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怎么辅导差生方法效果好(管理差生的方法和技巧)

来源:原点资讯(www.yd166.com)时间:2022-11-20 15:47:53作者:YD166手机阅读>>

怎么辅导差生方法效果好,管理差生的方法和技巧(1)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也是家庭的未来。当孩子学习成绩差,并且不爱学习时,每一位父母都不会甘心接受现状,都会想尽一切办法帮助孩子,改变孩子的态度,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那么差生是如何产生的呢?问题的症结到底出在哪里呢?

三十多年来,我给学生家长做了1400多场“家庭教育”报告,每次都是面对面地交流沟通,并且一对一指导差生一万多课时,让几千名差生成功转优。

通过对家庭教育实践探讨的归纳总结,我发现差生产生的主要根源就是他们的思维力短缺。为了能够帮助更多的差生转优,我详细地归纳总结出了影响孩子思维力发展的四个主要方面,并详细列出了四个方面的18个主要因素,仅供大家参考。

No 1 不会思考—在养育时期,父母有意推卸养育责任

(主要因素1)

0-3岁,是孩子一生中获取信息、产生思维、拥有智慧的最重要、最关键的时期。古人云:三岁看大,就是说明了这个道理。婴幼儿期间,孩子对外界的感知完全依赖于成人的陪伴照顾,父母的语言和行为会不加过滤地渗透进孩子的成长中,并且对父母的语言和行为会毫不筛选的进行记忆和模仿。此时父母的陪伴、关心和呵护,是孩子获得安全感和幸福感的开端,更是一个孩子自我肯定的来源。在此期间,孩子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父母有益的陪伴,能够让孩子拥有安全感,快乐幸福地生活。

比如:有些孩子,当父母在身边时,会呼呼大睡,当父母离开身边时,会很快苏醒,甚至父母上个卫生间,短短的时间内自己也会惊醒。

不仅如此,陪伴期间父母带有磁性的声音、爱的眼神、温暖的怀抱、柔软的双手,还会传递给孩子众多的信息,大量的信息不仅能够促进孩子各个神经器官的迅速发育,同时存储在孩子脑海中的信息资源还能作为一种思维工具,帮助孩子唤醒和开发初级思维,促进孩子思维力的发展,即:当孩子得到相关指令时,存储在孩子脑海中的信息资源会在孩子初级思维的引导下自动编程,来完成相应的指令。

比如:在陪伴孩子时,妈妈对孩子笑,孩子在妈妈的引导下会积极地跟妈妈互动,并能感受到“笑”可以创造愉快的氛围,使对方高兴。妈妈对孩子说“笑一笑”,孩子听到后,就会自动向妈妈展示笑容,完成妈妈的要求。所以养育期间父母的陪伴更是唤醒和开发孩子思维的最佳催化剂。

可是,目前有很多父母却以现实生活的忙碌为借口推卸这个重要责任,将一出生或者出生不久的孩子,委托给他人养育。父母这样做,孩子就会缺少父母的陪伴和关爱,缺乏由父母陪伴所带来的安全感。殊不知,这种安全感的缺乏有时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同时,父母陪伴的缺失,会让孩子缺少行为和思维上的正确引导,会让孩子缺少学习和模仿的对象,缺少基本的应变能力。

比如:在面对各种情况时,目睹过家长类似经历的孩子可以依据经验从容应对,而没有得到过指引的孩子,面对完全陌生的问题时,由于缺乏参照,往往茫然不知所措。

父母陪伴的缺失,还会减少由父母直接传递给孩子的信息,影响孩子各个神经器官的迅速发育,影响信息资源在孩子大脑中的储存,造成孩子信息资源的缺乏。当孩子得到相关指令时,孩子就会因为缺乏信息资源使思维编程受到限制,无法完成相应的指令,影响孩子初级思维的唤醒和开发,影响孩子思维力的发展,让孩子的思维力失去拥有最佳催化剂的高速发展期,有可能会导致孩子的思维力出现基础性短缺,遇事不会思考,容易出现问题孩子。

比如:有的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不断(就是通常所说的“多动症”);有的孩子遇到事情容易愤怒,持续哭泣,并且容易打人,甚至在某个时刻出现咬人的现象。这都是基础性思维力短缺的表现,是问题孩子形成的基础性原因。

不仅如此,代替父母的养育者还有可能会给孩子的思维力造成伤害。比如:因为养育者不适当的语言和行为(讲话时声音过大,抚摸孩子时用力过重等),都会给没有任何自我保护意识的孩子带来惊吓,造成孩子的精神恐惧、思维中断。而在身体发育初期,这种负面的外界刺激不仅会给孩子造成精神上的伤害,更会引发生理上的变化。持续处于恐惧、紧张状态下的婴幼儿,会全身肌肉收缩,进入防御状态,不但思维无法被激活,甚至生理功能会出现紊乱。

比如:在孩子初上幼儿园的时候,部分孩子在一段时间里容易生病,其大部分原因就是孩子在陌生的环境中,内心产生恐惧,紧张造成的。

要知道,成年人在受到惊吓时,大脑思维都可能会出现空白,更何况是一个处在养育时期的孩子。所以对孩子来说,让他在信任、熟悉、温馨、有爱并且充满正能量的环境下成长,才更有利于激发他们的思维力,才能让孩子的性格外向阳光、充满爱心、喜欢交流。而在陌生、冷漠、充斥着负能量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其思维力往往得不到充分的开发,性格也容易内向、胆怯。

