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体育专场”,整体上可以封本季最佳了。
范志毅,训话式吐槽,倒也符合他足球教练的身份。
他似乎天生有喜剧细胞,全程像喝了假酒一样横冲直撞,莽撞又有分寸,造成出其不意的爆笑。

美版《吐槽大会》原本的意图便是集体宣泄。
平时生活中要政治正确,要保持良好的礼貌和教养,但人的内心有阴暗面,有被压抑需要发泄的情绪。
于是找一个晚上聚集在一起,用幽默的方式开重口玩笑,可以政治不正确,可以毫无顾忌恶作剧。
把美式“吐槽大会”原样照搬进国内肯定不合适。
但无论怎样本土化,都脱离不了最核心的意旨——满足宣泄的目的。
把虚情假意撕破,把一团和气揉乱,把平时端着的架子放下。
节目做到敢说、敢表达、敢自嘲并接受吐槽,已经赢了一半了。
>>>>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
上期“体育专场”播出后,得到不少观众的喜欢。
观众喜欢的理由很简单:好笑、解压。
这一季确实做到了。
节目不完美,有些段子不够高级,竞赛有时显得吃相难看。
但这都不是该停播或下架的理由。
范志毅吐槽男篮的段子火出圈了,却惹了麻烦,引发业内外不少批评。
前男篮队员王仕鹏称,“什么时候足球运动员能评价我们篮球好坏了?”
针对争议,各路官媒纷纷下场。
央视网评:
这就是一个搞笑节目,它的主要目的是让观众笑出来,不必动辄上纲上线。
行业内部更该听懂这种声音背后的诉求,而不是苛责舆论环境不宽容,更不应该“捂被子”。

《吐槽大会》办了五季,其间下架、整改、延播,可谓命途多舛。
开办以来一直面临嘉宾难请,尺度难把握的窘境。
尽管它并未达到十分优秀的标准,却在探索脱口秀本土化的路上努力着、开拓着、创造着,我们应该给予新生事物生长的空间。
何况它所代表的吐槽与自嘲的精神,对在焦虑与压力生活中的人们,起到脱敏与释压的作用。
如果批评都不被允许,那么赞美有何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