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角蟾(M. omeimontis)
2019 年 5 月 18 和 19 日,在赤水桫椤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两栖动物调查,于金沙沟片区(28°26′12″ N,105°59′52″ E,海拔 465 m) 采集到角蟾属成体标本 8 只(表 1,雌雄个体 各 4 只),经形态学与分子系统学比较分析,鉴定为峨眉角蟾(M. omeimontis),为贵州省两栖动物分布新记录种。
角蟾属(Megophrys)广泛分布于亚洲东南 部,目前在中国分布有 55 种(Frost 2019),其中,贵州已知分布 8 种,即宽头短腿蟾(M. carinense)、川南短腿蟾(M. chuannanensis)、 短肢角蟾(M. brachykolos)、雷山角蟾(M.leishanensis)、小角蟾(M.minor)、水城角蟾(M.shuichengensis)、荔波角蟾(M. liboensis) 和棘指角蟾(M. spinata)。
图1-1 赤水金沙沟峨眉角蟾活体观(♂)
在贵州,宽头短腿 蟾仅在雷山和安龙分布(费梁等 2005),川南 短腿蟾和短肢角蟾仅在梵净山(牛克锋等 2012,吕敬才等 2014)分布,雷山角蟾仅在雷 山分布(Li et al. 2018),小角蟾分布于梵净山 和宽阔水(伍律等 1986,费梁等 2012),水城 角蟾仅在水城(田应洲等 2000)和宽阔水(费梁等 2012)分布,荔波角蟾仅在荔波分布 (Zhang et al. 2017),棘指角蟾分布于大方、金 沙、绥阳、江口和雷山(胡淑琴等 1973,费梁 等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