所以每个父母都应该谨记:养育期间(0-3岁),父母对孩子的陪伴具有不可替代性。父母对孩子养育期间的陪伴,不仅能够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获得足够的安全感,还能获得众多的优质信息,众多的优质信息不仅促进了孩子各个神经器官的迅速发育,还会促进孩子初级思维的唤醒和开发,促进孩子思维力的发展。

我强烈呼吁:作为父母,至少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要让孩子在0-3岁之内离开自己。很多长大后自卑、恐惧、懦弱等问题孩子,都是早期父母缺少陪伴、关心和呵护造成的。

No 1 不会思考—父母错误的管理理念

(主要因素2)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父母要有正确的管理理念,要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并且要按照成长规律进行有效的管理。比如:0-6岁的孩子一般选择开放式管理,6-12岁的孩子一般选择权威性管理,12岁以上的孩子一般选择民主性管理。不管哪一种管理方式,父母都要以爱心为基础,以信任为前提,以尊重为保障。

在管理孩子时,父母首先要取得孩子的信任,如果父母不取得孩子的信任,孩子就容易不认同父母,不服从管教,逃避、不听话,甚至同父母处于敌对状态,即使有时听话,也是对父母权威的屈服和妥协,这时父母就容易生气,就容易产生对孩子不理解、不尊重的行为,甚至会对孩子采取强制手段。当孩子长期面对父母的不理解、不尊重,甚至强制手段时,孩子就容易失去思考的机会,不会思考,容易成为问题孩子。

在管理孩子时,父母不能给予孩子过分的保护。对孩子过分保护的父母往往忽略了孩子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个体,并且非常不愿意承认孩子已经长大,对待孩子这也不让干,那也不让做,只让孩子做到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就行,平时只图孩子身体健康,听话不惹事就行。长此以往,孩子就容易失去思考的机会,不会思考,容易成为问题孩子。

比如:由于父母管理理念的错误,让很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心理年龄和生理年龄严重不符,让孩子的众多行为表现十分幼稚,出现依赖心强,自制力差的情况,其实这就是孩子思维力短缺的一种表现。孩子幼稚的行为表现往往会使周边的人对他产生错误的认识,会认为他智商低下,从而得不到善待,这就更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自闭的心理,使其容易成为问题孩子。

No 1 不会思考—父母没有正确的学习观念

(主要因素3)

父母要有正确的学习观念。要知道,孩子学习的前提条件是端正的学习态度;学习的核心基础是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的关键是拥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的保障是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总之,让孩子学会自主学习是孩子学习的最终目的。

父母要知道,孩子的学习成绩和父母的学历没有直接关系,但和父母的学习观念有直接的关系。比如:孩子认真听课,学习成绩有可能会好,如果孩子学会自主学习,学习成绩一生都会好。所以让孩子学会自主学习,是每个父母应该始终坚持的学习观念。如果父母的学习观念不正确,孩子就无法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不会自主学习,孩子的思维通道就容易堵塞,就容易造成孩子不会深入思考,容易出现问题孩子。

比如:孩子在做作业的时候,父母长期陪伴在身旁,不会的题就告诉他答案。长此以往,父母就成了孩子的“解题器”,孩子就会失去思考能力,遇到问题不会思考,学习成绩就会不理想,容易成为问题孩子。

No 1 不会思考—孩子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

(主要因素4)

做父母的要知道,好的学习成绩=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 正确的学习方法。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就是学习时用于解决问题的基础性材料,是解决问题的专用工具。所谓正确的学习方法就是指强大的学习能力,强大的学习能力不仅能够让孩子拥有好的学习成绩,还能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简单、快捷地了解、理解、掌握、应用所学习的知识。所以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首先要拥有正确的学习方法。

我认为:学习方法相对于基础理论知识而言,就像将军,而基础理论知识就像士兵,没有将军,再多的士兵也难以形成强大的军事力量,克敌制胜。也就是说,孩子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过再多的基础理论知识,也难以形成强大的学习能力。

因为没有学习方法的孩子,在众多信息中,无法分清主次,不会联想,不能运用已学的知识去理解新的知识,更别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了,结果就是老师讲什么孩子就听什么,孩子只是被机械地灌输知识,被动接受,不能针对性的提出自己的疑问,不能真正理解并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就会学了新的忘了旧的,越学越吃力。孩子的思维就很难得到正常的唤醒和开发,孩子就容易失去好的自主思考路径,不会思考,容易出现问题孩子。

比如:很多孩子在平时学习时非常努力,付出的时间和辛苦有时超出常人的几倍,但是学习成绩总是得不到提高,真正的原因就是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

No 2 不能思考—父母在培养孩子时,受功利主义驱动

(主要因素5)

父母在培养孩子时,不能受功利主义驱动,对待孩子的成长,不能拔苗助长,更不能违背孩子成长发展的规律。孩子在幼儿教育阶段,应坚持“在陪伴中玩,在玩中学”的教育理念,应以做游戏和讲故事为主。

孩子在学习知识时,应保留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注重激发他的质疑力、探究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然而很多父母却选择“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做法,在幼儿教育期间强迫孩子学习小学的知识,希望孩子在上学前能够认识更多的数,学会写更多的字,甚至要记更多的英语单词,父母这样做就违背了孩子成长的发展规律,就会让孩子的思维过早模式化,禁锢了孩子思维力的发展,使其不能思考,容易成为问题孩子。

比如:0在不告诉孩子读0之前,他可以想象成鸡蛋、太阳或是皮球等,一旦告诉他读0,他就再也不会想象到其他事物了。

有些家长甚至以成年人的思维去控制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把孩子的答案视为非对即错,无形之中就扼*了孩子的质疑力、探究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把学习视为枯燥的事情,丧失好奇心和求知欲,不能思考,进而失去想象力和创造力,容易成为问题孩子。

