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原本是江苏最大的地级市,即使在不做省会的解放以后,周边的无锡的宜兴、常州的武进金坛、南京的高淳溧水高淳,还都是镇江的领地,后来上述领地被陆续割让,城市也就逐步萎缩失落。而现在的镇江,是江苏13个地级市中最小的一个。人口最小,300多万,尚不到无锡的2分之1,更不到苏州的3分之1;面积最小,3800平方公里,尚不到徐州的3分之1,更不到盐城的4分之1;GDP垫底,4000多亿,只比最落后的苏北的宿迁、淮安和连云港略强。
江苏13市数据统计表 (地产识局工作室整理)
镇江的主城区,也是江苏13个地级市中最小的一个。仅从镇江的老城区来看,南北宽只有2公里,东西长只有15公里,面积只有30平方公里左右,更是江苏13个地级市中最小的。小得可怜啊!究其原因,是四面环山。北面有3山,自西向东是金山、北固山和焦山,南有南山,西有东山,东有京岘山。这些山,就像钳子,把城市夹在中间,动弹不得,展不开翅膀。
镇江主城四面环山
这么一个弱小的小鸟,却生活在南京省会的翅膀底下,倒不如和南京合纵连横,称兄道弟,共同做大城市共同体。反观南京,从面积上说,也是一个小弟兄。既瘦长,且从绝对面积上看,6600平方公里,比苏州还小2000多平方公里,比13个市的平均值还要小1200平方公里。所以两个小兄弟共同打造一个大团体,就是必须的。当然,江苏还在提出宁镇扬一体化,也就是要高跨越长江天堑的一体化,且是后话。倒是宁镇一体化的呼声越来越高,也就由此刺激镇江楼市。
镇江的瓶颈,不光是小,还是老。比南京还老。南京最早的京城,是孙权建立的吴国的京城。殊不知,在南京作为京城之前。孙权是在镇江建造了第一个吴国的京城,那个城,是被叫着“铁瓮城”的京城,虽然不大,只有2万平米的样子,几乎没有现在的大多数住宅小区大,却奠定了镇江城市的中心。今天,我徒步镇江最繁华的地方,中山路和解放路,依然还在“铁瓮城”的边上。
镇江是“城市中心从未改变”的城市。2000年以来从未改变。比如,东晋时期对京口的东扩,唐代把城市拓展到40平方公里,元代将城市收缩到2平方多公里,民国时期作为省会城市对中正路(现为解放路)、中华路、中山路的拓宽,从来都没有离开过“大市口”这个老城的中心。