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2 赤水金沙沟峨眉角蟾活体观(♀)
形态上,采自赤水金沙沟的角蟾标本与峨眉角蟾形态特征相 符。与贵州已记载的 8 种角蟾存在明显的形态 差异。本次采集标本雄性体型中等大小(头体长 58.24 ~ 63.03 mm)可区别于雷山角蟾(头 体长 30.4 ~ 38.7 mm)、小角蟾(头体长 32 ~ 41 mm)和短肢角蟾(头体长 34 ~ 40 mm),以及水城角蟾(头体长 100 ~ 116 mm)、川南短腿蟾(头体长 91 ~ 109 mm)和宽头短腿蟾(头 体长 92 ~ 123 mm);

图1-3 赤水金沙沟峨眉角蟾活体-手足
具犁骨棱和犁骨齿,区别于无犁骨齿的小角蟾、雷山角蟾、短肢角蟾、 水城角蟾和棘指角蟾;眼睑上方角状疣粒弱, 区别于眼睑上方角状疣粒明显的水城角蟾和荔波角蟾;趾间有蹼迹,区别于第四趾具 1/3 蹼 的水城角蟾和趾间具半蹼的棘指角蟾;雄性第 一、二指婚刺细密,区别于棘指角蟾第一、二 指有大的锥状黑色婚刺,水城角蟾雄性无婚刺; 雄性具单咽下内声囊,区别于水城角蟾雄性无声 囊;鼓膜明显,区别于鼓膜隐蔽的宽头短腿蟾和川南短腿蟾。

图2. 赤水金沙沟峨眉角蟾浸泡标本(♂)
标本取肌肉组织存于 95%的乙醇中,标本浸泡于福尔马林中,保存于茅台学院生物学标本室。
贵州已报道分布的角蟾属物种有 8 种,目前水城角蟾尚无 DNA 数据,笔者也未收集到 其标本。因此,本文通过 GenBank 下载贵州已有报道的角蟾及其近缘种的 16S rRNA 序列, 构建系统发育树,计算遗传距离,发现本文采 集的标本和贵州记载有分布的川南短腿蟾、宽 头短腿蟾、短肢角蟾、小角蟾、荔波角蟾、雷山角蟾、棘指角蟾的遗传距离分别为 8.9%、 6.9%、5.7%、4.9%、4.0%、3.6%和 2.8%,和 峨眉角蟾模式产地标本的遗传距离仅为 0.4%,远小于用于本文分析的角蟾属种间的最小遗传 距离 1.1%(棘指角蟾 vs. 炳灵角蟾),且在系统发育树上与峨眉角蟾成单系。

图3. 基于16S rRNA 基因序列构建的角蟾属最大似然系统发育树
因此,根据形态比较和系统发育分析鉴定本次采集到的角蟾标本为峨眉角蟾。
峨眉角蟾为中国特有种,此前报道在我国 的分布仅限于四川峨眉、洪雅、合江和屏山等地海拔 700 ~ 1 500 m 的山区(费梁等 2012)。 此次在贵州省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金沙沟(采集地海拔 420 ~ 480 m)发现峨眉角蟾, 丰富了其分布信息,以及拓宽了对该物种分布海拔的认识。
研究人员和文章信息:
刘京① 李仕泽① 程彦林① 魏刚② 徐宁②*
① 茅台学院资源环境系 仁怀 564500;② 贵阳学院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实验室 贵阳 550002
动物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Zoology 2020, 55(1): 44 ~ 52
DOI: 10.13859/j.cjz.202001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