No 2 不能思考—孩子过早地入学

(主要因素6)

父母在培养孩子时,应该让孩子按照国家规定的年龄入学。因为这时,孩子的心智相对成熟,自制力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学习能力能够满足学习初级小学知识的要求。孩子在学习时就能够正确地了解、理解、掌握、应用初级小学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提高自己的智力水平。

作为父母,一定要谨记:欲速则不达,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过早地入学,要知道人生的道路虽然很长,但关键的就那么几步,如果孩子在关键的地方跌倒,有时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才能爬起来,有时就再也爬不起来了。

要知道孩子上学时,应该拥有一定的能力基础,如果孩子上学前基础能力弱,上学后就容易出现问题,并且有可能会影响一生。就像穿衣服扣扣子,孩子首先要拥有从第一个开始扣的能力,并且还要会一步一步扣。如果孩子连从第一个开始扣的能力都不具备,一旦扣错一粒,剩余的也都会扣错。

父母还要知道孩子的学习,是在拥有一定能力的基础上,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过程,所以做父母的要学会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求稳而不是求早、求快,更不能将成年人的焦虑和社会压力盲目地转嫁到孩子身上,互相攀比,最终会给孩子带来童年时期不能承受的压力。学习一旦成为孩子无法胜任的事情,他就会厌倦、逃避,有些孩子甚至会因此无法完成学业。

然而很多父母有一个错误的认识,认为孩子早入学就能早学到知识,一生就能学更多的知识,还有个别父母让孩子早入学是为了减少自己的麻烦。其实孩子过早地入学是不正确的选择,由于孩子小,心智不成熟,面对小学的初级知识,难以理解,不能思考,学习成绩就会落后,并且以后很难追赶上去,容易成为问题孩子。

比如:我通过多年对早入学孩子的跟踪调查,发现80%早入学的孩子,都有可能成为差生,并且这种差生的转优率非常低,因为他们的基础能力弱,在学习时失去的不仅仅是基础知识,还有学习知识时应该获得的学习能力。为此,我感慨:对很多孩子来说,让孩子晚入学一年,是父母一生中送给孩子最宝贵的礼物。

No 2 不能思考—孩子没有掌握基础理论知识

(主要因素7)

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掌握知识点的理论知识,即:知识点的概念、原理,因为知识点的理论知识是孩子学习时,用于解决问题的基础性材料和专用工具。

父母一定要知道,理科的概念、原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条件和路径;文科的概念、原理就是答案本身。所以,对于每一个知识点的概念、原理,父母都要让孩子了解、理解、掌握,并且熟记熟背,学会应用。谨记:无论题型千变万化,只要记住知识点的概念、原理,它就不可怕。

我认为:基础知识相对于学习方法而言就像米,学习方法就像巧妇的技艺,离开基础知识,再正确的学习方法也无能为力,因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通俗地讲,每一个知识点的概念、原理,都是解决本知识点相关问题的基础材料或者专用工具,不掌握知识点的概念、原理,即使拥有超强的思维能力,也无法解决本知识点的问题。

可是,很多孩子在学习时,却没有重视知识点的理论知识,由于知识点的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做题时就找不到条件和路径,从而缺乏解题所需要的材料或者工具,导致无法做题,不能思考,容易出现问题孩子。

比如:汽车的发动机出了问题,即使你的修理技术再好,如果没有专用工具,也不可能将它修好。

No 2 不能思考—父母忽视孩子在校期间的家庭教育

(主要因素8)

父母要做好孩子在校期间的家庭教育,正确引导孩子与老师和同学和睦相处,帮助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在校学习环境,让孩子在学校里愉快地学习。这是每个父母对孩子应尽的责任,也是我多年来一直提倡“家校共育”的真正原因。

可是有很多父母认为,孩子在校期间的一切行为都应该由学校和老师来负责,和父母没有关系,即使孩子在学校出了问题,老师让家长帮忙处理的时候,个别家长还不以为然,认为老师的做法是多此一举,是在给自己添麻烦。

做父母的一定要明白,学校是一个集体环境,在学校里没有独生子女,父母要教育孩子互相尊重,学会换位思考;要尊重老师,与同学友好相处,互帮互助;在学习上共同努力,在生活上包容体谅;不能过度自私,有个人主义,对待不同家庭条件的同学要一视同仁,父母要引导孩子积极融入集体生活。

如果父母一旦忽视孩子在校期间的家庭教育,孩子在学校就容易存在和同学不和睦的关系,被集体边缘化,孩子一旦不被集体环境接纳,他的思想就会产生矛盾和压力,长期处于焦虑和压力之中,孩子在精神上就会出现烦闷和狂躁,给孩子带来痛苦甚至抑郁。这时,孩子就没有心情投入到学习中,无形之中就会严重地影响孩子的思维能力,不能思考,容易成为问题孩子。

比如:有一个孩子,以全校第9名的成绩进入了县一中,孩子很高兴,父母很幸福,认为名牌大学唾手可得。可是由于孩子的性格存在问题,和同桌的关系总是不和睦,虽然老师给他调换了几次位置,但是他和同桌依然不能和睦相处,甚至和邻桌的同学也发生矛盾。老师虽然及时通过电话和他父母交流了情况,但是他的父母总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就没有什么大问题。到了高二的下半学期,孩子的精神就达到了重度抑郁的状态,只要看到两个同学说话,就认为同学是在议论他。到高三的暑假,父母就不得不带着他到精神病医院,虽然在医院住院治疗了两个月。但是出院后,孩子还是不能正常到学校学习,无论父母怎么后悔,孩子也无法恢复到从前了。

