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捷玛斯与包豪斯发展历程对比图
讲座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述包豪斯和呼捷玛斯诞生的时代背景和诞生历程。首先,阐述了20世纪初俄国和德国的社会背景,以及工业革命后欧洲设计领域的变革和先锋艺术流派的形成和发展,而这些都为20世纪20—30年代呼捷玛斯和包豪斯的诞生提供了现实背景。然后,翔实地对两所学校的发展脉络进行整理,系统梳理和对比两所学校在其存续的十多年间各自的发展轨迹和发展历程。
勒·柯布西耶与苏联建筑师在莫斯科(左);苏维埃宫设计方案及其光辉城市书籍及模型(右)
在讲座第二部分,韩林飞教授更深入地讲述了两所学校之间的交流互动,其中包括两校教师之间的交往与学术思想的相互影响,通过展示康定斯基、罗德琴科、拉兹洛·莫霍利·纳吉、艾·利西茨基、勒柯布西耶、汉斯·迈耶等人的作品与设计思想,表达了两所学校在现代建筑设计起源阶段的学术思想等方面的深切交流、相互影响。此外,还展示了两所学校之间书籍与期刊、展览与游学以及两所学校与当时其他国家的交流与互动等广泛多元的史料。并从其创新实践与教育革新的比较中阐述两者之间的异与同,进而启发现代设计教育起源阶段的思想与方法。
艾·里西茨基作品
呼捷玛斯与包豪斯书籍与期刊的交流
人们对于现代建筑设计起源所熟知的是包豪斯,对于同期的苏联呼捷玛斯知之甚少,在第三部分的讲座内容中,韩林飞教授对比分析了呼捷玛斯与包豪斯现代造型教育理念和训练方法及实践作品,阐述呼捷玛斯与包豪斯为了培养新时代下的崭新设计人才,摒弃了巴黎美术学院传统的教学体系,在欧洲和苏俄的先锋艺术的影响下,两所学校逐渐形成了全新的适应时代发展的现代造型教育体系。而其中的“平面—形态构成”“立体—空间构成”和“色彩构成”是两所学校造型教育体系中共同的核心教学内容,并结合当时师生的实践作品,使我们能更深入直观的认知在20世纪20—30年代两所学校对于未来建筑设计的探索和创新,感悟到这些前卫的实践和探索所形成的思想至今仍在影响着全世界范围内的建筑设计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