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 >

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术有没有普及(概括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特点)

来源:原点资讯(www.yd166.com)时间:2022-11-06 17:45:08作者:YD166手机阅读>>

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术有没有普及,概括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特点(1)

高考历史

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术有没有普及,概括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特点(2)

高考历史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史已经完结,今天开始分享古代中国的经济,大家对这部分内容有哪些想知道的,记得在下方留言告诉小编。

大家可以在后台对话框回复关键词“历史重难点”获得相关学习资料。 考纲涉及考点是 三本必修 选修,所以高一高二的同学你们也可以参考学习哦

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术有没有普及,概括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特点(3)

今日更新,古代手工业的发展与进步

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历程

●发展历程:

原始社会后期:手工业与农业分离;

夏商周三朝:手工业由官府垄断;

春秋战国时期:手工业出现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

●主要手工业部门及成就

1.冶金业

冶铜技术:新石器时代出现铜器;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术先进。

夏朝二里头文化—春秋末期,商周时期青铜技术成熟

代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冶铁技术:春秋出现铁器,发明冶炼生铁和钢;战国铁农具的广泛使用,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西汉开始用煤作燃料冶铁;东汉杜诗发明水排;南北朝出现先进的灌钢法;宋朝开始用焦炭冶铁。

燃料:

①汉代使用煤冶铁

②北宋用煤冶铁普遍化,中国是最早发现和使用煤的国家

③南宋开始用焦炭

④明朝用焦炭冶铁开始流行

2.制瓷业

地位:瓷器是中国发明的,大量出口,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

代表性的成就:

新石器手工业:彩陶、黑陶、白陶

东汉: 成熟的青瓷;

南北朝:白瓷;

隋唐: 唐代瓷窑遍布南北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宋代: 出现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体系,五大窑:官、哥、汝、定、钧;景德镇成为瓷都;

元代: 青花、釉里红,开始进入彩瓷生产;

明代: 斗彩、五彩瓷;

清代: 粉彩、珐琅彩。瓷器成为对外出口大宗产品。

影响:唐朝开始出口;明清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大量外销。

3.纺织业(中华文明的象征)

①商朝:已有了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

②西周以后丝织工艺快速发展

③汉代丝绸远销欧洲,中国获得了“丝国”称号

④唐代的缫丝技术更为精密

⑤.宋朝: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活泼,宋末元初,棉纺织成为新兴手工业部门

⑥元代黄道婆,三锭小纺车,革新了内地落后的棉纺织技术,名后期棉取代丝、麻、毛成为主要衣料

⑦明清:中央或地方官府设在苏杭等地的织造局生产的丝织品超过前代,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使用花楼机。

丝织业:最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上古时代已会养蚕缫丝 → 西汉提花机,“丝国”,丝绸之路 → 唐代缂丝技术

棉纺业:宋末元初:棉花种植由边疆向内地传播 → 元代黄道婆;松江成为中心,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 → 明代:棉取代丝麻毛,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

古代手工业的经营方式(官营、私营、家庭)

一、官营手工业:(府统一管理;规模大,分工细,水平最高;资金雄厚;明前期一直占据手工业主导地位)

1.工商食官—政府直接经营,开始于西周,官府提供原料,制作官府指定产品,职业世袭

2.所处地位:西周至明前清居主导地位,官营有利于工业技术的提高,召集众多高水平的工匠进行生产

3.征役制走向雇募制,官营手工业采取强制手段,商品经济和私人手工业的发展,官营手工业内部生产关系开始调整,唐代出现雇募工匠是生产关系的一大进步。

二、私营手工业:

春秋战国:私营工商业兴起;明代中叶以后超过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并产生雇佣劳动关系

1.私人自主经营

2.产品投放市场,民间消费

3.明中叶后占主导地位,官营手工业退居次位

三、家庭手工业

1.农副产品、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2.自给自足,交纳赋税,剩余部分出售或交换