No 3 不想思考—父母没有正确的教育观念

(主要因素9)

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应该从“关爱”着手,教育孩子要有爱心、有真心、有耐心,还要会用心。

父母要学会尊重孩子,要像尊重成年人一样尊重他们,不要对孩子体罚,更不能对孩子心罚。在教育孩子时,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让孩子真正感受到被尊重,真正相信父母的决定是为自己好。如果父母种下专制的种子,那么就不会收获自由的果实。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要帮助孩子解决他不能解决的问题,正确地培养和保护孩子的自尊,自尊是立德之本。

父母一定要建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要多种教育方式并存,比如:赏识教育、惩戒教育、暗示教育、责任教育等。

父母不能对孩子过分溺爱,面对孩子提出来的不合理的要求,不能一味地迁就。特别是以下三种父母:

①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吃过苦的父母;

②孩子小的时候,生活过得苦,孩子长大后生活过得好,一直想补偿孩子的父母;

③不管自己生活有多苦,坚决不让孩子吃一点苦的父母。

这三种父母最容易溺爱孩子,殊不知这样做,就会让孩子养成贪图安逸的不良习惯,舒适安逸的生活会让孩子不求上进,不想思考,容易成为问题孩子。

比如:有一个农村的孩子,在四岁半的时候,跟爸爸说了一声要电脑,爸爸二话没说,骑着摩托车就到城里买了一台电脑,并且安上网线,让孩子玩游戏。网速慢一点,爸爸比孩子还着急,想尽一切办法提高网速,让孩子在游戏中获得更多的幸福。结果孩子在三年级的下半年就不上学了,时间长达半年之久。后来,在我的帮助下,孩子才能够返校正常学习。

No 3 不想思考—父母违背婴幼儿时期的教育规律

(主要因素10)

婴幼儿时期的教育应以玩为主,一切学习都应该建立在玩的基础上,多与孩子互动,并且要保留孩子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要知道“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是孩子的成长教育规律。其中陪伴孩子看绘本,给孩子讲故事,陪孩子玩玩具、做游戏,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方法。

可是,当孩子的认知能力达到一定水平时,很多父母都喜欢让自己的孩子学习一些小学的知识,并且认为孩子学习知识越早越好,掌握知识越多越好。事实上,这种做法只适合极个别的孩子,对于绝大多数孩子都是不适用的,即使孩子当时学习表现非常优秀,这种做法也存在着潜在的危险。

如果孩子在入学前,过多地掌握小学的知识,入学后,老师讲解知识点时,孩子一听就会,久而久之,就会让孩子养成不思考的习惯。等孩子学到没有学过的知识时,就会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而不想思考,容易成为问题孩子。

比如:孩子到三年级时,学习成绩会出现第一次两极分化。其中学习成绩出现问题的孩子,有一部分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这也是“幼儿教育小学化”带来的一个重要问题。

No 3 不想思考—孩子对作业的价值认识不足

(主要因素11)

孩子接受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进一步唤醒和开发自己内在的最大动力和智慧。孩子做作业不仅是对理论知识的应用,更是提高智力素质的核心基础。孩子能够标准化、规范化、正确化地完成作业,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孩子的思维力,还能让孩子心情愉悦,充满自信,拥有成就感,为继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

孩子做作业时,如果态度不端正,应付草率,就会出现“看到作业就心烦,写起来作业就意乱,完成作业后还会灰心丧气”的情况,孩子就容易失去自信,无法获得成就感。虽然孩子付出了同样的辛苦,得到的却是相反的效果,这样孩子就会厌倦学习,不想思考,容易产生问题孩子。

比如:很多孩子因为没有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好习惯,他们看到作业就会心烦,为了不做作业,甚至采取一些手段,找一些借口来敷衍作业。

我在调查中发现:有的孩子在做作业时,一个小时内能喝8次水,去2次卫生间;还有的孩子,在做作业时,边吃东西边完成作业;个别孩子,为了逃避做作业,去一次卫生间需要半个小时以上的时间。长此以往,不仅提高不了孩子的智力水平,还会让孩子产生厌学的情绪。

No 3 不想思考—父母给孩子传递过多的负面信息

(主要因素12)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接收信息和知识的能力也会增强,作为父母,要尽量多给孩子提供正能量的信息,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要知道,良好的习惯对孩子的人生来说是一种资产,对孩子一生都有帮助。

父母不要给孩子传递负面信息,因为负面信息容易让孩子养成不良的习惯。不良的习惯对孩子的人生来说就是一种负债,孩子早晚都得偿还,甚至会付出意想不到的代价。并且负面信息还容易让孩子焦虑、彷徨、悲观失望,甚至幸灾乐祸,不想思考,容易出现问题孩子。

比如:有一个妈妈,平时最擅长传播邻里之间的是非,并且在搬弄是非时,从来不回避孩子。她的女儿从小就听妈妈对别人的指责、抱怨和攻击,并且也学会了妈妈的做法,以至于从上小学开始,就会在老师和同学之间搬弄是非,自己遇到不顺,总是指责、抱怨和攻击他人,自己的笔不小心掉到地上,她也要对邻座的同学指责一番。当别人遇到不顺时,她总是幸灾乐祸。试想一下,如果孩子每天都在寻找是非,不停地发表不公正的评论,她还有心思学习吗?

