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沙洲冷》收录在周传雄2005年推出的专辑《星空下的传说》中。
2005年,取自苏轼的词《卜算子》名句,以印度西塔琴结合中国管弦乐浪漫缱绻的《寂寞沙洲冷》成为情歌市场的一声欢呼。融合流行与爵士乐风的歌曲《乏味》,也是文件夹中被幸运选中的一位。如今,这些“孩子们”被拒绝仍是常事,但周传雄也不强求,文件夹也还在壮大着。“我现在做歌不会想什么市场好不好,能不能接受。我更在意自己喜不喜欢这首歌。喜欢,我就觉得挺开心的。”
⑥疾病缠身仍创作,没什么是办不到的
2007年,周传雄曾前往香港与李克勤合作港剧《岁月风云》的主题曲。录音时他偶遇了这首歌的词曲作者,香港乐坛前辈顾嘉辉。那时老先生已年近75岁,但他的歌仍不逊色于当年任何一首代表作。顾先生在录音室与李克勤、周传雄交流创作,言语间饱含对音乐长久且炽烈的热忱。这个片刻无数次鼓舞着周传雄。
此次采访中,回忆起无数或低潮、或打击、或纠结的人生过往,周传雄的情绪似乎早已被岁月消解,但只有这一瞬间,他表达出些许对理想的彷徨。“其实我有想过,我这样的身体,到底还能不能继续做音乐。”

2014年11月,周传雄出席新专辑《时不知归》发布会,因患胃病导致身材消瘦。图/IC PHOTO
那是他最受大众关注的几年——因胃病缠身,暂停音乐创作,一度被媒体拍到瘦削见骨,步履蹒跚;“病危”谣言也一次次轰炸着不知情的听众们。
但周传雄的痛苦,与外界喧嚣无关。他只是失落于自己太想写歌,可体力和身体却反复叫嚣。“你想做一件事,却很无奈不能去做,你也没有办法努力。”实际上,刚确诊胃溃疡伴幽门螺旋杆菌超标的周传雄,曾一度很认真地听取医生建议,放缓写歌节奏,积极做治疗。医生曾为他开过15天的药,称只要他坚持吃,病情就会好转。15天后,症状似乎真的有所缓解,就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周传雄赶紧昼夜颠倒地把这段时间积累的灵感释放于旋律。
一旦投入写歌这件事,早睡早起、少食多餐等医嘱,包括吃药,就被周传雄抛在脑后。经常写歌写到半夜,满脑子都是旋律,他需要用很久才能调适至睡眠模式;而醒来之后,他又突然记起药忘记吃了。医生不断叮嘱他,要放下一切,专心养身体,但总是没过几天,周传雄又会“手痒”。这种感觉比身体疾患更为折磨。最严重时,这个身高1.80米,曾经身材略有发福的中年男人,瘦到了49公斤。阳光洒在手上,皮下骨头的纹路都清晰可见。
“这样子下去肯定不行。”周传雄逼迫自己停下来,休息,放空,阅读,“我不能只是傻傻地往前冲,抱着一腔的热血,那是没有用的。”
在他三十余年形成的创作体系中,早上写歌曾是件很痛苦的事,而一旦开始写,也必须一气呵成,从创作、编曲,到配乐、演唱。只有做完小样,他才能收获成就感。后来他只能硬性规定自己,早上写歌,下午休息,每写两个小时就停下来休息。他试了之后发现,其实没什么办不到的。

任何人都无法阻止风波来袭,却可以选择放任,抑或是平静地捻起信念,继续背朝命运前行。今年,周传雄演唱了电影《西游记之再世妖王》的主题曲《妖王之王》、即将发布新的音乐专辑,演唱会也已提上日程;甚至,此前有电影前来邀约,他也有兴趣尝试,“我想,我也可以做(音乐)到80岁,只要找到方法,一定能继续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电视剧《山河令》的插曲《山河行》也是周传雄演唱的,周传雄自年轻时便常阅读古诗词,采访间,他向记者念了一首苏轼的词《定风波》。他最喜欢的是那一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新京报资深记者 张赫
新京报首席编辑 吴冬妮 校对 赵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