3.十分普遍,对稳定小农经济有一定作用,技术落后,阻碍了市场发展

家庭手工业和田庄手工业

国传统社会是建立在以小农经营为主的高度分散的自然经济基础之上的。这种自然经济的特点是,在一个小的社会单元内部,可以基本做到自给自足。

在中国古代,手工业长期附属于农民家庭之中,形成了以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的“男耕女织”的经济形式。广大农户生产自己消费的大部分手工业产品,所用原料也大都是自己种植和采集所得。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年代,这些产品有时也进入流通领域。

随着土地的集中,汉代出现了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即豪强地主控制下的田庄。汉代田庄的生产经营活动主要包括:粮食作物、蔬菜、果木及染料作物栽培,蚕桑作业,禽畜养殖,药材采集。此外,酒、醋、酱、饴糖等的酿造加工,纺织手工业,农具和兵器修造,也被列入日常生产安排之中。从山东滕州宏道院出土的汉画像石上,可以看到田庄中冶铸锻造铁器的情景。由此可见,田庄中的手工业生产也是自然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内容。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农家以耕作为主,兼营副业,一般日用,能够做到“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这种情形,在中国自给自足的传统农耕社会中是比较普遍的。

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

一、民间手工业的发展

历程:

1.春秋战国和秦汉:发展。

2.魏晋南北朝:遭受摧残。

3.隋唐:恢复和发展。

4.两宋以后:民间手工业在曲折中继续艰难发展。

5.元朝时:民间纺织能手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6.明中叶以后: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中,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

二、资本主义萌芽

1.产生:

①时间、地点:明朝中后期江南手工业部门地区出现。

②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发展:清朝时继续发展。

2.局限性:

①局限于某些地域和行业。

②始终处于萌芽状态,自然经济的主体地位没有改变。

三、家庭手工业的历史地位:

最能反映自然经济特征,是中国社会经济的重要因素。

四、民营手工业地历史地位:

明中叶后,占据主导地位,雇佣劳动关系。

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一、地位:

1.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

2.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很早就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

二、表现:

1.西汉时: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为中国获得“丝国”的誉称。运送丝绸产品的商路被后世称为“丝绸之路”。

2.唐朝时: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

3.明清时:瓷器对外的销量更大。为适应国外客户的需要,明代烧制了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清代还根据欧洲商人的订单,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等。西方国家称中国为“瓷器大国”。在中国制瓷工艺的影响下,从17世纪开始,欧洲国家陆续生产瓷器。

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特征概述:①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②部门不断增加,分工越来越细。分布广、规模大、分工细、种类多、技术好,长期领先于世界③手工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手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④和农业紧密结合,始终处于农业经济从属地位)

第一,历史悠久,并且不断发展进步。

远古时期的陶艺,纺织和玉器制作等已经表现出相当高的工艺水平,如半坡人面网文盆、龙山文化中的玉器。在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就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术相当成熟。春秋战国时期,铁器铸造成为重要的生产部门。汉代的炼铁、铸铁和制钢业、丝织业及造纸业的发展,是当时经济繁荣的主要标志之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灌钢法,这成为古代最先进的制钢方法,成功烧纸出的白瓷,是制瓷技术的重大突破。隋唐五代时期,出现缂丝技艺,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宋元时期,宋代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元代黄道婆发明脚踏三锭纺车,烧制出青花和釉里红。明清时期,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烧制出斗彩、五彩瓷、粉彩和珐琅彩。

第二,多种经营方式长期并存,其中官营手工业长期占统治地位。

在商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经营,即所谓“工商食官”。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和小农经济的形成,开始出现专业的私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此后,官营手工业、专业的私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成为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呈现出长期并存的格局。官营手工业资金雄厚、规模经营、分工细致、组织形式严密,对产品质量要求较高,管理严格,推动了手工技艺的提高,代表中国古代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从西周到明代前期,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第三,古代手工业的发展与农业经济密不可分,且始终处于农业经济的从属地位。