No 3 不想思考—孩子过分沉迷于网络

(主要因素13)

家庭教育是对孩子人生产生重要影响的基础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而且很多重要的人生指标也会形成,如:兴趣、爱好、性格、人生观等。家庭教育也是父母培养孩子良好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教育,所以父母要给孩子做好榜样。

父母在陪伴孩子期间,要尽量远离电视和手机,并严格控制孩子看电视和玩手机的时间,不能让孩子对电视和手机产生依赖。父母更要以身作则,不能双重标准,一边要求孩子少上网、少看电视,一边自己随意看电视、玩手机,这样容易让孩子内心不平衡,不认可父母的管教。

父母要知道,孩子一旦对电视、手机产生依赖,就容易形成网瘾,就容易出现“轻则对抗父母,重则打骂父母”的现象,甚至还会出现更严重的问题。孩子一旦有了网瘾,对其它问题就不想思考,容易成为问题孩子。

比如:有很多父母没有认识到电视、手机对孩子的危害,陪孩子看电视、玩手机是生活常态。当自己忙的时候,更是把电视、手机当保姆,让孩子坐在电视机或手机旁,看动画片或者玩游戏,一坐就是几个小时,不仅伤害了孩子的眼睛,还影响了孩子的思维。孩子对电视、手机一旦产生依赖,就不愿意再涉及其它的事情,这都会给孩子带来伤害。

No 3 不想思考—父母关系不和睦

(主要因素14)

做父母的要知道,家庭环境影响孩子的人生发展,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要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要夫妻和睦、互相尊重、孝敬长辈、关爱孩子,让孩子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和心理环境。

可是,很多父母没有认识到家庭环境对孩子人生的影响。夫妻之间矛盾冲突频发,并且不断互相伤害,使孩子长期陷入痛苦和担心之中,让孩子的精神疲惫、态度消极。特别是父母离异的孩子,失去一方亲人的痛苦会长期困扰着孩子,让孩子对其它问题不想思考,容易成为问题孩子。

比如:有一个孩子在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婚了,孩子判给了妈妈,可是,妈妈的收入太低,有时候为了生存,不能正常地陪伴和照顾孩子,无形之中,孩子就同时失去了父母双方的陪伴与关爱,最终导致孩子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成为问题孩子,虽然父母后来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给孩子带来了伤害,只可惜为时已晚。

No 3 不想思考—父母的家庭教育方法不正确

(主要因素15)

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父母应该拥有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要引导孩子拥有梦想,指导孩子建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学会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孩子拥有质疑力和探究力。

父母要培养孩子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和学习态度,注重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和学习能力,努力提高孩子的情商,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和他人交流沟通,让孩子知道拥有好的人品是做人的底线,拥有良心是做事的底线。

父母要学会像尊重朋友一样地尊重孩子。比如:和孩子交流沟通时,要让孩子把话讲完,要先知而后行,不要武断,当自己有错误时,应允许孩子给予纠正,并且能够善意地接受,同时还要尊重孩子的业余爱好,不强势、不鄙视。

父母要平等地对待孩子,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能动不动就跟孩子发脾气,不能经常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较。在孩子学习时,要给孩子提供好的环境,不能干扰孩子的学习。比如:孩子在做作业的时候,父母不能在一旁看电视、玩手机。

父母要有责任心,当孩子的学习成绩下降时,要给予理解和包容,并提供有效的帮助。比如: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下降时,要帮助孩子分析问题,查找原因,共同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指责抱怨,甚至大打出手。

父母要讲诚信,要说话算数,对孩子做出的承诺一定要兑现。比如:告诉孩子暑假要出去旅游,父母就要想尽一切办法兑现自己的诺言,不能因为某些客观原因而食言。否则不仅失去孩子的信任,更容易让孩子产生悲观消极的思想。

总之,父母要重视家庭教育,做好家庭教育,让孩子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快乐学习,自主学习,并且要通过学习,学会思考。否则,就会给孩子带来焦虑和压力,让孩子不想思考,容易出现问题孩子。

No 4 不敢思考—父母培养孩子随心所欲

(主要因素16)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就说明了培养孩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慢慢来,每个父母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都要有陪着蜗牛散步的乐观心态,等待孩子慢慢成长。

可是,有些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为了达到这种理想化的追求,不正视孩子的接受能力,不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在孩子还无法接受高难度教育的时候,仍然我行我素,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要求来培养孩子。

长此以往,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失去好奇心、求知欲、质疑力和探究力,并且还会给孩子的身心带来伤害,让孩子畏惧思考,不敢思考,容易成为问题孩子。

比如:有些父母违背了“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幼儿教育规律。在孩子的幼儿时期,就强迫孩子学习小学的知识。由于孩子的心智达不到学习小学知识的要求,学习时孩子就容易身心疲惫,甚至对学习产生恐惧。这样就会影响孩子的主观能动性,让孩子不敢思考,长大后容易成为问题孩子。

No 4 不敢思考—父母对孩子的管束力度过大

(主要因素17)

俗话说:一流的父母做榜样,二流的父母做教练,三流的父母做保姆。父母在教育孩子时,首先要做好榜样,然后再采用 “开放式教育 权威式教育 民主式教育”的模式教育孩子。

幼儿教育阶段一般应采取开放式教育,小学教育阶段一般应采取权威式教育,初中以上的教育阶段一般应采取民主式教育,并且平时要多和孩子交流沟通,要通过交流沟通解决父母与孩子之间存在的一些问题。还要通过交流沟通引导、指导、帮助孩子,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在孩子面前,父母要有尊严而不是有威严。要学会让孩子尊重父母,并且由敬畏尊重逐渐转变为理解尊重。对待孩子的管理,父母要严格而不是严厉。如果孩子从小就被父母管束太多,并且非常严厉,除了部分孩子会出现逆反,其余的很多孩子都会变得循规蹈矩、逆来顺受,从而不敢思考,容易成为问题孩子。

