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苗放流(太湖)
事实上,“洗澡鱼”的概念在养殖行业并不是一个秘密,很多养殖户在上市前都会通过改善水质、减少投食的方式来去除鱼身上的腥味,提高鱼肉的品质。暂养的时间少则1个月,多则3~5个月,暂养期间鱼类可充分摄食天然饵料,通过“瘦身运动”减少脂肪、增加肌肉密度,因此鱼肉更加紧实、有弹性,口感接近野生鱼。
查干湖冬捕
查干湖的有机鱼之所以会被质疑,最关键的原因有两点:
第一,查干湖渔场近年来的捕捞任务为520万斤,捕捞强度很高。按照当地渔民的说法,查干湖冬捕所使用的渔网网目足足有7寸,4~5斤的小型成鱼都能直接从网眼中漏出去,因此捕上来的都是大鱼。查干湖冬捕年年进行,而且产量越来越高,让人很难不怀疑这些大鱼的真正来源。
第二,众所周知,鲢鳙以水中的浮游生物为食,其生长速度和饵料丰度、水温都有密切关系。而查干湖水温较低,鲢鳙的育成周期很长,基本在5~10年左右,15~20公斤的鲢鳙甚至要10年以上才能长成。
冬捕
资料显示,查干湖位于北纬45°附近,年平均气温只有4.5℃,冬季冰封期约为130天,湖面平均冰厚接近1米。在长期的低温环境下,鲢鳙的新陈代谢水平低,生长速度缓慢,在短期内难以满足上百万斤的冬捕需求。
查干湖的有机鱼,到底是不是“洗澡鱼”?关于查干湖有机鱼的来历,民间众说纷纭,但要探明真相,我们首先要了解的就是查干湖现有的水面和营养条件能否满足每年稳定输出大量的活鱼。
2021年5月,央视新闻记者采访了查干湖渔场的现任鱼把头,了解到查干湖的每年可生产6000吨鲜鱼,也就是600万公斤。这一产量既包括每年冬捕的500多万斤,也包括在明水期捕捞的600多万斤。所谓明水期,就是在冰面消融之后下网捕捞,渔船是主要的捕鱼设备,这是和冬捕的最大区别。
从渔业生产力来看,查干湖确实有实力达到这一产量标准。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科院的研究人员就对查干湖的水文特征进行了考察,并根据国内通用的饵料生物现存量法估计了查干湖的渔业产量。结果表明,查干湖平均每公顷水面能生产出110公斤以上的优质活鱼。
而截止到2021年6月,查干湖的水域面积已经超过400平方公里。如果按照上面的生产力来计算,那么查干湖每年可以生产出4400吨的有机鱼,也就是440万公斤。需要指出的是,440万公斤还只是湖泊天然的净产量,如果再算上人工投放的苗种,那么实际产量估计还能再翻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