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动漫 >

黄河落日中使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小溪江河大海表现了什么手法)

来源:原点资讯(www.yd166.com)时间:2023-11-11 07:07:00作者:YD166手机阅读>>

大村职高 祁德林

教学内容:黄河落日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并能读懂诗歌的内容。

2.体会诗人对祖国真挚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关键诗句的理解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诗歌意象的理解。

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 2.讨论法 3.点拨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李瑛的诗作《黄河落日》,看到这个标题,大家会想到哪一句古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首诗给我们的第一感觉是爱情的还是爱国的。(板书:黄河落日)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略)

三、感知、研习诗歌

l,教师正音。

2.学生自由诵读。注意节奏。

3.指定学生诵读全诗,教师作简要点评。

4.整体把握:诗歌是按怎样的思路抒写的?

教师说明,本诗总分四个部分(四层)。

第一部分,从等了五千年到凝重的沉入滚滚浊波。

第二部分,从淡了,帆影,到竟如此惊心动魄。

第三部分,从醉了洪波,到古东方一个英雄民族的史诗和传说。

第四部分,从远了,马鸣;断了,长戈,到蟋蟀鸣叫的苍茫里闪烁。

(1)提问,我们诗歌的标题是《黄河落日》,请大家阅读第一部分,看看诗中所写的对象有黄河吗?在哪些诗句中能找到。有落日吗?在哪些诗句中能找到。学生们找出书写黄河落日的诗句。

(2 )继续思考,第二部分中书写对象主要是黄河还是落日,或者二者都有。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呢?请学生们给出理由。

5.研读,分析各节的主要内容。

第一小节,第一句等了五千年才见到这庄严的一刻,请大家说一下是谁等了五千,这庄严的一刻是什么时刻?

让我们等了五千年,那一定是一个不一般的,非凡的时刻,大家想想这应该是什么时刻?明确, 是新中国成立的时刻。中华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那大家可以想到这一层主要写什么内容?

这一层次诗人主要叙述了中华民族的崛起。不仅在黄土高原,而且整个华夏大地都被染红了。“太阳,也风风火火”起来,落入了滚滚的浊波,大家可以猜想一下,这里的滚滚的浊波,应该暗指什么?一个浊字,没用清字,说明是深重的苦难,不堪回首的过去。

诗的第二层次,从“淡了帆影,远了渔歌”到“竟如此惊心动魄”。

这一层次有哪些具体的意象?这些意象是黄河的还是落日的?

诗人通过黄河上的帆影、渔船的远去、大地的沉默以及凝思的树、严肃鹰、陡峭的土壁、蒿艾的气息、枯黄的草色、绛红的狂涛等一系列意象,来展示黄河的美。

“九万面旌旗”在中华大地上翻卷,想想这一层主要是写黄河,我一句有修辞手法吗,有的话,是什么修辞?

是将黄河波浪比喻成旌旗,写出了黄河的波浪滔天的气势。

“九万面鼙鼓云锣”这一句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想想,又是什么修辞呢、你能分析一下吗?这一节主要写黄河,用诗中的一个词来概括黄河波浪的特点,应该是什么?

“惊心动魄”

这一节在写黄河之美,再具体一点的话,是写黄河的什么美?(阳刚之美或雄壮之美,惊心动魄之美也行。

第三层次,从“醉了,洪波,亮了雷火”到“一个英雄民族史诗和传说”。这一层次主要写太阳,我们读一下直接写太阳的诗句。

“辛勤地跋涉了一天的太阳坐在大河上回忆走过的路”

诗人以太阳为象征,大家想想,象征谁呢?象征中华民族。这一节诗是写中华民族的过去还是现在?从哪句话能够看出来?

历史已成废墟草滩,爝火峥嵘的山,固执的裸露着筋络和骨骼,黄土层沉积着古东方一个英雄民族的史诗和传说。这个民族跋涉之路是如此艰难,历史已成废墟,新的时代已经开始。

诗的第四层,我觉得一开始的八个字很有暗示性,我们来读一下。“远了马鸣,断了长戈”。

远了马鸣,即远离了战马嘶鸣;断了长戈,戈是兵器,即不用兵器,那就是远离战争。既然远离了战争,那我们就是在走向和平。还在后面专门提到一个朝代,大家看看是哪个朝代?这个朝代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不一样?(强大)。

由此我们可知道,这一层次是写我们的祖国在走向和平走向强大。同学们让我们再来读一下《黄河落日》吧。

  第二课时略。

,

栏目热文

有关蜀道难的文言文填空(蜀道难高中文言文全文)

有关蜀道难的文言文填空(蜀道难高中文言文全文)

高考语文文言文情景默写100题1.《劝学》中“ ”一句,以金属变化来说明学习可以使人改变和提升,而人要改造成为“ ”的君...

2023-11-11 07:37:40查看全文 >>

蜀道难的文言虚词(蜀道难的逐句翻译)

蜀道难的文言虚词(蜀道难的逐句翻译)

文言文中的虚词连用现象吕永海《语文报·高一版》在高中文言文的学习中,我们常常会碰到几个虚词连用的现象。文言虚词的连用有多...

2023-11-11 07:36:12查看全文 >>

蜀道难文言文知识(蜀道难中的文言文翻译)

蜀道难文言文知识(蜀道难中的文言文翻译)

不少同学吐槽文言文真是太麻烦,学也学不会,背也背不会。不着急,今天高考语文给大家分享特级老师撰写的一篇文言文《乌有先生历...

2023-11-11 07:07:19查看全文 >>

蜀道难文言知识点总结(蜀道难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蜀道难文言知识点总结(蜀道难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语文的文言文是很多初中孩子的痛点,看不懂、答不对、分不高是常常出现的情况,那么要做文言文首先就要解决读懂的问题,今天给大...

2023-11-11 06:59:17查看全文 >>

...

1970-01-01 08:00:00查看全文 >>

湖心亭看雪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湖心亭看雪主要是什么描写手法)

湖心亭看雪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湖心亭看雪主要是什么描写手法)

13.湖心亭看雪一、积累与运用(28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4分)【答案】 zhēn ná gēng jiè cu...

2023-11-11 07:37:42查看全文 >>

湖心亭看雪结尾表现手法的共同点(观潮湖心亭看雪描写手法的异同)

湖心亭看雪结尾表现手法的共同点(观潮湖心亭看雪描写手法的异同)

《沁园春·雪》毛泽东1、主旨句: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2、过渡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我爱这土地》艾青...

2023-11-11 07:38:00查看全文 >>

移家别湖上亭的表现手法(移家别湖上亭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移家别湖上亭的表现手法(移家别湖上亭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诗歌鉴赏的备考练习中,同学们常常出现对概念的理解模糊不清、使用时张冠李戴等问题。为此,现将诗歌鉴赏中20种常用表现手法进...

2023-11-11 07:42:49查看全文 >>

半飘残雪斜卧低枝运用了什么手法(空山松子落运用了什么的手法)

半飘残雪斜卧低枝运用了什么手法(空山松子落运用了什么的手法)

柳梢青◎杨无咎茅舍疏篱。半飘残雪①,斜卧低枝。可更相宜,烟笼修竹,月在寒溪。宁宁伫立移时②,判瘦损③,无妨为伊④。谁赋才...

2023-11-11 07:15:28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