比如:有一个孩子的父母,从小对孩子管束得太多太严。孩子长大后,因为恐惧父母,在父母面前从来不敢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在陌生人面前,更是畏畏缩缩,无话可说。这样就容易被别人错认为智力低下,往往容易失去应有的尊重,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从而成为问题孩子。

No 4 不敢思考—父母有暴力的行为和语言

(主要因素18)

家庭教育是孩子人生的基础,是父母人生的希望,也是孩子综合素质培养的过程,更是父母人生的历史使命。真正的家庭教育应该建立在科学思想的指导下,是成系统、有规划、有规律的终身教育。既有智力因素的教育指导,又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指导,是全方位、分层次的教育指导,也是孩子成长、成人、成才、成功的基石与保障。

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父母不仅要遵循科学的教育方法,还要拥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态度。父母不能用暴力行为、暴力语言教育孩子,它会让孩子长期生活在恐惧中,心情焦虑不安,恐惧思考,让孩子不敢思考,容易成为问题孩子。

比如:有一个脾气暴躁的妈妈,经常会因为一些小事对女儿大打出手。当问到孩子挨打时的心理感受时,孩子说:“每当看到妈妈的脸色开始发生变化时,心就会打颤,身体就会发抖,眼前就会发黑,脑袋就会发蒙。颤抖的心就会想:完了,完了,彻底完了。当妈妈的拳头落到自己身上的时候,脑海里会出现一片空白,心里只有愤怒和委屈,两眼都是泪水,有时很长时间都恢复不到正常的状态,甚至一看到妈妈,内心就会产生恐惧。即使某段时间没有挨打,挨打时的场景也会浮现在眼前,让自己恐惧,不能正常地生活和学习。”到了初二,学习成绩一塌糊涂,甚至连小学正常的基础运算都不能解决,智商明显偏低。同时,孩子为了减少挨打的次数,从小就开始说谎,并且天天想着如何编织谎言,讨得妈妈的喜欢。

这个案例提醒各位父母,暴力行为和暴力语言是唤醒和开发孩子思维力的隐形*手,也是孩子形成不良习惯的催化剂,它能够让一个家庭的幸福荡然无存。

为了能够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成为优秀生的机会,请所有父母一定查找自己在家庭教育上出现的问题,杜绝任何可能造成孩子思维力短缺的做法,以身作则、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做一个合格的父母。

把优秀的孩子培养成优秀的学生是一种成功,改变问题孩子,让差生转优更是成功中的成功。对待差生,很多父母往往束手无策,如果家中有一个差生,有时几代人的生活都得不到安宁,那么,父母应该怎样做,才能让孩子完成差生转优呢?

三十多年来,通过对问题孩子10000多课时的一对一辅导授课,以及对几千名差生成功转优的实践探讨,我认为在改变差生,实现差生转优的过程中,父母首先应该做好以下三步:

(1)改变父母思想,修复家庭教育环境

(2)改变孩子思想,纠正孩子的学习态度

(3)重铸基础知识,提升学习能力

1,改变父母思想,修复家庭教育环境

通过几十年对差生转优的实践探讨,我发现差生的父母往往容易陷入某种家庭教育误区。常见的家庭教育误区有以下几种:

(1)人云亦云,盲目攀比:父母一旦进入这个家庭教育误区,他们在教育孩子时就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有时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就会忘记自身的条件和能够提供给孩子的资源,并且还会忽略孩子的成长规律,从而做出一些违背家庭教育规律的事情,伤害到家庭和孩子。

(2)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学习是孩子的事情。进入这个误区的父母,往往会错误地认为孩子的成绩好不好是学校教育的问题,孩子学习努不努力是他自己的事情。

总之,一切与学习有关的事情都和父母没有关系。并且从不关心、不过问孩子的学习事宜,只有在孩子考试成绩不好的时候,才会冲着孩子发脾气,认为都是孩子不积极、不主动、不努力、不刻苦导致的,一切不良后果都让孩子承担,常常会带给孩子意想不到的伤害。

(3)聪明天生,愚不可教。进入这种误区的家长,他们往往会错误地认为:聪明的孩子是天生的,愚笨的孩子是不可能改变的。如果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就会认为孩子不是学习的这块料,就有可能放弃对孩子的帮助和培养,让孩子慢慢变成差生,这种观念是极其错误的。

各位父母,你们一定要知道,孩子的聪明(高智商)不是天生的,即:不是父母先天遗传的。

所谓高智商,其实就是孩子在后天获得了丰富的认知和强大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及理性思维能力,并随时能把一种认知或多种认知,以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为基础,通过理性思维能力,转化成新认知。(所谓新认知,就是孩子本人没有了解过的认知,认知转化的过程不仅能够让孩子获得新认知,还能够增强孩子的理性思维能力。)

因此,父母影响孩子聪明的主要因素,不是父母智力的先天遗传,而是父母后天对孩子丰富认知的传递和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及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也是人们常常疑惑:为什么有的父母智商很高,可是孩子的智商却一般;有的父母智商一般,可是孩子的智商却很高的原因。

所以,愚笨的孩子也是可以改变的,父母只要能够帮助孩子获得丰富的认知和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及理性思维能力,孩子就会变得聪明。

(4)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类父母往往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智商),忽视孩子品德、待人接物、交流沟通等能力的培养(情商),这种观念也是错误的。