除了受资源、交通限制较大的矿业外,历史上发达的手工业区都分布在农业上精耕细作地带。如前期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后期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精耕细作的农业地带能提供与农业息息相关的中国传统手工业大量的原料,如纺织业、制糖业、制茶业、酿酒业等,此外,手工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如金属冶炼业的发展,尤其是冶铁业和冶钢业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尽管中国古代手工业很发达,但由于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等原因,在手工业与农业相结合的场合,手工业服务于农业,始终处于农业经济的从属地位。

第四,手工业的区域分工和专业化水平受商品经济活跃程度的影响。

早期手工业的发展和布局受自然资源分布影响较大,随着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商业的发展,区域性和全国性统一市场的形成,手工业的发展突破了原料产地的限制,产品走向全国,这些都为手工业专业化生产中心的出现提供了条件。如宋代温州“地不宜桑而织纫工,不宜漆而器用备”(《永乐大典》)。明清时期,《天工开物》载:“凡倭缎制造起东夷,漳泉海滨效法之,丝质来自川蜀,商人万里贩来,以易胡椒归里。”景德镇制瓷业也是“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可见,如果没有活跃的商品经济,统一的国内市场,各地区的手工业分工及专业性手工业的发展是不可想象的。

第五,手工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相互影响。

宋代在造纸业大发展的基础上,雕版印刷得到普及,民间印书业繁荣,南方出现众多私人刻书中心,过去“难得”的书籍作为商品周流天下,唾手可得,《百家姓》、《千字文》一类识字课本的流行,使民间教育有了很大普及,识字率提高,学术下移,促进了民间文化艺术的繁荣和发展。随着文化的发展,为了节省印刷费用,提高印刷效率,社会迫切要求改进雕版印刷技术,推动了活字印刷术的诞生。

第六,手工业中心分布地区与经济重心的南移呈相应变化。

大约到南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完成了从北方到南方的转移。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不少手工业部门、手工品的主要产地也从北方转移到南方。以丝织业为例,西周至唐代,中国的丝织业中心都在北方,基本以长安为中心。南宋时代,苏州、杭州、成都等地设置织锦院(官营丝织业机构),各有织机数百架,工匠数千人。民间私营作坊更多,生产大量精美丝织品,如武康与安吉的绢纱、鹅脂棉,均属上品,嘉善魏塘的宓家所织画绢,远近闻名。这些表明丝织业中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

拓展:

一、古代手工业由官营为主走向私营为主的原因

1.生产水平的提高,为私营手工业提供了物质基础

2.农业生产的进步,农产品商品化提供私营原料

3.商品经济的发展,海外市场的扩大

4.官营管理方式落后,不计成本,没有市场竞争力,工匠没有积极性

二、官营手工业出现在西周,民营和家庭手工业出现在春秋战国

三、为什么中国获得“丝绸大国”的誉称?

中国丝绸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我国曾被外国学者誉为“丝绸之源”。丝的发明和丝绸的制作,是中华文明的见证。而西方,到很晚的时候才学会养蚕缫丝。有一个人们常说的笑话:大约到公元3世纪时,古罗马一位叫保萨尼亚斯的学者说,丝是从一种好像金龟子一样但比之大两倍的小动物体中取出的。赛里斯人(即中国人)把它们养4年,喂它们吃小米,然后从它们的残骸中获取丝。这当然是很可笑的,说明西方一直到公元3世纪时(我国已在魏晋时代),还不了解丝是怎样提取的。到学会种桑、养蚕、缫丝,就更需要一段时间。

我国先民从距今五六千年前,就熟练地掌握了养蚕缫丝的技术。古希腊人把中国叫做“赛里斯”,即“丝绸之国”。在古罗马,恺撒大帝曾身穿丝绸长袍去看戏,引得在场的贵族羡慕不已,他们甚至不惜用相等重量的黄金去购买丝绸。后来上等丝绸每磅竞值黄金12两,迫使皇帝下令禁止皇家穿用丝绸。

四、为什么西方国家称中国“瓷器大国”?

