病,还有的是横向划动的,不是节节贯串的劲力。
六、看看其发劲时是否起身,这是最容易犯的毛病,高手发劲不会起身。练太极拳的发劲,不是靠单纯的主动蹬腿发出来的,是松沉之后大地给的反弹力。练拳时越松沉,往下给大地的作用力越大,大地同时给的反作用力,通过人体的阴阳变换,旋腰转胯,通于臂膀传于梢节。
怎样才能打好太极拳,并悟出其真的内涵呢?给初练太极拳的朋友介绍一个“万能公式”——“信,解、行、证”。这是个非常巧妙的方法。“信、解、行、证”本是佛法的修学次第,同样适用于太极拳的修炼。
信:就是要相信太极拳好。它是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涉及哲学、武学、医学、力学、美学等诸多方面。习练太极拳不仅养身、防身,而且会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染和熏陶,学会谦和、包容。要相信太极拳的经典理论和拳理拳法,把它作为练拳的行动指南。要相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如理如法,一门深入地学习,就一定能学。
解:信之后就要解。要认真学习太极拳经典理论和拳理拳法,起初不可能透彻的理解,但要明白太极拳到底应该怎么练?怎样切入?否则就会差之亳厘,谬之千里。
行:行就是实践,就是盘架子,到一定时候再练推手。这一过程就是在太极拳的经典理论指导下,长期不懈地进行符合拳理拳法的太极拳习练。实践出真知,通过长期实践,习练者对拳理、拳法又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证:实践到一定阶段,就达到了“证”。这时不仅是思想上有所悟,在身体上也有所悟,这就是真正的受用。比如:由亚健康状态转变为健康,这是身体健康上得到的证实;由过去的身手僵硬转变为松柔弹性,这是劲力方面得到的证实;由过去对人处事不圆融到现在与人和睦相处,处处逢源,这是心性改变得到的实证。习练到更高阶段.由量变到质变,达到行、动、坐、卧皆太极,这就证明你的太极功夫融合到生活和工作中去了。
学习太极拳最好要有明白拳理拳法又有相当实践经验的老师指导,对大多数人而言,自学成才那是天方夜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