父母一定要知道,对于孩子的人生来说,智商和情商同样重要,智商是孩子人生的根基,情商是孩子人生的翅膀,智商影响孩子人生的层次,情商影响孩子人生的质量,三十岁之前智商重要,三十岁之后情商重要。

所以,父母在注重培养孩子智商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情商,作为父母,首先要让孩子学会做人、学会拥有良知、学会明辨是非、学会感恩;然后再让孩子学会做事、学会尊重他人、学会交流沟通、学会拥有宽广的胸怀。

那么如何让孩子在拥有高智商的情况下,还能够拥有良好的情商呢?各位父母,你们一定要知道,孩子的高情商也不是天生的,即:不是父母先天遗传的。

所谓高情商,其实就是孩子在后天获得了丰富的认知和强大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及理性思维能力,并随时能把一种认知或多种认知,以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为基础,通过理性思维能力,在不同的时间或场景下,再现表达或升级再现表达出对应相同的认知。(所谓升级再现,就是通过孩子有效补充或创新后的认知再现。再现或升级再现的过程不仅能够丰富孩子的认知,还能够增强孩子的理性思维能力。)

因此,父母影响孩子情商的主要因素,不是父母高情商的先天遗传,而是父母后天对孩子丰富认知的传递和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及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也是人们常常疑惑:为什么有的父母情商极高,可是孩子的情商却一般;有的父母情商一般,而孩子的情商却很高的原因。

所以,只要父母能够帮助孩子获得丰富的认知和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及理性思维能力,孩子的情商就会得到提高。

(5)树大自直,放任不管。这类父母往往会错误地认为,孩子小时候不用费心地管理和培养,等孩子长大后自然就会变好,这种思想是不正确的,因为孩子的高智商和高情商不是父母先天遗传的,都是父母后天培养出来的。所以,如果孩子小时候得不到父母真诚的教育和培养,等长大后,他的智商和情商就有可能不高,最终就会给孩子的人生带来伤害。

(6)老子英雄儿好汉。这类父母认为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自己很优秀,将来孩子也会很优秀,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就会放松管教,放任成长,其实这种思想也是错误的。

大家要知道,父母的高智商和高情商是不会先天遗传给孩子的,孩子能够拥有高智商和高情商,都是后天获得了丰富的认知和拥有了强大理性思维能力的结果。所以,不管父母多么优秀,如果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能传递给孩子丰富的认知和培养孩子强大的理性思维能力,孩子的智商和情商就有可能出现欠缺,孩子长大后就有可能不优秀。

(7)思想上重视,行为上忽视。这类父母总是喜欢对别人夸大其词,说自己非常爱孩子,培养孩子将不惜代价,还会告诉别人好好管教孩子是每一个父母应尽的义务。但是到自己真正需要付诸行动的时候,就会缺少主动、缺少真诚、缺少耐心、缺少信心,甚至达到一切都无所谓的地步。父母这样做,无形之中就会对孩子产生伤害。

(8)渴望培养好孩子,但方法不得当。这类父母在培养孩子方面有较高的积极性,但是缺乏科学系统的家庭教育知识,处于盲从的状态。作为父母,如果真心想培养好自己的孩子,就要主动接受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学习和培训。

如果你的孩子学习成绩差,请你一定要自我审视,分辨出哪些是自己曾经经历过的误区,哪些是现在正在经历的误区,一旦发现,就要采取措施坚决改正,并要积极地走出家庭教育误区。作为父母,只有认识到家庭教育误区的危害,积极地从误区中走出来,才能停止对孩子的伤害。

大家还要知道,要想改变家中的差生,首先就要改变自己,要明白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又是终身教育。每一位父母都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老师,并且是孩子永远不会退休的班主任。

各位父母,你们一定要知道,家庭教育也是一门科学,父母要想真正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就要学会备课,要永不放弃自我成长,要学会通过阅读家庭教育的书籍,改变自己的观念,通过听家庭教育讲座改变自己的思想,要通过向家庭教育专家咨询,改变自己的行为。

2,改变孩子思想,纠正学习态度

父母要知道,孩子学习不好,很多时候不是智商的问题,而是学习态度的问题。孩子学习态度不端正,就不能自主学习,这样就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习惯,从而影响学习成绩。

态度决定行动,只有孩子学习态度端正,才会愿意学习,主动学习。父母可以从以下五步引导孩子改变学习态度:

①良知:用责任教育法帮助孩子认清自己的责任,让孩子知道自己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生存,同时还承担着保护家庭,保护子女的责任,以此来唤醒孩子的良知,让孩子学会明辨是非,懂得感恩。

②立志:用暗示教育法唤醒孩子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父母,应掌握孩子的某些优点,然后以优点为基础进行赞赏。帮助孩子给自己定位,告诉他将来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比如:长大后会是一个科学家、工程师、人民教师等,从而让孩子拥有目标,建立梦想。

③勤学:帮助孩子摆脱暂时的痛苦和困惑,让孩子轻装前进,并且一切事情从最简单的开始,让孩子在简单的历练过程中拥有成就感,从而激发内心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学习,然后逐步提高难度,慢慢地接近我们的要求,改变自己的学习态度。

④改过:在孩子逐渐改变的过程中,父母一定要付出真诚,付出热情,用感动的方法,帮助孩子唤醒和开发自身的内在动力和智慧,改变孩子的一切不良习惯。

⑤择善:父母一定要通过引导、指导、启发、示范、预防、纠错的管理方式来教育孩子,并且要严格要求孩子,在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同时,拥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学会做人和做事。父母要真诚地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人生态度、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达到彻底改变孩子学习态度的目的。