(1)唐朝时,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

(2)明清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的销量更大。

丝绸之路有“沙漠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和“草原丝绸之路”三个概念。

中国古代以冶金业、制瓷业和丝织业为代表的手工业生产历史悠久、技术高超、工艺精湛、产品质量优良,长期居于世界前列;在封建自然经济下,中国古代农业文明高度发达,中国科技水平领先于世界,中国古代科技的进步极大地推动了手工业生产的发展,我国古代手工业生产也呈现出很高的水平。15世纪以后,商品经济发展,封建自然经济趋于瓦解,科技走向衰落,古代农业包括手工业生产逐渐衰落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是中国科技包括手工业生产在近代落后的根本原因。

典型例题:

一、选择题

1.近年某地发现一座古代墓葬,出土距今5000年的玉面人和一尊扁足青铜方鼎,方鼎内壁刻有小篆。对此墓葬的年代,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A.据玉面人的年代推算,应为母系氏族时期

B.青铜器是商朝标志性器物,故应在商朝

C.商朝时期出现青铜铭文,估计在西周时期

D.根据文字判断,墓主最早应是秦朝人

2.下图所示之剑出土于甘肃灵台,剑柄用青铜铸成,剑身铁质,是我国现今出土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之一。该剑最早可能铸造于( )

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战国

3.在一座古墓中发现了黑亮如漆的黑陶,洁白如雪的白瓷,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彩。这座墓葬的时间应不早于( )

A.魏晋 B.隋唐 C.宋代 D.清代

4.明代烧制了大量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清代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这主要是因为( )

A.很多人开始喜欢外国文化和西方的生活方式

B.适应国外客户的需要

C.外来文化影响的结果

D.王室和贵族的奢侈生活的需要

5.“凡花机通身度长一丈六尺,隆起花楼,中托衢盘,下垂衢脚。……提花小厮坐花楼架木上。机末以的杠卷丝,中用叠肋木两枝,直穿二木,约四尺长,其尖插于筘两头。”材料所描述的生产工具出现于( )

A.西汉 B.两宋 C.元朝 D.明朝

二、材料分析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昔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

——《国语•齐语》

材料二 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

──《孟子•尽心上》

材料三 苏州东城比户习,“专其业者不啻万家”,大多“雇人工织”,按件计酬。

──清《长洲县志》

请回答:

(1)以上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手工业中哪三种主要经营形态?

(2)材料一所反映的手工业经营形态中,主要特点是什么?

(3)材料二反映出的经营形态的最主要特点是什么?

(4)材料三反映出手工业部门出现了什么新的变化?

答案:

1.【解析】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必须根据据今最近的历史信息来做出判断,由所学知识可以知道小篆出现于秦朝是据今最近的历史信息,由此得出答案是D项。

【答案】 D

2.【解析】通过文物资料切入考题将是今后高考历史试题的一个显著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中要注意教材中和教材外一些能够说明教材史实和观点的重要文物图片和资料。本题由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晚期,中国已能制造铁质的剑,该文物是这一事实的重要考古依据。

【答案】 C

3.【解析】本题是根据据今最近的历史信息来做出判断的选择题型,由所学知识和题干可以知道珐琅彩出现于清朝,这是据今最近的历史信息,由此得出答案是D项。

【答案】 D

4.【解析】明清时期,中国的瓷器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大量销往亚、非、欧各国,明代烧制了大量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是为了适应国外客户的需要,清代还根据欧洲人的订单,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等。

【答案】 B

5.【解析】根据材料中“提花小厮坐花楼架木上”结合所学知识“明中叶以后,使用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可以判断出材料描述的是明朝时的花楼机。

