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尹喜作为秦国的函谷关守将,碰巧遇到老子。此后,尹喜因为仰慕老子,所以就请老子留下一点思想著作,而老子接下来写出来的,就是著名的《道德经》。
不过,尹喜本人作为思想家,到底都提出了哪些思想,这事绝大多数人可能就都不知道了。
而列子和孙膑,这俩人也比较有名。列子留下了一本书,里面有很多寓言故事。比如说著名的愚公移山,就是出自列子的手笔。孙膑则是有名的大军事家,他曾经作为齐国的军师,领导齐国击败了魏国,打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而这两场战争,对整个战国历史的走向,无疑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但是接下来,陈骈、阳生、王廖、儿良,这四个名字,绝大多数人可能连听都没听说过了。
所以,看过先秦时期评出来的‘天下十豪’,再看看我们今天公认的几位最牛先秦思想家,大家可能都会产生疑问:为什么先秦时期的天下十豪,会和我们今天的理解,差距这么大呢?后面那几个大家都不太熟的名字,他们到底是谁呢?
为什么这几个人,能够进入《吕氏春秋》排的这个名单。而像孟子、庄子、韩非子这些牛人,反倒被排除在外了呢?
想要说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先来说一下,吕不韦当时评出来的这十位豪杰,到底都是干嘛的。
首先,在吕不韦排的这个名单当中,老聃这个名字不用多说。老聃就是大名鼎鼎的老子。作为道家思想的创始人,老子在历史上的地位,自然是毋庸置疑的。至于说这里所说的‘老聃贵柔’,是指老子的思想理念‘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意思就是说老子崇尚的道家思想,比较倾向于无为而治,以柔和无这两个特点著称。
老子之后,接下来就是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思想,都可以用一个‘仁’字来形容。而孔子贵仁这个说法,就是说孔子的思想,贵在一个仁字。
孔子之后的墨子,同样也没什么争议。作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提倡的思想,可以总结为‘兼爱非攻’。所谓墨子贵兼,就是说墨子的思想,贵在兼爱非攻。墨子的思想,翻译成现代话,其实就是国家和国家之间,人和人之间都要相互友爱,大家别打仗。
为了坚持自己的信念,墨子还曾经多次带着自己的门生,去帮被进攻的国家守城。这种执行力,在先秦诸子百家当中,也算是数一数二的了。
即便是放到后世,老子、孔子和墨子的地位,也没有任何可以质疑的地方。这三位的地位,确实是古今公认的。
但是接下来的几位,从今天的角度来看,争议就比较大了。
墨子之后的尹喜,对于这个名字,大多数中国人应该都听说过。因为在传说当中,正是因为他的请求,老子才留下了《道德经》,然后西行化胡。还有传说认为,老子最后西行一路去了印度,然后引导出了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