3,重铸基础知识,提升学习能力

很多父母看到孩子学习成绩下降,排名倒退,就开始着急,虽然想尽一切办法帮助孩子提高成绩,但是结果往往不尽人意。

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可能是家庭教育环境或是孩子的学习态度出现了问题,如果父母的家庭教育观念不正确,孩子的学习态度不端正,一味地给孩子补课,不仅浪费钱财,做无用功,还会耽误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的最佳时机。因此,只有孩子拥有了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后,补课才有可能提高学习成绩。

在给孩子补课时,父母不仅要注意时机,还要注重方法。要知道差生补课和优秀学生补课是不一样的。差生补课不仅要注重增加孩子的基础知识,更要注重提升孩子的理性思维能力(基础性思维能力和应用性思维能力)。优秀学生补课,则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哪科弱就补哪一科,哪个知识点掌握得不好就补哪一个知识点。

如果孩子基础知识太差,比如:已经上初中或者高中了,小学知识都没有熟练掌握,建议给孩子补课时,一定要从小学的基础知识补起,否则,即使跟班补了当下学习的知识,孩子在学习时还会出现听不懂、学不会的现象。也就是说,有时单纯地跟班补课,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孩子。

比如:无论初中生还是高中生,在解方程时,都需要经历五个解题步骤,其中这五个步骤用到的原理,有三个是小学四年级学的性质(①分数的基本性质,②等式的基本性质一,③等式的基本性质二),有两个是初一学的法则(①小括号法则,②整式加减法则)。

如果孩子没有熟练掌握解方程的五个步骤,就没有办法正确地解方程,这也是建议给基础知识差的孩子补课时,应从小学的基础知识开始补的重要原因。

父母一定要知道,孩子只有同时拥有了基础知识和理性思维能力,他的学习能力才能得到提高,学习成绩才能有所改变。

各位父母,如果你的孩子学习成绩差,请你一定不要嫌弃、不要放弃,要想方设法地采取措施,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你们一定要知道,孩子的学习成绩差,责任并不一定完全在孩子,有时父母可能负70%的责任,甚至更多的责任。面对孩子的现实状况,父母应该尽全力保护孩子,支持孩子,努力帮助孩子转变成为优秀学生。

刘伯伟教授全科高效自主学习方法视频课程已在抖音@柏伟教育上线,欢迎大家观看!

栏目热文

辅导差生最简单的方法(差生的六种特征)

辅导差生最简单的方法(差生的六种特征)

一、培养自信心1、在感受成功中培养自信,给后进生创造机会,展示自我,差异性教学方式,关注后进生的课堂表现。让后进生找到价...

2022-11-20 15:36:26查看全文 >>

辅导差生的方法和效果简短(如何有效辅导差生)

辅导差生的方法和效果简短(如何有效辅导差生)

分享培优辅差方案及措施一、指导思想: 为提高优生的自主和自觉学习的能力,进一步巩固并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成绩,帮助差生取得...

2022-11-20 15:00:11查看全文 >>

红旗国庆阅兵车(红旗阅兵检阅车价格)

红旗国庆阅兵车(红旗阅兵检阅车价格)

10月1日上午,国庆七十年盛典拉开帷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检阅三军,备受关注的检阅车也正式揭...

2022-11-20 15:23:33查看全文 >>

红旗阅兵车是什么型号(阅兵红旗图片)

红旗阅兵车是什么型号(阅兵红旗图片)

以往,经常在新闻中出现的红旗车型,主要是L系列车型。那么问题就来了,车友们能够通过那几秒的直播画面判断出乘坐的是红旗的L...

2022-11-20 15:43:22查看全文 >>

红旗阅兵车外形介绍(红旗阅兵车什么价格)

红旗阅兵车外形介绍(红旗阅兵车什么价格)

机缘巧合之下,本人此前在佛山的一汽红旗4S店内偶遇了一台博物馆级别的老爷车——红旗CA-72。相比起各位所熟知的红旗L5...

2022-11-20 15:27:26查看全文 >>

差生的辅导方法和技巧(怎么辅导差生方法效果好)

差生的辅导方法和技巧(怎么辅导差生方法效果好)

后进生,一般是指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暂时落后于同年级的学生。他们缺乏上进心,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常犯错误。如何做好后进生的...

2022-11-20 15:44:37查看全文 >>

差生辅导小妙招(辅导班收费价目表)

差生辅导小妙招(辅导班收费价目表)

(一)在课堂上有意识给学生制造机会,让学困生吃得好。(二)注重思想教育和关心他们,差生不要自卑。(三)创设有利教学的情景...

2022-11-20 15:34:29查看全文 >>

辅导差生的方法及效果简短(怎么辅导差生方法效果好)

辅导差生的方法及效果简短(怎么辅导差生方法效果好)

“双减”工作总体目标提到,在校内方面,要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要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坚持应教尽教,着力提高教...

2022-11-20 15:34:42查看全文 >>

辅导差生的最佳方法(辅导差生的方法和效果简短)

辅导差生的最佳方法(辅导差生的方法和效果简短)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俗话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优秀,能够青出于蓝于...

2022-11-20 15:34:05查看全文 >>

差生的辅导方法有哪些(差生辅导的方法和步骤)

差生的辅导方法有哪些(差生辅导的方法和步骤)

我96年参加工作,到现在已经整整24年了,除了怀孕生孩子那两年,其他时间都在担任班主任。每个班都会有几个孩子成绩不太好,...

2022-11-20 15:12:17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