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潘潘改编《女驸马》唱段可以,但不能改变原唱段里的人设,冯素珍是用真情实意感动了公主救了郎君,可不是卖弄风*勾引了公主,小潘潘的那个唱法直接把原作的人设给颠覆了,这才是网友们痛骂她的根本原因。
如果哪个编剧敢把阿朱改成窑姐,你试试挨不挨骂。改编都是要在一定范围内,而不是随心所欲的。
很多粉丝压根就没弄懂网友们到底在批评小潘潘什么,就盲目为小潘潘强行洗白,这只会给人家帮倒忙,弄巧成拙。


四、没有小潘潘,谁知道黄梅戏?
这大概是最无语的一种粉圈思维方式了,什么“没有郭某某,谁知道相声”“没有张某某,谁知道京剧”啥的经常充斥网络。
黄梅戏是我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其他四个是京剧、越剧、评剧和豫剧,由于黄梅戏是由山歌、茶歌、花鼓调等民间艺术发展而来,同时又吸收了高腔、汉剧、楚剧、京剧等剧种的精华,表现形式明快流畅,质朴活泼,因此受众非常广泛,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五朵金花红透九州,之后的韩再芬等人同样全国闻名。
小潘潘是谁?一个小有名气的网红,如果将小潘潘拿来和黄梅戏比名气比人气,这其实是对黄梅戏的巨大侮辱。
笔者对这个话题也不多说,说多了也是对黄梅戏的不尊重,还是那句话送给网红的粉丝们:井口很小,世界很大。

五、小潘潘的魔改属于音乐多元化,大众要包容?
上文说了,小潘潘改编戏歌当然可以,只要不对原作搞颠覆性的魔改,那大众当然会包容,改得好还会力捧,就像慕容晓晓的《黄梅戏》一样。
大众不能包容的是小潘潘把冯素珍唱成勾栏货色,这不属于音乐的多元化,而是赤裸裸地毁经典。
小潘潘的《学猫叫》属于没什么营养的口水歌,但口水歌也是音乐的多元化表现形式,就像张宗昌做的诗“大明湖,明湖大,大明湖里有蛤蟆”一样,你可以说人家老张没水平,但得承认人家那也算多元化。
所以央视不仅没有怼过《学猫叫》,还数次邀请小潘潘去央视舞台唱《学猫叫》。为什么央视会怼小潘潘魔改《女驸马》,因为这个不属于多元化的范围,当然不应该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