【答案】 D

6.【解析】第(1)问由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不难判断出古代中国的三种手工业形态;第(2)问先根据材料一判断出是指的官营手工业,然后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其特点;第(3)问由材料可知指的是家庭手工业,由此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最主要的特点是自给自足;第(4)问由“雇人工织”、“按件计酬”可以判断出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答案】(1)官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和民营手工业;

(2)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3)自给自足;

(4)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术有没有普及,概括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特点(4)

【重难点释疑】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重难点释疑】高考历史大纲考点: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重难点释疑】高考历史大纲考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重难点释疑】高考历史大纲考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重难点解析】高考历史大纲考点: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知识点】高考历史必考点解析——分封制与宗法制

栏目热文

商周青铜铸造的特点(青铜铸造特点)

商周青铜铸造的特点(青铜铸造特点)

说到古代的青铜器具,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用青铜器的国家之一,青铜器是由红铜料与锡、铅等多类金属的合金体,由于分离技术落后混入...

2022-11-06 17:13:08查看全文 >>

商周时期我国青铜铸造有什么特点(商朝青铜铸造方法有几种)

商周时期我国青铜铸造有什么特点(商朝青铜铸造方法有几种)

中华文明的发展之路清晰可见,几乎符合文明认定标准的每一个阶段,因此中华文明被誉为世界上唯一没有断续的文明。一万年前,华夏...

2022-11-06 17:22:54查看全文 >>

商周时期青铜铸造业的特征(概括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特点)

商周时期青铜铸造业的特征(概括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特点)

西周最主要的手工业:青铜铸造业西周最主要的手工业应该是青铜铸造业,其产业链包括矿冶的开采、冶炼和青铜的铸造。西周的青铜铸...

2022-11-06 17:39:33查看全文 >>

商周时期青铜铸造的技术(中国古代青铜铸造技术繁荣时期)

商周时期青铜铸造的技术(中国古代青铜铸造技术繁荣时期)

制作一件青铜器共分几步?这是很多人感兴趣的问题,也是专家学者们努力探索的方向。春秋 秦公铜簋 上海博物馆藏春秋 秦公铜簋...

2022-11-06 17:29:30查看全文 >>

概括商周时期青铜铸造的特点(商周时期青铜铸造的技术)

概括商周时期青铜铸造的特点(商周时期青铜铸造的技术)

2018年3月底,一件西周青铜器“虎蓥(音yíng)”现身英国坎特伯雷拍卖行的网站,引起了国人的高度关注。虎蓥的出现,使...

2022-11-06 17:09:14查看全文 >>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铸造的特点(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技术)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铸造的特点(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技术)

导语:青铜时代是介于同时并用时代与早期铁器时代之间的历史时期,以青铜器的广泛使用作为这一时期的重要标志。青铜时代的青铜器...

2022-11-06 17:32:51查看全文 >>

青铜铸造业在商周有何重大发展(商朝后期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

青铜铸造业在商周有何重大发展(商朝后期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

我国远古的石器时代结束以后,就进入了“青铜时代”,也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一个标志。我国的青铜时代,基本包括夏、商、西周、...

2022-11-06 17:43:42查看全文 >>

商周时期青铜铸造特征(商周青铜器铸造技术)

商周时期青铜铸造特征(商周青铜器铸造技术)

在对商周时期艺术文化的研究之上,青铜器是最主要的表现形式,直接反映出当时人们的信仰和审美。这些原始而庄重的器具 在商周人...

2022-11-06 17:32:26查看全文 >>

商周时期的青铜铸造有什么特点(概括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特点)

商周时期的青铜铸造有什么特点(概括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特点)

青铜铸造既是一种高超的生产工艺,又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集中体现,反映了古代人的艺术审美、社会意识和文化观念古人用聪...

2022-11-06 17:50:13查看全文 >>

商周青铜铸造总结(商周青铜器铸造的繁荣)

商周青铜铸造总结(商周青铜器铸造的繁荣)

对材料的运用代表着人类文明与技术的进步,以中国社会为例,人们先后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那么在人类没有掌握...

2022-11-06 17:25:14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